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3章 大先生

那一戰,足可載入我個人史冊。

“與唐經天一戰,我雖敗卻心服口服。”逍遙侯醉眼朦朧的說道,我們那個年代,能遇此良友知己已經不多,唐經天算是畢生可遇而不可求。唐經天少年習文并未習武,時唐門有三任男兒,唐為老大人呼大先生不僅對于門派非常不感興趣,而且對于唐門暗器深惡痛覺,總認為陰狠有余,磊落不足,長此以往,不積陰德,唐門會人才凋零。青年之后唐經天遍走四海,到處游學講座,并不曾碰武學一道。史記傳言始皇帝派徐福東渡尋找仙境,后無下文。唐老大對于經書追求有刨根問底之境,準備了一番也學東渡之法,恰至句麗以東,三島之界。唐時稱為扶余三島。扶余人崇文尚武尤重劍器,唐時公孫劍器之后武學漸微。唐老大在扶余看劍道,深以為是,認為扶余人忠于武勇于劍,是練武之上之事。

唐琪聽到逍遙侯說起自己祖公的事,那是自己在唐門無論如何都聽不到的,頓時興趣盎然,把湮滅的燭光又撥了撥,廳堂頓時光輝一片,又明亮了起來。

逍遙侯接著言道,唐老大興趣卓然,至此對武學方始研究。唐門武學本深入唐門血統骨髓里,唐老大天生練武奇才,兼之文學又高無不能懂之。自身悟性極佳,對于劍道隨手一以貫之,不出二年光景,扶余桑弘再無敵手可言,此事震驚扶余另外二島,引起當時名震扶余的哲仙人哲真弘光親自來訪,二人把酒夜談。

扶余人對劍終身至誠,所言劍也非虛言,哲真弘光震驚之余發現唐老大練武時光甚短,功力畢竟不足。指出唐老大用劍靈巧至極,內勁不足。二人切磋較技,哲真弘光以劍格劍數次擊飛唐經天的劍,唐經天心生佩服。但扶余一派自成一家,更無中原武林內力之說,唐老大在哲真弘光處潛心學習一年便覺扶余武者在技不在根,未必能成大器,便心生而去回歸中原。時哲真弘光有一幼徒,名春日水心年方七歲,秉性奇高、悟性天賦,野心蓬勃,唐經天當日一見即知此子必有一番作為,卻未加中原文化調教,是為遺憾。

唐老大回歸唐門之后,苦心專研全真派的周天功說,七年后,唐老大的劍法以扶余劍道為底,揉以中原劍器,輔以道教武功,天下已無敵矣。時天山劍派掌門人梅鷟子,以迅捷、凌厲而著稱,推為武林第一快劍,在唐老大手下沒走過百招,唐老大一個“嗑”字訣,梅鷟子的劍便飛到懸崖對面,至此梅鷟子便再也未用劍。

唐老大名震中原,雖出身唐門,卻終身未用唐門之技,不知道唐老大的劍法在唐門有否貫穿下去,想必唐門后人也無此歷練之人吧。逍遙侯嘆了一口氣,將杯中酒一飲而盡,可嘆啊!

與梅鷟子試劍十年余,扶余部不斷有人來中原聯系他,唐老大不勝其煩,遂閉門唐家不出,不問世事不應外人,四十多歲郁郁而終。

每個人都有不愿意去做的事情和一些空無的想法,這本來就是人的弱點或者人活著的希望。

唐門并無稱霸天下的野心,唐老大的一身好武功自然也無流傳的可能,他和我訣別時似有話說卻又似無話說,最后只是默默告別。唐老大的劍法主要是以扶余的唐刀刀法為根,輔以中原的劍器,一般人似乎很難學,唐門本在山中,唐家堡又在峰中之巔,普通人進出必須像猴子般靈活才能攀援而上,所以唐門人的身法至小就很有根基。

唐老大用三年悟別人三十年所不能,除了天資還有至小的耳濡目染,雖然他并不喜歡尚武。

唐老大郁郁之際,寫親筆信一封送至不老山莊,讓我提放扶余武學。那時我已再無雄心壯志,豪氣干云之象,順擱一邊,并未再理。

直至十多年前,武林中居然人人自危,江湖門派人才凋零,異邦崛起,就連朝廷也極為重視,才明白唐老大三十年前的良苦用心。

半個月前接到慕容秋雁的來信,說秋先生實為十年難覓,今日一見果不虛言。

秋無意微微一笑,既沒謙虛亦沒客氣,有些多余的話不說也罷。

逍遙侯端起酒杯一口悶下,嘆了口氣,二十多年前我奉帝師之命以江湖游客調查扶余部。我初登扶余大為震驚,泱泱華夏已久不征戰,邊關將士以收取過路關客銀子為先,哪里還有上國作風。扶余部卻由老至少教禮儀、練身骨、勤土地、越風海,一派陽剛向榮之事,那一定對我華夏有非分之想。只不過,嘿嘿,以他們那點米粒之光豈能翻起大浪,但是我華夏受點大苦卻也難免。

我那時一個人走在扶余的礁巖街上漫無目的的逛著,甚是無聊,扶余人食生魚,吃海物,恍如未開化一般,卻個個身體矯健,硬朗陽剛。土地甚少所產物種亦不豐富,多以海浮為主,人卻神清體健,崇尚劍道唐老大所言不虛。

我當時只記著唐老大所提的哲真弘光和春日少年,當時語言也不通,我的眼睛又不能偽裝,無論什么樣的面具可以遮蓋住臉,但是我的眼睛卻是不能更改的了。

就算最著名的十巧童子親手來化妝,也不可能改變一個人的眼睛。

最后我學了些簡單的扶余語,還是給我尋訪到了哲真的修仙處,虎坖巖,一處上面是礁石下面是大海的絕妙修煉出,可惜當時哲真已經仙逝。

海葬在這片懸崖之處,上面修了一個圓頂的涼亭紀念哲真,遠遠的看去一個十七八歲的青年素衣打坐,在那默奠。

就在飛來巖石山腳下的樹林外,我取了兩柱香,去亭內燭臺祭奠。

這個亭子已經有點時間,想必唐老大剛回中原哲真就去世了,欄桿上的紅漆也已剝落。

我按照中原禮數,燒了三柱香,拜了三拜,便即離開。

那位素衣少年卻在亭下等我,低手頜禮后,居然用中原官話問我是否中原人,想請賜教一二。

我推辭再三,卻不能推辭再四,看他英神外露、技癢難耐,也激起了我的心情,我便不再推辭。

這少年劍法辛辣、迅捷至極,劍法夾雜刀法,這份功夫放在中原武林也是頂尖的高手之列了。劍法似來自中原,風格像極了崆峒、天山一脈,刀法卻不是中原,橫砍豎切立劈,偶爾劍鋒一轉干起了橫拉豎挑的手法,我初試頗為費力。

對方招式雖然繁復,狠辣,出手驚心動魄,森寒凜冽,換了二十歲的我根本抵擋不了的。

那時我已中年之身,已經學會了等,等他出手,等他露出破綻。

他的劍法雖快雖狠,卻并不能一劍斃命。

西風肅殺,海風中都帶著血腥的咸味。

一個白衣少年執劍之厲,步步緊逼;一個錦衣中年招式渾圓,上接下擋。

逍遙侯和白衣少年激戰在亭下,幾乎將這里每一寸土地都踏過。

五百招過后,逍遙侯也感覺自己體力漸漸不支,可嘆的是面前這運刀如風的少年還未顯頹像。

逍遙侯不再硬接硬對這少年的詭異刀鋒,身法一滯之后,武當小天星掌法緩緩而又連綿不絕施展而出。

武當、少林起名,同為中原泰斗,武當掌劍雙絕,猶精纏斗,后勁綿延不絕。

撲滾迎面的海浪,恰似鷹嘴的海崖,一場無聲無息的較技搏殺。

綿掌對扶刀。

逍遙侯冷汗也是越流越多。

這年輕人不但武功極高,心機深沉,更是心狠手辣,翻臉無情。

這樣若以招式的反復比試下去,沒有五個時辰的功夫想必也很難分得出勝負。

遠處的天色烏黑,世界暗下來了,顯見的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

一道閃電仿佛一道刀光似的劈在亭角上,火光四射。

雨點打在亭子的竹頂上,打在轟鳴的海浪上,就像是戰鼓雷鳴,萬馬奔騰。

這白衣少年借著雷鳴用盡畢生之力,目中散發著一種妖魅之光,刀勢逐漸變得緩慢,詭異的步態中也似帶著種妖異的天際之力。

“敵不動,我不動,敵一動,我先動,不發則已,一發必中。”這白衣少年似乎深諳中原武功的精華。

空中又是一道霹靂般的閃電,也就在這時,這白衣少年嗓音低低,怒喝一聲“巴格”,掌中唐刀已急斬而下,“劈面斬”。

他似算準了逍遙侯的進退之路,看準了逍遙侯實已擋無可擋,避無可避,這一刀實是“一擊必殺”。

這扶余刀法至尊“迎月十三斬”,豈是真能無敵于天下?

逍遙侯進無可依,退無可守,武當內勁講究以靜制動,刀鋒一到,他腳尖借力,以肩做盾,“哧”的一聲劍鋒以穿肩而過,逍遙侯卻已面向白衣少年,他故意讓劍穿肩,看來雖冒險,卻不知無路之下的退路。兩人交手千余勝負雖只一招,這—招卻又是生命與智慧的結晶。

白衣少年想要后撤,卻已來不及,逍遙侯這一掌雖慢,卻輕輕的印在了前胸,白衣少年一張面色由白轉紅,一張口一口鮮血噴了出來,頓時萎靡不堪,委頓在地盤腿打坐。

逍遙侯雖然語氣平緩娓娓道來,但是秋無意卻當然聽得懂其中的兇險。

越是見過世面的人越淡然,越是平靜的語氣越飽含深意,只是平常很多人聽不懂罷了。

一個武林中的高手,廢了一條右臂的結果是什么,秋無意心里當然十分清楚,也明白了逍遙侯最近二十年不在江湖行走的原因。

逍遙侯接著說道,那個白衣年輕人就是春日水心,他日刀法尚未大成,已是如此,想那扶余崇尚劍道,野心勃勃。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秦安县| 河津市| 贺州市| 延安市| 罗平县| 长寿区| 怀集县| 绍兴市| 乌拉特后旗| 广昌县| 富裕县| 靖宇县| 徐水县| 绥德县| 西乌珠穆沁旗| 黑山县| 博乐市| 元谋县| 大冶市| 赤峰市| 平远县| 山西省| 滦平县| 邵武市| 扎囊县| 青浦区| 兴义市| 银川市| 大兴区| 德惠市| 无锡市| 西平县| 昆明市| 余庆县| 府谷县| 疏勒县| 偏关县| 揭阳市| 尖扎县| 乌苏市| 山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