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橫生枝節(jié)

  • 混跡在新明朝
  • 蕭小山
  • 3002字
  • 2018-12-26 00:03:25

這次的見面異常順利,王司吏只簡單問了幾句,就親自領著張彥去往吏房。

和朝廷里的吏部差不多,吏房作為名義上的六房之首,主管縣里人事,一應吏員僉選,首先要經(jīng)吏房開具結狀(無罪證明),這是一道必要的程序。

禮房的王司吏,是個高高瘦瘦的中年人,約莫四十出頭的年紀,唇上蓄著八字須,相貌倒是平常,如果不是穿著那一身吏員巾服,便是連威嚴都感受不出幾分的。

路上,他對張彥說道:“原本在這之前,須得找人聯(lián)保,縣里才會給你開具結狀……不過有我親自帶著你去,便相當于做了個擔保,吏房那邊會給這個面子的,回頭你補一份街坊聯(lián)保就是。”

張彥住在小山村里,自然不存在所謂的街坊,大概意思就是讓他回去找?guī)讉€鄰居聯(lián)名作保,這倒是不難辦。

緊接著,王司吏又補充道:“吏房開具結狀之后,還有老爺們要試你。不過你是非經(jīng)制吏,照著規(guī)矩,只需過了廖主簿那關就成,這點倒也無須擔心。”

張彥疑惑道:“這卻是為何?”

王司吏并不回答,只是沖他神秘的一笑。張彥立即就明白了,這廖主簿是罩著王司吏的,簡單來說就是自己人……

他們徑直來到第二排廊房,打頭一間就是吏房。

到底是六房掌案,外間的書辦就沒一個不認識王司吏的。他領著張彥進門,先是問過外間書辦,知曉里間只有趙司吏一人后,當即哈哈大笑,直奔里間而去。

“趙老弟,我到你這串門來了,可否歡迎?”

“來都來了,我還能將老哥你拒之門外?”隨著話音傳出,通往里間的門簾兒從里邊一掀,一個青壯男子迎了出來。

張彥打眼望去,見其長著一張圓臉,身材微胖,留有兩撇精干的短須,一雙小眼睛看著很是精明,年歲卻才不過三十五六。

一身裝束,倒和王司吏一樣,穿的青色盤領衫,頭戴一頂黑色吏巾,耳后一對短小的雙翅正隨腦袋微微晃動,頗具喜感。

王司吏讓張彥給他見了禮,口中只是笑道:“人情推卻不過!這小子,我瞧著也甚是靈醒,便將人給領到老弟你這兒來了。”

趙司吏聽了這話,哪還不明白對方的意思?

他很是爽快地點頭,半是玩笑半認真地道:“有老哥你的情面在,我哪敢說半個「不」字?”轉而,又望向張彥,“保書可曾帶來?”

不用張彥回答,王司吏立馬接過話道:“他來得太過匆忙,原也沒想著今日就能辦妥,保書倒是未曾帶上,是我性子急了些。”

趙司吏一聽這話,登時皺起了眉頭,很快又釋然一笑:“也罷,既然老哥你都親自出面作了保,這結狀我也敢開,明日帶來補上就成!”

三言兩語間,倆人便敲定了章程。

趙司吏坐回自己的位子上,迅速開好結狀,并蓋上了吏房專用印章。張彥的人事僉選,算是正式進入了流程。

對此,默默立于一旁的張彥咋舌不已,心說古代都講究如此高效率的么?

這話只能騙騙三歲小孩,但凡有些見識的人,都能領悟其中奧妙。張彥亦不例外,他只是驚訝于某教諭在縣衙的關系而已。

有關系才好辦事,這一定律,可謂古今通用。

王司吏應該也是個雷厲風行的人,行動十分果決,辦事毫不拖拉,走完吏房相關程序后,又帶著張彥轉往主簿廳。

趙司吏站在門口,捏著下巴上的一簇短須,目送二人離去。

擰眉沉思片刻,他毅然轉身去了承發(fā)房。

------

蕭山縣里,除了主官知縣外,原本還設有縣丞、主簿、典史各一員,即‘一縣二尹三衙四老典’。

后來朝廷大批裁撤冗官冗員,蕭山既非附郭首縣,又不是人口大縣,便裁去了縣丞與典史之職,只留下知縣和主簿這兩個職務。

按說本應留下典史一職的,因為朝廷有過規(guī)定,縣編戶不及二十里者,縣丞、主簿并裁。

但規(guī)定是規(guī)定,具體到地方的施行上,又要因時因地而作出些許調整。何況此次裁撤之規(guī),本就不是因編戶過少問題而引發(fā)的。

蕭山縣的情況比較特殊,當時典史正碰上缺額,任上的縣丞又表現(xiàn)得極其平庸,故而最終決定裁去縣丞一職。

然而當時的主簿卻是得以留任。

這一來,就不大好保留典史一職了。總不能,把一個正九品且未犯下任何過錯的主簿,給生生降成不入流的典史吧?豈不顯得朝廷刻薄寡恩?

所以最終才會決定,在知縣外保留主簿一職,兼領佐貳諸事……

不過官衙撤銷,縣丞署卻是沒有完全廢棄,直接改作了承發(fā)房。

遷過來之后,原先緊挨在主簿院前,用作承發(fā)房的那一排廊房,倒是被圈入了主簿廳,使其擴成一個偌大的院落。

張彥跟著王司吏七拐八彎,穿過重重門洞,最終來到主簿廳時,吏房趙司吏卻是已經(jīng)坐在了承發(fā)房里。

倒也不是他二人腳程慢,如今的承發(fā)房位于二堂左側,距離東三房的廊舍比較近。而主簿廳,則座落于二堂右側,相隔的距離自然也就稍遠了些。

承發(fā)房里,除了趙司吏外,還坐著此間的主人——李師爺。

李師爺年約三旬,身量中等,五官端正,皮膚白凈,穿一襲道袍,頭戴一頂方巾。許是手掌大權的緣故,舉手投足間,隱然已初具威嚴。

他端坐上首,手捧一盞清茶,淺酌慢飲,嘴角掛著一抹淡然的笑意,對下方的趙司吏問道:“趙總書,你匆匆忙忙的趕來,又急著要見我,所為何事?”

“姓王的今日領來個人,說是要安在他禮房任書手。”

說著,趙司吏皺起了眉頭道:“這原也沒什么,各房要招書手,考核過了錄用便是……但他今日這一舉一動,反倒讓人覺得,從里到外都透著古怪。”頓了頓,又自顧沉吟著說,“且他帶來那人,頗不簡單……”

“具體怎么個情況?”李師爺?shù)囊稽c頭,又補充道:“先說說他帶來之人吧。”

“那人年紀不大,今年不過才十六歲,倒也實屬平常,進衙門的多是這般年紀……”

趙司吏回憶起方才所見,愈發(fā)覺得不可思議:“可奇就奇在,此人與我對答之時,面上竟是毫無怯意,您說怪不怪?”

李師爺只是輕輕一點頭,示意他繼續(xù)說下去。

趙司吏便接著說:“其間我又試探過幾次,發(fā)現(xiàn)這少年郎不光老練穩(wěn)重,說話同樣也是滴水不漏,倒像個年老成精的家伙……”

“少年老成,這倒是不多見。”

李師爺難得出聲點評了一句,旋而又笑道:“不過這也只能說明,此子能力異于常人,或有過人之處……你這般趕來告知于我,未免有些小題大做了罷?”

“先生有所不知,此人乃張秀才之子!”

“哦?”李師爺立馬換成了一副饒有興致的表情,追問道:“你說的這張秀才,可是作出「人生若只如初見」那一位?”

“正是。”

趙司吏的文化水平其實不低,當年也曾讀過幾年私塾,拜過業(yè)師,學過八股,考過縣試……只是后來由于家境原因,無法繼續(xù)在功名之路上奮斗,迫于無奈,才屈身入的縣衙。

接著,又一路晉升到了典吏的位置,小日子也逐漸變得滋潤了起來,才發(fā)現(xiàn)他這小小書吏,過得一點都不比秀才相公們差……

不過由于社會地位不高的緣故,他也時常會羨慕那些吟風弄月的窮酸秀才。

“張秀才之后,倒是令人唏噓……”李師爺面露幾分惋惜,頗為感慨地道:“本該讀書應舉的年紀,卻要淪落到入公門為吏……”察覺到趙司吏神色有變,他淡然一笑,適時轉了話頭,“實非我看不起你們吏員,你也該知道,雜流出身,不會有大前途的。”

“卑職曉得……”

趙司吏按下心中的些許郁悶,繼續(xù)分析道:“更為奇怪的是,姓王的此番太過著急了些,非但親自出面,竟爾還不惜破壞規(guī)矩,連保書都不曾備好,就讓我給那小子開了結狀……”

趙司吏一五一十的將今日所見,結合著心中的疑惑說了一遍。

聽完后,李師爺皺眉沉思良久,最終做下了決斷。

只見他招手喚來一名廊下候著的白役,吩咐道:“代我去主簿廳傳句話,告訴廖主簿,待他考核過后,讓那少年單獨來見我一面。”

眼見白役領命而去,趙司吏忍不住多嘴問了一句:“先生打算親自再考一遍?”

李師爺先是點頭,緊接著又搖了搖頭,端起手邊尚還冒著熱氣的茶水。

溫度透過茶盞,在掌心蔓延開來。他揭開青瓷盞蓋,在水面上輕輕刮了刮,又緩緩吹離了漂浮面上的幾片茶葉,舉杯就唇,淺淺啜上一口,微微瞇起了眼。

“既然和姓廖的攪在了一起,我就不能讓他留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都县| 普兰店市| 西平县| 三门县| 永济市| 平度市| 兴山县| 聂荣县| 富源县| 勐海县| 毕节市| 当阳市| 秀山| 平江县| 子洲县| 抚远县| 都江堰市| 阳山县| 齐齐哈尔市| 侯马市| 林甸县| 乌苏市| 中宁县| 镇原县| 右玉县| 惠州市| 安吉县| 青岛市| 孝义市| 琼海市| 衡阳市| 临猗县| 德化县| 沙洋县| 公安县| 台北县| 平遥县| 正镶白旗| 沧州市| 西华县| 北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