第100章 兩個計劃
- 盛唐紅妝扶龍局
- 葉北竹
- 2950字
- 2018-08-13 14:23:46
在吉溫案之后,李隆基命令逮捕李林甫,李林甫的精思堂失火,然而灰燼中那個被燒焦的尸體并不是他,他隱姓埋名隱藏在了京城之中,在暗中利用紅妝的情報網(wǎng),進行著各種情報收集。
今夜,天空無月無星,在黑暗中出現(xiàn)一個人影,沿著坊內(nèi)的小巷快步行走。
此人正是李林甫,他輕裝簡從,戴著一個人皮面具,雖然人皮面具無法貼合人的皮膚細微的表情變化,但是在黑夜中,完全可以讓自己變成另外一個人。
李林甫一個人向景園走去。
景園晚上已經(jīng)閉園,院中昏暗一片。
李林甫通過側門走進了院中,沿著鵝卵石小徑來到了院中的小湖,湖水在星空下閃著粼粼波光。
湖上有一個水軒,李林甫沿著回廊朝水軒走去,黑衣人此刻負手站立在水軒中。
黑衣人道:“我們總是將皇帝當成是一把刀,但是現(xiàn)在看起來皇帝似乎受了李亨和劉羨之的影響,這把刀已經(jīng)不在我們手中。”
李林甫道:“陛下非常果斷地將王鉷入獄,可以看出陛下早就知道劉羨之的身份了。”
黑衣人點了點頭,“劉羨之早就想好了對策,王鉷抓捕他,他便與紅妝全面開戰(zhàn)。”
李林甫的表情變得很凝重,“也就是說,最終的對決已經(jīng)開始。”
黑衣人似乎與周圍的黑暗融為了一體,“雙方都不知道對方手里到底有什么底牌,因此最有效的辦法便是先下手為強,準備執(zhí)行計劃。”
吹來一陣風,湖面蕩開一陣漣漪,李林甫用一種沙啞的聲音道:“我明白了。”
一場暴風雨即將要來臨。
東宮,太子李亨書房。
此時從門外的一個士兵匆匆走進了殿內(nèi),稟告道:“太子殿下,李林甫還是沒有消息,扶龍山莊的人正在協(xié)助我們在全城進行徹查。”
“繼續(xù)查,挖地三尺,也要將他找出來。”
“是。”士兵領命迅速離去。
此刻劉羨之也在書房中,他的神情若有所思。
“殿下,李林甫突然消失,是紅妝本來就計劃好的,也就是說他們的計劃已經(jīng)開始。”
李亨的表情有些沉重,“那是一個什么樣的計劃?”
“殿下還記不記得在九年前,發(fā)生在宮內(nèi)的行刺事件?”
李亨心中一動,看著劉羨之,“那次行刺,兇險萬分,刺客穿過層層護衛(wèi),躲過內(nèi)衛(wèi)府的檢查,并且行刺的時間和地點也選得出人意料,差一點父皇就遭到奸賊所害,可見是蓄謀已久,我怎能不記得?”
“殿下,九年前武敏,與此同時在龜茲也發(fā)動了一次行動。”
李亨眉眼一凝,神色變得很嚴肅,“你指的是九年前的那場樓蘭之戰(zhàn)?”
“不錯。”
李亨神色端凝,“郭子欽的弟弟郭子儀攻擊吐蕃軍主力,最終全軍覆沒,這是藍羽的詭計。”
李亨接著分析道:“由于郭子儀的攻擊吸引了吐蕃軍的主力,然后郭子欽才能包圍吐蕃軍,唐軍一部雖然全軍覆沒,但是大唐最終還是取得了樓蘭之戰(zhàn)的勝利。”
劉羨之用一種欣賞的眼光看著李亨,“殿下可知當時的吐蕃軍有多少人?”
“吐蕃軍有一萬多騎兵。”
“殿下,錯了。”
李亨皺眉道:“錯了?我當時也見到了兵部的塘報,若塘報上謊報敵軍人數(shù),可是死罪。”
劉羨之沉吟了一陣,不緊不慢地道:“那封塘報是假的,而正真的一封塘報,卻不是這個樣子。”
李亨大吃一驚,急切地問道:“難道…難道那封塘報是吐蕃偽造的?”
“紅妝的人襲擊了涼州驛站,偽造了那封塘報。”
李亨的聲音也有些激動,“真實的情況究竟是什么樣子?”
劉羨之的表情顯得很嚴肅,“吐蕃軍真正的人數(shù)是那封塘報的十五倍。”
李亨怔住。
“十五萬!?”
他接著道:“若是十五萬,整個西域的唐軍都無法阻止吐蕃軍的進攻,可是…”
“可是我們卻勝利了。”
“為什么?”
劉羨之解釋道:“我們之所以勝利,是因為邊境的吐蕃軍主力主動撤退。”
李亨繼續(xù)問道:“十五萬人足可以,沖破邊關,威脅京畿,為何要退?”
劉羨之一字一句地道:“因為當時刺殺計劃失敗了。”
李亨又怔住。
“這也就是當時郭尚毓死去的原因。”
李亨道:“內(nèi)衛(wèi)總領郭尚毓,他是郭子欽和郭子儀的父親?”
劉羨之道:“就是郭尚毓斬殺了行刺陛下的刺客,但是他也被刺客的兵器所傷,兵器上面有劇毒,不久便死去。”
李亨嗄聲道:“原來是他救了父皇,原來這才是他當年得病去世的真相。”
“是。”
李亨接著道:“當時行刺父皇的那個人是不是一個女子?”
劉羨之并沒有否定,“殿下是如何得知的?”
“當時父皇是從御花園經(jīng)過的,那個地方全是宮女,既然在行刺,必定是個女子之身。”
“是,殿下。當時西域兵變與京城行刺兩個計劃是同時進行的,藍羽執(zhí)行西域兵變,聯(lián)合十五萬吐蕃軍,準備在行刺成功后,沖破邊關,直抵京師。”
李亨道:“兩個計劃?西域是藍羽,還有一個人是誰?”
“還有一個人叫便是紅妝真正的大閣領,武娘。”
“武娘?她是什么人?”
“武娘不是她的名字,也沒有人知道她的名字,也沒有人知道她在哪里。”劉羨之道:“當時行刺圣上計劃失敗后,藍羽準備謊稱刺殺成功,繼續(xù)執(zhí)行計劃,讓吐蕃十五萬騎兵直驅(qū)京師。”
李亨道:“這樣的機會并不多,依照藍羽的行事,她的確會這樣做。”
“但是在關內(nèi)的武娘不同意藍羽這種做法,她認為經(jīng)此行刺事件,大唐已經(jīng)有了警覺,若謊稱刺殺成功的消息,令吐蕃進攻,并沒有十足的勝算,十五萬吐蕃軍孤軍深入,其后果不堪設想。”
李亨點了點頭,“父皇的內(nèi)衛(wèi)遍布西域,定會查明此次行動的計劃,大唐定會火速調(diào)兵迎戰(zhàn)吐蕃十五萬騎兵,形成包圍之勢,吐蕃軍長驅(qū)直入,存在全軍覆沒的可能。若吐蕃發(fā)現(xiàn)紅妝欺騙她們,不僅無法合作,還會進行報復。所以,是武娘告訴吐蕃方面終止了計劃?”
劉羨之正色道:“不錯,武娘絕不能讓武后創(chuàng)立的紅妝被藍羽的一時沖動所毀,她斷然拒絕了藍羽的建言,通知吐蕃軍終止計劃,從此,兩人各不相謀,結下仇怨,紅妝一分為二,各自獨立。”
紅妝的計劃實在太可怕,太出人意料。
扶龍山莊和紅妝爭斗了這么多年,劉羨之將這件事情告訴了李亨,可見他對李亨的信任和重視,劉羨之認為現(xiàn)在李亨應該知道這些事情,他相信這些信息對于李亨將來制定決策有很大的幫助。
“紅妝起事,同時進行兩個計劃,現(xiàn)在看來執(zhí)行兵變計劃的人是安祿山。”
劉羨之道:“殿下,我已經(jīng)擁有了安祿山謀反的確鑿證據(jù),本來想在陛下的千秋節(jié)趁其入京的時候,將安祿山誅殺,沒想到紅妝提前動手,朝廷現(xiàn)在必須布防兵力,阻止安祿山南下。”
“羨之,你未雨綢繆,此事我已經(jīng)稟告父皇,令高仙芝主力部隊向長安進發(fā),調(diào)集關內(nèi)府兵拱衛(wèi)長安。”李亨眉眼一凝,表情有些凝重,“紅妝的兵變計劃有了應對之策,接下來紅妝長安計劃是什么?”
劉羨之頓了頓,向前走進了一步,告訴了李亨。
雖然李亨已經(jīng)做好了準備,但是仍然能夠可以看出他震驚的神情。
李亨忽然感覺正堂竟然如此的空曠,燭火在四周微微晃動,他甚至都能聽到微風輕撫窗紙發(fā)出的聲響。
李亨的后背襲來一陣冰冷的寒意。
紅妝的長安計劃到底是什么?
李亨調(diào)整了一下自己的心緒,“這也是你在李林甫伏法之后,令我建言不讓父皇去那個地方的原因?”
“是的,殿下。”
李亨的眼神中露出堅定之色,“羨之,你獨立與紅妝爭斗這么多年已是不易,現(xiàn)在父皇既然心思轉變,重現(xiàn)昔日睿智,給予我們最大信任,是時候是將這件事情告訴父皇了,不管紅妝的根基有多深,我定要將其連根拔起。”
李亨心懷坦蕩,行事以江山社稷為先,不屑于結黨弄權,在李林甫的屢次構陷中,李亨依然持正守身,與其說李隆基心思轉變,倒不如說李亨身上的仁者之風影響了李隆基。
劉羨之也認同李亨的想法,“陛下現(xiàn)在必須知道這些事實,調(diào)集朝廷力量對付紅妝。”
此時一個太監(jiān)在門口稟告,“太子殿下,陛下有旨,宣殿下和劉大人即刻入宮。”
“我知道了。”李亨的視線移向劉羨之,看來三人之間彼此心意相同。
劉羨之投來肯定的目光,隨李亨走出殿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