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譙縣養傷之時遇到了陳留人衛茲,而后得他資助,在討董檄文掀起波瀾之后,他以自己在當地的聲望,直接招募了三千余人,而后沛國王竟密謀暗害于他,被曹操直接反殺,又將其手下三千鄉兵接手過來,一并帶到酸棗來參加會盟,如今一下子就折損過半。
所以雖然最終成功脫身,但他實在很難高興得起來,而他這一路進攻意圖也等于被打斷了。
不過曹操倒也談不上后悔,盡管繞行潁川是他臨時決議,并不為聯盟軍所知,但能夠招攬到荀彧這么一個齊家境的天才謀士,并且親眼見證了他的能力,絕對是值了。
討董聯盟計有十三路大軍,分別是渤海太守袁紹、汝陽太守袁術、冀州牧韓馥、北平太守公孫瓚、陳留太守張邈、河內太守王匡、徐州牧陶謙、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
還有曹操因為暫時并無實職,假托在張邈帳下,不過實際上因兩人關系,張邈平素亦是以曹操主張,所以他們可以合算一處;而孫堅亦選擇依附于袁術,亦算一處,盡管如今關系有些僵。
這十三路大軍,多則如袁紹,麾下人馬步騎竟攏共有三萬人,少的就如孫堅這樣,不過三四千新兵,又是來自于各地,盡管為著所謂共同目的匯聚在一起,但其實出發點都未必相同,更別說他們要取得一致了。
即便是曹操,也無法完全控制住自己的私心,這從他起先對袁術一再退讓,后來卻反過來參與進袁紹與袁術相爭中便可見得。
經歷行刺董卓一事,雖然事敗,但曹操的聲望不可同日而語,袁紹、袁術雖有著四世三公的出身,但同為“雒陽七公子”之三,誰也不敢說穩壓誰。
何況曹操在大漢軍中早有資歷,當年討伐黃巾亦有亮眼發揮,又有東道主張邈的支持,同時袁紹與他私交不錯,又有意打壓袁術,才讓他得以白身占據聯盟副盟主之位,而有著曹操支持,袁紹同樣能夠輕松壓過袁術。
此外,討董聯盟為了消除董卓挾天子所帶來的政治上占據著大義名分的影響,除了之前討董檄文里羅列董卓各條罪狀并不斷宣揚,以示他們師出有名,另外還以朝廷被董卓挾制為由,自假名號、職務,袁紹假為車騎將軍,曹操則為“奮威將軍”,算是給各自套上了一個更合乎情理的皮。
而曹操隨著在聯盟的一番扯蛋操作,心中對于聯軍的歸屬感卻日益降低,尤其是在張邈似乎都被袁紹拉攏過去,對他的態度漸漸曖昧起來,也是因此這一次奔襲新鄭,雖然張邈表露出要與他一道的意思,但曹操因為心中另有計較,都一并拒絕了。
這也就意味著他這一次被徐榮逼退,他這一路攻勢就等于完全斷了,不過曹操并未立刻退走,也沒有選擇回去與聯軍匯合,雖然對于聯軍信心不高,但他畢竟是為正事而非全為私欲而來,因而他便干脆另辟奇徑,避開徐榮追擊后,兵進密縣。
密縣位于新鄭以西,董卓軍以滎陽為核心,輻散四周,更以卷縣、京縣作為犄角,曹操兵進密縣,實則亦是圖謀京縣。
不過密縣同樣有守軍,數量僅在數千,但曹操想要攻取下來,靠著手底下這三千新兵、鄉兵混合的人馬根本不夠,畢竟密縣的守備還是合格地,他們只能“智取”。
于是當夜荀彧便將內世界外放,他的體內世界擴展開來,已經能將一個中等縣城包納進去,在他的掩護之下,曹操率領僅剩的三千人直接摸到了城下,這處城門口的守軍又受到了荀彧的“蠱惑”,自己打開城門,而后曹擦輕易下之。
但他想要進一步攻下京縣卻不容易了,不說那里此時的守衛力量不是密縣可比,以荀彧如今的實力,同樣的事情在短時間內也只夠進行一次。
而同時他們此時亦是孤軍深入,前后左右幾乎都是敵方人馬,只能期望袁紹率領的主力盡快趕到。
但此時的討董聯軍卻紛紛遭遇了困窘,公孫瓚手下白馬軍縱橫草原,但作為一支單獨的人馬拉出來,讓他們攻城陷地,就是刻意為難了,事實上當初公孫瓚便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對于自己的優劣十分清楚,何況他亦有私心,此次聯盟討董不管是戰事不利抑或者是僵持太久,他都勢必會半道退出,因為他此次過來,只是為盡一份心力,但同時卻又防備著幽州牧劉虞,擔心他會趁機對右北平郡下手,留在那兒鎮守的公孫續等人,恐怕難當大任。
如此一來,他又要保留實力,干的本來也不是擅長的事情,受困于此、戰線無法推進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韓馥攻打陽武倒算順利,一來作為冀州州牧,他手下軍隊本就是成建制的地方精兵,二來陽武守軍李蒙性驕輕敵,中了誘敵之計,被他騙出城外,守軍群龍無首漸漸亂起來,被他趁勢而入,但他性格謹慎,同樣不敢隨意冒進,往往要確定了袁紹這邊的動向之后才會有所動作,這一來一回也是時間。
實際上此次討董聯軍自會盟、成軍,再到開始攻勢,都顯得十分急切而倉促,反倒是朝廷這邊,董卓軍的物資分配、兵馬調動,都是一開始先有了計劃之后,再按照計劃一一實施,因而他們的反應時間反倒要弱于聯軍這邊,但因為準備周到,足以后程發力,所以即便聯軍起先占些上風,他們也并不在意。
實際上,整體局勢也基本是按照這種規律進行下去,不管是袁術還是袁紹這兩路,一開始下中牟、取開封都很順利,但繼續行軍后,卻受到了層層阻隔,要知道開封、中牟到京縣、滎陽本就不是一片坦途,中間有許多城鎮,盡管規模都較小,但層層阻礙,對于聯軍也是一個威脅。
最迫切的威脅還并非是來自于這些守軍本身,也不是滎陽集結之后正迎著他們而來的鐵騎大軍,而是他們往河南郡進入越深,戰線拉得越長,他們的后勤恐怕跟不上。
其實豫州、兗州都可以作為支援地,真正令人擔憂的其實反倒是運糧線,原本袁紹想要分兵,也未嘗沒有這方面的考慮,將展現以弧面形式向前推進的話,這在同時就可以起到保護糧道的效果。
只可惜百密一疏,或者說計劃總是不如變化快,最擔心的事情反倒最容易發生。
剛敗了曹操一仗的徐榮居然率軍繞路跨入陳留郡,直接繞到了聯軍后方,而后襲擊聯軍糧道,運糧的正是孫堅,而這一次他卻沒有上次那么好的運氣,在徐榮的突然襲擊之下,孫堅手下這些新兵蛋子不好的一面開始顯現,任他與手下家將極力控制,最終還是不可避免的被沖擊潰散,軍糧被焚毀,徐榮更追擊數里,將孫堅軍打個落花流水。
曹操、孫堅的先后落敗,其實也是討董聯軍受挫的其中一部分而已,徐榮這支奇兵基本可以說完成了李儒當初交給他的使命,但真正的勝負手,還要由滎陽城外,虎牢關前,董卓大軍與聯軍大軍的正面戰場。
袁術軍、韓馥軍亦先后與聯軍大隊匯合,少了公孫瓚、曹操和孫堅,似乎對他們根本沒有什么影響,或許在某些諸侯心中,還少了爭功之人。
但當真正與董卓手下最精銳的部隊交手之后,聯軍原本稍有阻滯但還算積極的氣勢卻完全被挫了下去,除了董卓麾下的確是大漢第一的精兵強將,單單一個呂布,就足以單挑目前聯軍中的諸將,聯軍被阻在虎牢關外接連數日,雖然與董卓軍其實是互有勝負,但氣勢上卻是聯軍輸了,更別說此時糧道受襲的噩耗傳來。
雖然隨后公孫瓚也終于趕到,他手下三個令人陌生的面孔,更是在虎牢關前斗陣小小放了一陣異彩,三位異性兄弟群斗呂布,將呂布直接逼退回了虎牢關中,但這種斗陣于聯軍而言,卻沒有太多實質意義,就連士氣都很難說有多少提振。
而這時候,李儒亦親自趕赴虎牢,聯軍潰敗,就在眼前……
當得知消息的時候,身在雒陽城謀士學堂學舍內的王胤也不免唏噓。
討董聯軍的失敗,算是意料之中情理之中的事情,畢竟一早大家就不看好,論兵力,除了數量上稍稍勝過,沒有一處能夠及得上;論及綜合實力,聯盟軍內部不穩,各勢力之間參差不齊造成的差異,使得他們的矛盾一直存在,偏偏他們還要分兵,更使得這種差異和離心力擴大;更何況董卓軍還占據著地利,雖然他們同樣是主動出擊,但卻有著選擇的主動權。
他們放棄己方并不擅長的固守主動出擊,反倒令聯軍這邊手忙腳亂。
這和“歷史”上顯然就不太一樣了,這里面有著多重原因,一則這里的黃巾起義并沒有起到如同“歷史”那樣的效果,這當然不會是因為王胤帶來的蝴蝶效應,而是有著留侯、獻侯等人的坐鎮,本身大漢再亂都不會亂到哪里去,黃巾軍肆虐,更多還是因為地方軍不作為,等到中央雪化般朝廷派出人馬一到,立刻如崩解了。
不過就如黃巾之亂動搖了漢室統治,以至于才有董卓這樣“犯上作亂”之輩,這一次討董聯盟雖然最終失敗,但卻也給許多人看到了推翻董卓暴權的機會。
往后的大漢,注定是平靜不了了。
不過王胤此時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另一件事情吸引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