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彎路
- 生命隨記
- 泥皮
- 2694字
- 2025-05-05 08:08:41
我活到這個年齡,自己親身經歷過,才發現自己有兩個錯誤觀念。
一個是不知道省錢,一個是讓孩子快樂成長、成績不重要。
我曾經在2014年的時候月收入就可達5千,那時候對于大部分我的同學來講,高出很多。他們很羨慕我在大城市工作,很羨慕在一個美不勝收的城市工作。
2015年,25歲的我第一次攢夠人生第一個10萬。
現在看起來也不多啊,很多人打拼回來都掙好幾百萬的呢。
但是對于當時做銷售、事業剛起飛的我來說,一年掙夠了10萬已經是我不敢想象的高度。
可是我當時鬼迷心竅般的只有一種想法。就是買車,我一定要買車。
那個年代還不像如今街上到處是女司機。女生想要開車都會被懷疑:你有駕照?
尤其是我當年回到小縣城,開著自己掙錢買的新車,都會收獲無數眼神:你看那是個女的開車!
那是件多么稀罕的事情。我因此被家里親戚認為有出息。
現在想來,當時的一個閃念竟然被驗證了,我看著卡里的余額:100000,有個想法突然冒出來:我以后不會都沒有這么多錢了吧?
雖然我后來拼命搖腦袋,讓自己不要瞎想,可是10年過去了,果然只有那一刻自己擁有的錢是最多的...
有些人可能要問了,你也太可悲了,怎么10年了還存不到10萬呢。
我20歲考下駕照。25歲靠自己買了人生第一輛車。26歲-30歲都在私立學校。31歲考入編制。看起來好像一帆風順。
但是現在我35歲生日剛過,我不僅還沒存到錢,反而倒欠20萬。
按理說私立學校5千的工資我怎么都得存下來點吧,可是我花錢如流水,月月光。曾經短暫“富裕”的我堅信錢是掙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我仍然沒有改在大城市的大手大腳花錢理念,看上的直接買,沒錢?信用卡先用著買!
真真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還有一點是我沒想到的,雖然我總月光、總花信用卡,但我次月或者分期總能還上,我一直估算著自己的還款能力。
但是我老公卻不是。他大手腳地買東西,隨我吃40多一碗的面,陪著我到處旅游,我曾以為他家庭富裕,跟我一樣,還有點家底。
但婚后存不住錢的我總感覺家里好像有一個大黑洞,吞噬掉我們所有的工資。當時我老公與別人合伙開的店倒閉了,一年里沒找到工作,其實那時候他已經欠款3-4萬了,但我渾然不知,再加上他一年沒工作,我堅持兩人財產各自分配,甚至偶爾會要求他承擔點家庭花銷。
殊不知他已走上不歸路,兩張信用卡透支、支付寶花唄透支、京東白條、京東金條透支,不斷從這個上面借款填補另一個窟窿...
在我第一次翻他手機想了解他的存款時發現他已欠債8萬多,我跟他生了一場大氣,我氣憤為什么他不在自己能力范圍內消費呢,明知下個月還不上,為什么還要不斷提前透支呢?
但當時我以為他會借點錢還上。他也找了份工作,雖然只有可憐的2500元工資,還不給交社保。
后來過了一年多,我再次偷偷查看手機,看看欠款還的怎么樣了。
因為我的第六感一直有種恐懼,那種家庭里有什么不斷在消耗家庭一切的黑洞從未消失,錢總是存不住。
我查看了所有能借款的平臺——照他的話說都是正規平臺——我一邊大腦里迅速計算著,一邊心越來越涼,因為我發現他的欠款已經達到了17萬多!一年多多了一倍!
我百般確認是否就這些了,還有其他欠款嗎,他跟我保證,沒有了,就這些欠款。
但后來我從他還款記錄里又發現一個信用卡,才得知他已欠款22.5萬...
各種歇斯底里全部一股腦發泄了出來,包括我從生完孩子的抑郁中還未走出來、婆婆還老是因為雞毛蒜皮跟我爭論。
公婆自從照顧孩子以來就從院子里搬來跟我們住在一起。婆婆自己照顧我時還沒那么大矛盾,自從公公也住進來,婆婆似乎覺得這個家是她做主了般,總給我一種我在寄人籬下的感覺,家里大小事情得婆婆說了算,只要她認為對的,其他人說什么都白搭。
看在她做飯、照顧孩子的份上我都告訴自己:以后就好了。那種憋屈與隱忍越攢越多,讓我氣越來越不順,生活習慣的不同,我買的吃的用的都是貴的,婆婆負責買菜做飯一類的,只買菜一類,肉類很少買。雙方家庭反而都沒有節省開支,互相都有怨氣。
我每次受委屈都覺得他們住在我房子里、東西都用著我的,明明沒什么見識還總是一副長輩教訓小輩的語氣說話,自己做的不對還來指導別人怎么做事,怎么忍得了?家庭矛盾的導火索一點就著,而老公只知道躲進自己房間玩手機。
關鍵是每次吵完架老公總認為是我脾氣變差了、是我做得不合適,由于經歷疫情、我產假等原因,我跟婆婆接觸時間比他都長,所以養育他的媽媽于他而言是說什么都深信不疑,只跟著他媽一起感嘆怎么攤上這么不好伺候的兒媳婦,婆婆天天對著我唉聲嘆氣。
老公本意讓婆婆習慣就好,對婆婆說:她就是這樣的人,又能有什么辦法呢?本意是婆婆說這么多有什么用?跟老公抱怨啥?結果他媽理解為自己兒子也在遭受跟婆婆一樣的心境,仿佛都受了莫大的委屈般,全家都得忍著我的不是,只有她能出頭為這個家做主...
最終他都讓我體諒她媽媽,我也一家人和和睦睦、并也不想把事情鬧大,雖然早就受不了這種氣氛。前幾次發脾氣我都是主動去承認錯誤,說:媽,你別在意,都是我沖動了。
我雖然道歉,但我覺得錯誤在雙方,并不單是我,每次都是她先吵吵我,我也曾是家里的寶貝疙瘩,豈容她總騎在我頭上,總是忍不住也回嗆她,她就無法忍受一點,開始跟我吵。
只是我認為是小輩,我應道歉,不該跟長輩頂嘴。
我認為婆婆拉不下來臉,不道歉有個意識到問題的態度也是好的,彼此退一步,萬事大吉。
沒想到的是一直我在退,而婆婆卻一直在進。我只要退一步、她就進一步,覺得是她勝利了、壓制了不好的我...她始終認為全是我的錯,我道歉是他們一大家的取勝...
在婆婆看來,她照顧我們起居,我們就要無限感激,一點抱怨都不能有,這個家都得靠著她。在我看來是生活習慣、隔代觀念極大不同,有理就需說出來,彼此消磨,不適合居住在一起。
可他們即使原來的院子離我家騎電動車只有5分鐘的路程,也不愿意搬回去住,偏要全部擠在一個房子里。我不明白他們為何不愿意回自己家。說分開住又似乎是在趕他們走一般。
結果就是我越來越被排擠在外,這個家已然成為她的家。而我是寄人籬下者,孩子不是我的,老公是她兒子,而我是婆婆口里的完完全全的外人。
婆婆跟我老公說話時,提起我是沒有名字的,只用一個“她...”來代替,老公也曾批評婆婆:你別老用“她她她”來稱呼,小英沒有名字嗎?
老公終究因看不過去也會為我說幾句話...
家庭里的事他們自己知道,也不從跟我商量,來親戚了、我看到親戚人來才知道;公婆出門了,問老公才說一早跟他說過了;結婚三年沒人跟我提過的、跟別人私奔的妹妹未婚先生子回家了要補辦婚禮,我被通知要在我家里結婚,只因為我的婚房是公婆的,他們說了算,完全不顧及我的想法,所以沒商量直接通知我。
對,結婚時他們三代人都瞞著我、閉口不提他的妹妹,我只知道有個妹妹,問他妹妹呢,他只說別提了。從結婚到生子都沒見過小姑子一面。結果一回來占據了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