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游寒山寺
- 與君執手天涯
- 白雪公子
- 5508字
- 2018-04-14 15:07:00
那天,這兒的天氣也漸漸變好,蘇圓來客棧找雪兒出去走走,蘇圓她這次準備先去寒山寺,然后再到處逛逛就回來。
蘇圓來到客棧,雪兒看見蘇圓很興奮,她拉著蘇圓,對她說:“這幾日都快把我悶壞了,這里的雨怎么這么纏綿,一天天細細的下個不停,害得我在屋內都無聊極了。我以前看過的雨都是一下就是很大,但會停得很快。”
蘇圓笑笑說:“我們這下雨都是這樣,梅雨季節更甚,但也多虧了這些細雨,我們的莊稼和農作物才可以得以生長。這些雨可是我們的福雨呢。”
雪兒聽后,覺得很是有道理,突然感覺自己只考慮到了自己,她有些不好意思的說:“聽姐姐說后,感覺是我太欠考慮了。”
蘇圓回答道:“妹妹天生高貴,不知道這些事也是正常,我以前確實也不知道這些事情的。”
雪兒繼續回答:“這真是讓姐姐見笑了。”
蘇圓擺了擺手,對雪兒說:“走,今天天氣好起來了,既然你也呆在房間呆膩了,那我們去寒山寺吧!”
雪兒也挺開心的,今天就去看看那寒山寺,看看這個圣地,雪兒笑著回答:“好呀!我們走吧!今天終于可以再去看看了,雪兒真的是太開心了。上次都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好好看看。”雪兒一下子開心的像個孩子,蘇圓看見雪兒這樣,也開心的笑起來。
說著,兩人又出發了。這次走的路線跟上次不一樣,這次是先到寒山寺,然后再去姑蘇城內,這樣的話就把那一片都逛了一圈,還可以看見不一樣的風景。
蘇圓這次帶來了她自己在家里做好的糕點,這是蘇圓的拿手的作品之一,蘇圓做的這個糕點特別適合外帶,而且個不大,正好一口一個,她每次做出來都得到吃的人的肯定和贊賞。今天一早,蘇圓也早早起來做了這個糕點,她是真的希望雪兒可以喜歡。
蘇圓的這個糕點是海棠糕,創制于這一帶的一個農婦手中偶然做出來的,因糕形似海棠花而得名。這種點心曾是大戶人家的私房家點,做法自然不含糊:外層是面粉皮,內餡是紅豆沙,在鍋內烘烤干燥之后,在糕面上加果絲、瓜仁點綴,口感超豐富!糕形似海棠花,色呈紫醬紅,香甜松軟,可謂色、香、味、形俱佳,同“梅花糕”一樣,同為一道具悠久歷史的花色點心,深受歡迎。蘇圓自己還在里面加入了自己家中的蜂蜜,這樣吃起來更加的美味了,蘇圓用洗干凈的新鮮芭蕉葉包裹著,這樣在路上十分方便。
路上,兩人走得很慢,這是一條不寬的鄉間小路,看見周圍成蔭的樹木,空中飛來飛去,叫得唧唧咋咋挨打鳥語,還有滿滿的青草遍地都是,有些草上面還掛著清晨的露珠,看似要墜落下來,卻還始終堅持的抓住草,不愿意離開。雪兒看見這些景色,不由的喜歡起來,她會越走越慢,有時會流連于各種地方,看見哪一幕她都很喜歡。
她喜歡這樣貼近自然,貼近大自然的各色各物,心里懷著一顆這樣的心靈。似乎自己那顆心靈就會與大自然這些精靈溝通交流一般,雪兒每次總是喜歡靜靜的看著這些身邊的東西,用心去感受著這一切,仿佛以另一種方式在與他們交心,周圍的東西的魔力也是經常吸引著雪兒,一般旁人是很不解的。
蘇圓似乎很懂些這樣的感情,她也會好好的看著周圍的景,慢慢的走著等雪兒慢慢欣賞這一切,感受著這里的靜謐。似乎每一個女孩內心都是有著這樣細膩的心思,都有過這樣的時期。
繼續往前走,雪兒在路上看見許多男人都在稻田里面,手里面拿著秧,正在趕緊的往田里面插著,看他們的動作非常的嫻熟,而且他們現在已經栽種了好些秧了,還有女人和小孩在田埂上面打雜活,更小的孩子就在田埂上玩著,這樣的一副春耕圖,雪兒看見后也挺有感觸的。這里既有辛苦的汗水,將來也將含有收獲的歡樂和喜悅,不知道在他們的心里到底更喜歡什么,大概還是更加喜歡收獲的喜悅吧!畢竟那是一家人最基本的食物,是一家人生活的希望。
這時,雪兒內心突然想起自己曾經看過人寫的一首詩,“清明節后谷雨前,農人農事忙耕田,種下一粒收萬粒,汗滴滋潤夢想圓,各種機械齊上場,耕耘耙耛有悠閑,各類肥料苗兒壯,風調雨順豐收年。”
雪兒也覺得自己應該感謝這些辛勤勞作的他們,沒有他們自己也不可能吃到米飯和各種美食。雪兒突然覺得自己對他們有些愧疚,自己什么也沒有做,每天無憂無慮的享受著衣食無憂的日子,雪兒她對蘇圓說:“突然覺得自己很羞愧,什么也沒有做,每天吃的感覺都是他們的東西。”
蘇圓笑著看著雪兒,她不知道雪兒為什么會突然這樣想,她笑著回雪兒:“在這個國家里,每個人都有自己該做的事情,我們都在努力,就像他們插秧一樣,只是方式不一樣罷了,雪兒妹妹真是天真的可愛。”
雪兒的內疚蘇圓似乎并沒有太懂,雪兒也沒有再辯解,她只是對蘇圓說:“嗯,那我們走吧!”
就這樣,兩人走得很慢,走到大半的路程,蘇圓拿出了她帶來的“海棠糕”。蘇圓從袋子里面拿出,問雪兒:“猜猜里面是什么?”說著,蘇圓把芭蕉葉包著的糕點拿在雪兒眼前,雪兒笑了笑,靠近使勁的聞了一口,立即很確定的眼神看著蘇圓,指著這糕點說:“哦哦!我知道了。”
蘇圓很驚奇,沒想到雪兒竟然都沒有看里面就知道這個,她立刻問道:“哦!真的嗎?你就這樣都能知道,那你說說。”雪兒見蘇圓那信以為真的表情,她實在是沒有憋住,她忍不住笑了出來,對蘇圓說:“這還不簡單,吃的唄!我都聞到香味了。”
蘇圓一下子反應過來,她也一下子笑了出來,沒想到雪兒這個玩笑開得還真的是很有趣,她也被雪兒給逗樂了。
笑過之后,雪兒問蘇圓:“這到底是什么呢?真的好香呀!讓我現在感覺好餓,想馬上看看它的真實面貌。”蘇圓點了點頭,笑著說:“來,你自己去打開看看它的真實面貌吧!”說著把糕點遞給了雪兒。
雪兒接過來,看這個糕點不是很大,但是卻被包裹得很精致,雪兒看見芭蕉葉的表面還有細細的線給它繞著,雪兒慢慢的解開細線,一層層的揭開芭蕉葉,里面就是海棠糕,看起來紅紅的,這是一朵開放的海棠。雪兒看見后,眼神里面全是羨慕的眼神看著蘇圓,對蘇圓說:“哇塞,這個真的好好看,我都不忍心吃下去了。”
蘇圓見雪兒這樣夸著,她笑著說:“沒事,只有你吃了才可以顯示它的價值,快吃吧!試一試合不合胃口。”雪兒繼續看了看,對蘇圓說:“好,我吃了,真的好好看,我喜歡極了,肯定會合胃口的。”
之后,雪兒又繼續吃了好幾個,這個確實是太好吃了,吃在嘴里面很糯,里面的豆沙餡也十分有味,還有芭蕉葉的芳香,一口咬下去感覺軟軟的,吃起來讓人回味無窮。
之后,她們終于還是走到了寒山寺,這時都已經正午了,只聽見寒山寺里面傳來陣陣的敲鐘之聲,很有節奏,每一聲都都響徹這片天空。雪兒們在遠遠的就聽見了斷斷續續的聲音,她們現在就準備先去寒山寺看看。
來到寒山寺,這里除了有好些僧人之外,還有許多善男信女會來此地朝拜。寒山寺山門前面的石拱圈古橋是江村橋,橋堍與山門之間那垛黃墻就是照壁。寒山寺大門是朝西的。其原因有三:一是,門前是中國大運河的古道,古時候主要交通是船舶,所以為方便香客前來進香;二是,我們寺廟里最怕火,為防火災時便于取水撲火;三是,佛主在西面,故面西而向。
寺廟的外面的墻是黃色的,看起來并沒有那么高大,但這里總有一種給人肅靜和嚴肅的感覺,這大概就是每個人對神靈的敬畏吧!寺廟的大門一般是不會開放的,只能從旁邊的側門進去,雪兒與蘇圓從側門進門。其實雪兒內心似乎不太喜歡這樣的地方,她對于這方面的了解也是很少的,蘇圓倒是看起來很不錯,她知道自己來這里的目的。
進門之后,首先就是一個很大的灰龕,上面還刻著許多羅漢和菩薩,灰龕里面燃著很多的香火,還有燒的許多的紙錢,煙霧圍繞著整個寒山寺,雪兒聞著這氣味實在很是不太舒服,幸好她還有輕紗可以擋一擋。蘇圓這時就把自己帶過來的香和紙都拿了出來,蘇圓笑著對雪兒說:“今天我來燒燒紙,要不要跟我一起來燒?”
雪兒搖了搖頭,對蘇圓說:“不了,你燒也是一樣,我不太會。”蘇圓仔細想了想,雪兒好像是不可以燒香和紙的,她拍了拍自己的腦袋,對雪兒說:“你看我都有些傻了,你是不可以燒的,因為如果在這里燒了一次之后,你必須得連續來三年,這樣才可以,不然就會有不好的事情降臨。”
雪兒其實也不太信這些,她點了點頭說:“姐姐,你開始吧!”
說著,雪兒退到一邊去了,蘇圓恭恭敬敬的把香和紙拿著,慢慢的把香點好,一根一根的插在龕里面,動作極其細致和謹慎,插好之后,蘇圓就把自己帶的錢紙放進龕里面,之后再閉上眼睛,雙手合十,開始祈禱著,之后,還拜了三下,最后才慢慢的離開。雪兒看見在那里的好多人都是這樣,跟蘇圓做著一樣的動作,相信心情也是和蘇圓一樣的,大多數都應該是來為家庭和國家祈福的。
之后,蘇圓走過來,蘇圓她準備在到大堂去拜一下佛,這一趟她來的主要目的就是去祈福。蘇圓來到大堂,大堂中間的佛像金碧輝煌,而且還十分的高大,高高的在朝拜人的頭上,看這個佛像的樣子就真正的像是他就在那一樣,與在大堂的僧人交談了一會后,她還求了一個送子簽。雪兒就一直在旁邊站著等待。雪兒看見有高僧在跟一個女子介紹著這里的一些基礎的東西,雪兒也過去聽了,高僧說著:“黃墻內古典樓閣飛檐翹角,右為楓江樓,左為霜鐘樓。大雄寶殿安奉釋迎牟尼佛金身。兩側靠墻供奉著明代成化年間鑄造的十八尊精鐵鎏金羅漢像,乃由五臺山移置于此。主庭園左側的花壇兩面嵌長條石刻兩塊,一為明代崇幀年間刻的”寒拾遺蹤“;另一刻是江蘇巡撫程德全寫的”妙利宗風“。”
蘇圓弄完了之后,兩人出來了,雪兒問蘇圓:“看姐姐生活過得那么舒心,不知道姐姐是來祈求什么呢?”
蘇圓笑了笑說:“妹妹你猜呀!”
求完之后的蘇圓內心很開心,好像事情有了期望,一切都有了希望,這大概就是為何那么多人來此地的目的吧!雪兒笑著搖了搖蘇圓的手臂,回答:“我就是猜不出來呀!”蘇圓看著雪兒笑了笑后,她悄悄的說:“求子簽。”說完之后,不好意思的轉過頭去,雪兒自己睜大眼睛在那呆著,原來蘇圓姐姐是想要一個孩子哦!
雪兒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她微笑的拉著蘇圓的手在寺里面轉了轉,這里面除了大堂的建筑稍微奢侈一點外,其他的地方都很簡樸,特別是僧人們的吃住,很簡陋,差不多都是和白粥,粥里面都只是飄著幾粒米飯,住的也很差。雪兒突然很感慨,雪兒問蘇圓:“有時我很佩服他們,遠離紅塵,在這一片凈土上做著自己喜歡的東西。”
蘇圓笑著對雪兒說:“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向你想象中的美好,其實有些時候只是被逼無奈,在自己對世間絕望之后,還有這樣一個地方可以給你去處。”雪兒認真的聽著。
蘇圓繼續說道:“你想知道為什么叫寒山寺嗎?”雪兒點了點頭,她說:“我好像知道一點,這個寒山寺好像是一個叫寒山的人的名字和在一起而取的。”
蘇圓點了點頭,繼續說著:“差不多,但這里面是有故事的,我給你講講吧!這是在以前有兩個人,一名寒山,一名拾得,他們從小就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長大后寒山父母為他與家住青山灣的一位姑娘訂了親。然而,姑娘卻早已與拾得互生愛意。一個偶然的機會,寒山終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心里頓時像打翻了五味瓶,酸、苦、辣、咸、澀,唯獨沒有一絲甜味。他左右為難,怎么辦呢?經過幾天幾夜痛苦思考,寒山終于想通了,他決定成全拾得的婚事,自己則毅然離開家鄉,獨自去蘇州出家修行了。十天半月過去了,拾得沒有看見過寒山,感到十分奇怪,因為這是從來沒發生過的。一天,他忍不住心頭的思念,便信步來到寒山的家中,只見門上插有一封留給他的書信,拆開一看,原來是寒山勸他及早與姑娘結婚成家,并衷心祝福他倆美滿幸福。拾得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寒山出走的原委,心中很難受。深感對不起寒山,他思前想后,決定離開姑娘,動身前往蘇州尋覓寒山,皈依佛門。時值夏天,在前往蘇州的途中,拾得看到路旁池塘里盛開著一片紅艷艷的美麗絕頂的荷花,便一掃多日來心中的煩悶,頓覺心曠神怡,就順手采摘了一支帶在身邊,以圖吉利。經過千山萬水,長途跋涉,拾得終于在蘇州城外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寒山,而手中的那支荷花依然那樣鮮艷芬芳,光彩奪目。寒山見拾得到來,心里高興極了,急忙用雙手捧著盛有素齋的篦盒,迎接拾得,倆人會心地相視而笑。現在寒山寺存有一方碑石,上刻”和合二仙“圖案,就是這兩位好朋友久別重逢時的情景。等下我們還可以去看看。”
“嗯嗯,好,聽起來真的好像是神話。”雪兒感嘆道。蘇圓笑了笑,繼續對雪兒說:“蘇州民俗中婚嫁用的人物圖畫掛軸,以及江南許多地方春節時貼在大門上的門神,內容都是兩個人,一個手捧竹篦盒,一個手持荷花,笑容可掬,逗人喜愛的模樣。據說也源于這個美好的傳說。民間還傳說,”和合二仙“為了點化迷惘的世人,才化身寒山、拾得來到人間的,甚至寺名也由于”和合“在此喜相逢并成為住持,而由”妙利普明塔院“更改成”寒山寺“。由于”和合“思想深得人心,后來在宋朝時,曾將寺名重新改為”普明禪院“,但人們仍習慣地稱它為”寒山寺“。傳說,寒山寺曾五次慘遭次劫,但事后總能復建,足見寒山寺在我們心中的地位。而且直到現在,寒山寺供奉的佛像仍是寒山、拾得,可見由他倆首倡的”和合“思想已在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兩人的問答名句在佛教界和民間廣為流傳,影響甚廣:”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過十年后,你且看他!“這個問答確實震驚了好多人。”
蘇圓邊走邊說,雪兒聽得很仔細,這確實是一個傳奇的故事。
之后,蘇圓又帶著雪兒逛了寒山寺的很多樓,雪兒感覺,寒山寺就是這樣典型的“廟小名氣大”。它著名于它的“詩韻”,江南古剎寒山寺的碑廊里,有一塊石碑上面鐫著唐代大詩人張繼那首膾炙人口的《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塊由當時著名書法家寫的詩碑,已成為寒山寺中的一寶。詩碑高約3。5米,寬約1米。張繼去首都長安赴考后,落第返回,途經寒山寺,夜泊于楓橋附近的客船中,夜里難以成眠,聽到寒山寺傳來的鐘聲,有感而作。古往今來,還有好多人都在寒山寺寫過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