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樂在說完的那一瞬間,此提案就被耳冬給否決了。
耳冬給了三個字:不可能。
“不試試你怎么不知道不可能呢?”
“我覺得他們會打起來。”
“……”古樂臉上是‘至于么,又相信’的表情。
耳冬和古樂認為潘易和木宣在接觸認識之后能夠成為朋友,是因為這兩個人雖然在外人看來都是有些屌屌的樣子,實際上都是重感情的人,而耳冬說的…在當下的背景條件下,木宣和潘易見面很有可能打起來,也因為他們是重感情。
因為重感情,所以會更加沖動和不顧后果。
更何況,大家都處在荷爾蒙分泌鼎盛的青春期。
“古樂,你是不是對有事情就坐下來好好說清楚…有什么執(zhí)念?”
“有么?沒有啊。”她只是單純的覺得大家能夠好好坐下來,心平氣和談的事情,為什么要用各自的暴脾氣去解決呢?
就不能彼此退一步,壓一壓么?!
“我覺得有一點。”耳冬把卷子卷成軸,輕打著自己的腦門。
從理論上來說,古樂的話并沒有什么錯。漏洞就在于有些事情連說出口都需要準備一萬次的準備,又怎么能夠坐下來好好談呢?
“我和畢瑤開口了,都差點…”耳冬沒有接著說下去。
“但是,你們還是朋友啊…”既然,你說出口了之后,和畢瑤最后還是朋友,為什么畢瑤,潘易和木宣就不行呢?”
“我聽了你的話去坦白的,差點沒朋友做…”
“……”是這樣的么?
“那要怎么辦?總不能把畢瑤對半分,一人一半吧!”古樂的語氣里漏著偏頗的意味。
耳冬站起來,拍了拍剛坐在臺階上的灰塵,也是一腦子的煩躁。
“慢慢想吧!反正還有上禮拜!”說完,準備往教室走,“對了,古樂,你去探探畢瑤口風,想跟誰過圣誕節(jié)。”
又是選擇?好像…只能選擇。
古樂比了個‘OK’的手勢。
不用面對月考慘不忍睹的考試成績,古樂的心態(tài)四平八穩(wěn)。
意思就是,朝著潘易和畢瑤的心,課,聽著聽著,就開起了小差。
當然,有這種癥狀的不是古樂一個,還有耳冬,潘易。
這一天中午,古樂一如往常的做著一千瓦亮度的電燈泡,耳冬不在。
畢瑤夾了個雞翅到潘易的碗里,不知怎么的,潘易就嚼著自己口里的還沒有噎下的飯,像橡皮糖一樣拉伸起了自己一邊的臉頰,“我媽說我胖了,我姐說你把我養(yǎng)胖了~”
潘易笑嘻嘻的說完這句話,話講完,嘴里的飯剛好入了肚。
“我覺得現(xiàn)在這樣挺好的~之前太瘦了。”說著,畢瑤又夾了一個雞翅到潘易碗里。
剛認識潘易那會兒,那褲型勾勒出的腿型,作為一個女生都要擔心一下大風天氣的時候,他會不會被吹走。
比起那時候,現(xiàn)在潘易的臉上看上去有了一些肉,摸上去也舒服多了。
“我一個人吃兩個人的份,還不長點肉都對不起農民伯伯那么辛苦的種糧食啊!粒粒皆辛苦啊!”
“你今天只有一個人的份兒啊~”
一千瓦電燈泡發(fā)揮起了她的作用:沒事來找茬。
今天中午,恰好在食堂遇上還有一些糕點,畢瑤要了塊棗糕就沒有再要大米飯。
“潘易,不如你再去拿一碗吧~”古樂看著潘易只剩下三分之一米飯的碗,開起了玩笑。
不知道是為了吸引學生,還是真的背后財力雄厚。二樓的飯量是一樓的一倍。
當然,飯碗也比一樓的大一倍。
按照最初的潘易來說,二樓的飯量,他一般都會剩下最后三分之一,吃下一碗半純屬于應了畢瑤的話:多吃飯,長點肉。
很難得,潘易對古樂做了一個微笑而不失尷尬的鬼臉。
“我課間的時候還吃了兩個蛋糕。”
……
“古樂,我一直挺好奇的,你為什么對潘易和畢瑤的事情那么上心?”午休上課前,日辰和古樂在教室里閑聊著,聊著聊著,日辰這么問。
關于潘易,畢瑤和木宣的事情,耳冬沒有瞞著日辰,古樂有時候也會說一些。
不管是對古樂還是耳冬,日辰都是一個不需要去隱瞞什么的對象,最初潘易策劃‘告白畢瑤事件’中,就有日辰就有參與者的份額。
“你知道我和畢瑤是鄰居,我們可以算做是一起長大的吧…”
日辰點點頭。
“我跟畢瑤是朋友,跟潘易也是朋友。他們在一起,我在中間又撮合過,怎么都希望這兩個人好好的,一直好好的。”說完,古樂又添了一句,“我希望我在我身邊的人啊,都能好好的,幸福的。”
“那你呢?”
“我?我無所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