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嘉谷
- 盛妝
- 關山不度
- 1126字
- 2020-03-22 23:58:00
十七年前,大吳國出了一位天下無雙之士——大司農,蕭嘉谷。
這個天下無雙并非大吳國自封,而是大吳、北辰、太陰、天歷四國公認的。甚至直到蕭嘉谷去世,依舊有不少人認為此子“舉世無匹”。
這不是夸張,在出現蕭嘉谷之前,大吳國是四國之中最貧窮最弱小的國家,雖然現在也是,卻遠比之前要強。
大吳國貧窮,主要在于他這個國家占地很怪異。它整體形狀偏細長,接壤了北辰和太陰兩個國家。
靠近北辰的益陰山雖然藥草豐富,但是常年瘴氣彌漫,危險重重,幾乎沒有人敢冒著生命危險深入探究。而它與太陰接壤的那部分,則有一大片荒漠。
一個國家東面有瘴氣西邊是荒漠,把兩種挑戰人類生存的環境都給囊括在了那不大的國土當中,是以剩下的可供栽種作物的空間就小得可憐,若是年景不好,大吳栽種出來的糧食連自用都不夠。
北辰偶爾也會遇上旱災、澇災,需要國家去賑災。
可是大吳卻當真是凄慘到了年景不好就得舉國挨餓的地步。
早些年的大吳,在四國之間有一個諢號,叫做“饑國”。
直到當年的大吳丞相任不寐引薦了一個人上來。
那個人名叫馮嘉谷,原名馮飽。
彼時,馮飽還是個十四五歲的小少年。
他出生在靠近荒漠的地界,那里十分貧窮,民眾經常饑一頓,飽一頓的,所以給孩子取名都喜歡用一個“飽”字。
但是這位馮飽和其他的“飽”不一樣。
在一次偶然摔到之后,常年營養不良的他昏迷了一天一夜,待清醒后,他竟像是把腦子里的傻氣摔走了一樣。
馮飽靈感乍現。
他帶領村民在村子里搞出了一個號稱可以集水的“井渠”,并且還真的成功了。
荒漠地區種植困難主要就是缺水,解決了這個問題,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并且后來馮飽還出了不少奇思妙想,經過多次試驗和嘗試,他成功在荒漠種植出了一批作物,且產量不小。
馮飽將之稱為“脫貧戰役”第一階段性勝利。
就在他打算繼續帶領鄉民進入第二階段時,那個改變他人生軌跡的男人——任不寐,出現了。
任不寐拿著馮飽種出來的糧食站在他面前,朝他微笑,詢問他要不要跟他走。
少年馮飽和他離開了。任不寐給他重新取了一個名字——嘉谷。
嘉谷,嘉谷。
待到大吳國境內長滿嘉谷,人們取名便不會再用“飽”字,便不會再把吃飽這么簡單的事情當成一種奢望。
讓大吳國民吃飽穿暖,過上好日子,這是任不寐畢生的夢想。
馮嘉谷入了朝,但他的路子和其他官員不一樣。
在權傾大吳,又深得皇帝信任的任不寐的鼎力幫助下,他走上了“科學致富”的道路。
馮嘉谷花了好幾年的時間去改造荒漠,而后將以前試驗出的“耐旱性”極好的作物推廣到荒漠種植之上。至于大吳境內那些尚且可以利用的良田,他針對性培育了一批新的作物。
時過境遷,等大吳新帝即位,這個國家已經實現全員溫飽,吃穿不愁。
這時馮嘉谷已經不叫馮嘉谷了,他和任不寐被賜與了大吳國姓——蕭。
而后蕭嘉谷推出了第二步政策——致富。
他的路大概就是從這時候走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