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重癥監(jiān)護室的故事(四)
- 醫(yī)院送餐員的所見所聞
- 蘇醒的植物人
- 1543字
- 2018-04-24 14:44:44
重癥監(jiān)護室與死亡有著不解之緣。
在重癥監(jiān)護室里,隔三差五的就會有病人逝去。
所以,死亡這件事情,在重癥監(jiān)護室里,是那么的稀松平常。
重癥監(jiān)護室里的重癥病人,對于病人家屬來說,隨時可能會離開他們,永遠的離開這個人世。病人家屬會堅守在重癥監(jiān)護室的門口,默默地祈禱自己的親人能夠盡快轉危為安;有的病人家屬在接到病危通知后,則要心急如焚地等待奇跡的出現(xiàn)了。
從外地來BJ看病的病人家屬更是辛苦。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可能會在醫(yī)院附近的賓館、小旅社休息。經濟條件比較拮據(jù)的,則會在醫(yī)院走廊的長椅上湊合著,坐著打瞌睡。人少的時候,病人家屬會蜷曲著身體,在長椅上直直腰兒,躺一會兒。人多的時候,所有的長椅都被占了,家屬們會用塑料泡沫的盒子蓋,或是把包裝箱折疊起來,墊在身下,靠著墻睡上一會兒。
在醫(yī)院的重癥監(jiān)護室里,也會有極少數(shù)的病人,在他們撒手人寰的那個時刻,是沒有親人陪伴的。他們的親人有的在趕往醫(yī)院的路上耽擱了;有的是根本沒有時間、來不及趕過來;還有的就是無兒無女的人。
帶著這個終生的遺憾,真的會令逝者死不瞑目!
最不能讓人所理解的、痛恨的,是極為個別的病人家屬,在接到醫(yī)院通知病人馬上就要不行了的情況下,是根本就不會來的。
難道他們就那樣心安理得的坐在那里?難道分不到遺產、得不到房子,病床上躺著的就不是你的父母了嗎?難道他們的心是石頭的?難道他們是石頭里蹦出來的?沒有父母?
這些人此生真是枉披了一張人皮!
我曾經見過一家人,是從青海過來的。爸爸住進了重癥監(jiān)護室,媽媽、兒子、兒媳還帶著一個兩三歲的男孩子。因為長期住在高海拔地區(qū),家庭成員人人臉上都帶著明顯的“高原紅”,皮膚粗糙。眼神中透露出害羞、茫然與恐懼。他們連與人對視都很少,就低著頭,說著誰也聽不懂的家鄉(xiāng)話,哄著孩子,等待著從重癥監(jiān)護室里,醫(yī)生帶來的消息。
每天晚上在醫(yī)院走廊里,他們一家把一床雙人被往地上一鋪,媽媽和小男孩睡在上邊,用裝著生活用品和換洗衣物的編織袋當做枕頭,用穿在外面的棉衣當被子,就這樣將就著。兒子和兒媳只占了一個座位,所以,他們倆只能輪流坐在長椅上睡上一會兒。由于休息不好,夫妻倆的眼睛老是腫著的。一日三餐,一家人始終是喝著白開水,吃著從家里帶來的,黑乎乎的,叫不上名字東西。
就這樣,一家人在重癥監(jiān)護室門前待了兩個多星期。
突然有一天,一家人不見了蹤影。
我經過打聽才知道,爸爸在凌晨去世了。
另外,我還了解到,醫(yī)生和護士們對于這一家人的舉動,看在眼里,并沒有無動于衷。充滿仁愛之心的他們,打飯的時候,會給一家人帶上一份主食或是一盒菜;他們有時還會會給孩子送上蘋果和酸奶……
同時,醫(yī)院領導也從監(jiān)控視頻中注意到了這一家人的現(xiàn)狀。他們主動接觸、了解他們的實際情況,并及時伸出了援助之手。醫(yī)院組織黨員、醫(yī)生、護士進行捐款,并減免了病人住院治療的部分費用。
“我們經常捐錢……”
“有什么辦法?沒錢!可又有誰愿意輕易放棄自己親人?只要有一絲希望,病人家屬都會要求我們全力以赴搶救……”
“哎!沒關系,我們還年輕。掙錢的時間多著呢。”
“父母挺支持我的,他們要我這個月不要往家里寄錢了。家里也夠花。”
“我們少幾次網購、少買點化妝品、少到外邊聚會幾次,捐獻的錢就出來了。”
“我也是從農村出來的孩子。為貧困農村的病人捐獻,我愿意一直做下去。”
錢,都是辛辛苦苦掙來的。每個人的金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每個人都為此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所以,人們對金錢都很珍惜。
無私的把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汗水錢奉獻給素不相識的人,捐獻給急需的人。能做到這一點,不是只說說、喊喊口號而已。是需要有一顆博愛、善良之心的!是要付出實際行動的!
年輕的醫(yī)生、護士們輕描淡寫地說著,樸實無華的語言,沒有任何的修飾,更沒有什么豪言壯語之類的。
可真要是做出來,并且是長期的、經常性的,那可就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