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色晦明,清虛就來了,看到周易還沒睡醒,不由搖頭,訓斥道:“徒兒,修行之道,貴在堅持,修道者體悟天道運行,理應日出而起,日落而息,怎可偷懶!”
聲音在周易耳邊響起,宛若洪鐘一般,震的他頭皮發麻。
周易瞬間睡意全無,連忙起床,大聲道:“是,師傅,徒兒明白了!”
待周易整頓一番,就開始正式教學。
清虛道:“修行之道你全無基礎,又已過了最佳打根基的時間,想要有所成就,非得早晚努力,不得懈怠。”
“修行始于道經,基于道經,從今日開始,為師會教你研習道經,百日過后,為師不會再管你,等你修成道心,才會傳你法門。”
“是,師傅。”雖然有些失落,不過周易也明白,不明道經,冒然修行,想修煉有成,根本就是妄想。
清虛又道:“昔年道祖不忍人道蒙昧,降世教化世人,出關前應祖師之言,留下道德真經教化后人,道德真經自此傳世,后來祖師立道德宗,傳道德經于天下,方有我道德宗萬世傳承。”
“道德經為我道德宗立宗之根本,弟子門人必須要日夜誦讀,為師今日講道德經。”清虛的聲音中充滿了對道德經的推崇。
“師傅,這道德經既然為我宗之根本,又怎么會傳遍天下呢?”周易有點不理解,宗門根本不應該是藏著掖著,就算是宗門內也只有少數人知道才對啊,弄的人人皆知是個什么意思?
清虛笑道:“道德經乃是道祖教化世人之言,當為天下生靈所共知,又怎能唯我一宗獨占。我道德宗既為道祖門徒,自當謹遵道祖教誨,將其傳遍天下,否則如何教化眾生。
道德真經闡述大道之根本,乃是我道門的根基,若有人因此成道,高興還來不及,又怎么會藏著掖著。”
雖然不是完全理解,不過周易還是點了點頭,畢竟在他看來,因為道德經而入道門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傳遍天下自然有其道理。
不在多言,他開始跟著清虛學習道德經,逐字逐詞,一個個理解其代表的涵義。
他其實是記得的道德經的,初中時有一段時間癡迷于道家玄學,于是被譽為諸經之首萬經之王的道德經自然是首選。
對于道德經,歷朝歷代都有帝王學習引用,文豪騷客們的解讀注釋的更是數不勝數,歷經幾千年而不衰,可見其地位。
后來上高中,學習文言文之余,他又對道德經進行過記憶。特別是前不久又在夢中重活了一遍,過往歷歷在目,到現在還清晰記得。
或許是穿越的福利,周易發現自己的記憶力比以前強太多太多了,跟傳說中的過目不忘,過耳不漏差不多。
眼睛一掃,經書內容就全在腦海里,放空思想,然后再回想內容,分毫不差!
清虛在講解經文的同時,也會引出一些道門專用詞匯,然后又會對其進行解釋,在這個過程中,他做到了過耳不漏,沒有遺漏一點!
因為他的天賦異稟,講經過程極為順利,通常是他先看一遍經書,然后講述自己的理解,指出自己對經文的不解之處。清虛再根據他的理解為他講解,指明已經驗證的是錯誤的地方,其他方面則點到為止。
清虛只與周易講了其中字詞代表的涵義,對于完整的句子意思并不講解,并且解釋字詞時也不會過于深入,因為每個人對道德經的理解都不一樣,清虛不想以自己的思想影響弟子,限制了徒弟日后的思想。
更深層次的理解,要靠周易自己以后慢慢摸索。
兩個時辰一晃而過,周易回過神來,才發現道德經已經講完了,卻覺得回味無窮,可惜師傅以后不會再講道德經了。
吃過一顆辟谷丹,周易活動了一會,又接著學習道經。
周易一天需要三顆辟谷丹,雖然方便,但是他覺得不應該這么差勁啊,不是說吃上一顆就能頂好幾天嗎?
清虛對于此事心知肚明,但是他不會說破,他能看出周易的體質不出意外必是先天道體,修道的第一等體質,可惜出了問題。
一般來說,先天體質都能自行感受到天地靈氣,會自發的吸收靈氣,蘊養身體,排除雜質,保持先天,不受后天污染。因此對于谷物糧食的需求并不大,一顆辟谷丹足以維持身體消耗很久,更多是消耗靈氣蘊養身體。
而周易的身體,不知道出了什么問題,不僅不會吸收靈氣,甚至他連靈氣都感應不到。因此過人的體質就成了負擔,每天的消耗極大,要不是有辟谷丹,他會被活活餓死。
清虛不說是怕周易知道后,產生心結,于修行路上平添一劫反而不美。
下午,清虛講授的是《黃庭經》,黃庭經同樣是道門根基,分為《黃庭外景經》和《黃庭內景經》兩部,傳播極廣,影響極深,講述道門修行方法,修行的基礎。
雖然學了道德經,但是周易看黃庭經的時候,依然是懵的,對于其中字詞的意思完全看不懂,因為兩者講的內容不同,涉及的道門詞匯也不同。
講解黃庭經的時候,清虛依然只講道門字詞的涵義,至于其中蘊含的修行方法,全然不加理會。
“當你熟讀萬千道藏的時候,修行自然而然自通。”清虛道。
他對周易的天賦極其看好,期望很高,先天道體,世間最強修道體質之一,即便是真仙轉世也不一定能比得上。所以他對周易完全是放養狀態,一切全憑他自己的造化,至于周易能否成道,清虛也不知道。
聽到要熟讀萬千道藏,周易嚇了一跳,真要讀這么多書,還修不修仙了?
不過他也明白清虛的期望,而且他對于自創功法,磨煉道心,也不是沒有興趣。
“嘖嘖,還真是看得起我,不過這樣或許也不錯。”周易笑了,他想到了黃裳,一介書生創造出天下絕頂功法,靠的是什么?不就是熟讀道藏嗎?
如今自己過目不忘,過耳不漏,修行資質更是極高,單憑身體條件周易覺得自己肯定是碾壓黃裳的。
而且道德宗傳承近百萬年,書庫中的道經,佛經,儒學經典以及諸子百家之經典從未斷絕,比之皇家藏書多出了天文數字,更有高人在一旁相助,怎么也不至于連基礎的修行之法都創不出吧?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有了基礎的修行之法,再加上龐大的知識積累,推演后續功法自然水到渠成。
當一個人沉浸在事情中時,幾乎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周易每天跟隨師傅學習兩本或三本道經,完全沒有多余的修息時間,但他卻全無疲憊感,反而感覺自己的精氣神一天比一天好,思想也越來越深刻,思維越來越活潑,想問題都比以前快了許多。
除了道德經、黃庭經之外,此后幾天清虛又講解了開派祖師文始真人的《文始真經》,同樣是講述大道根本的無上真經,然而卻沒有多少人能夠領悟。
還有一部《玉皇經》,演說玉皇修道登仙故事,及誦念玉帝經咒之功德果報。
玉皇大帝歷經一千七百五十劫,修成諸天之帝,仙真之王,圣尊之主,乃是三界主宰,神道之首,至高無上。
又有《南華真經》,乃是南華真人借天地萬事萬物講述天地大道的真經,微言大義,影響極其深遠。
……
初識道經,周易爆發出了難以想象的熱情,得益于過目不忘的天賦,他感覺自己在以飛一般的速度充實起來,清虛講解范圍極廣,涉及的知識極多,全都信手拈來,讓他羨慕佩服不已。
講了幾日道經之后,清虛開始講述一些修行流派,打坐觀想,坐忘悟道等等。
天地廣大,奇人異士無數,自道祖傳道以來,以道為根本,衍化出億萬法門。修行之法傳承至今,其淵源來歷早就說不清了。
通過師傅的講解,周易對這個世界也有了初步了解。
“此方世界無窮廣大,上有天庭監管天道運行,下有九幽主掌萬靈生死,人間又有帝王主宰人倫。”
“按師傅所說,如今正是人道大興之際,人間各路豪杰層出不窮,各門各派天才弟子輩出,正是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自己也是時代寵兒之一,按資質來算,也是頂級中的頂級。”
每當想到自己生活在如此一個時代,周易就熱血到顫抖,學習起道經都更加有勁了。
“唉!~”清虛望天,長嘆一聲。
“天驕林立,萬道爭鋒,是非成敗轉頭空!”這是他們仙人對這個時代的天驕的評語!
修行路上講究機緣氣運天數,凡人看不到,他這個仙人豈能不知,這根本就不是修行盛世!
人間各界的天才太多了,多到不正常!
上一次出現如此修行盛世是什么時候?是在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人道大興之時,期間天地數次差點被打成混沌!
那時乃是三教九流,諸子百家共同發力,才有的修行盛世。可如今的局面已經超過了那次修行盛世,并且還在源源不斷的誕生修行天才。
每一個天資絕世者都是得天地鐘愛的寵兒,以往每隔幾百年也不過一兩個,然而如今單是道門就超過十個!
這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這代表天地氣數在被大量消耗,一旦天地氣數耗盡,就只有一個下場——滅世大劫!
周易傻乎乎的想著如何與各路天驕爭鋒,全然沒有注意到自家師傅眼中的擔憂。
他此時想的是,草木一秋,人生一世,有幸來到此方世界,又逢如此盛世,不搞事豈不是白活了?
修道并不是簡單的研習道經就能得道的,而是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如機緣,氣運,劫難,符篆,法寶,陣法,丹藥等等,這是每個修行者都繞不過的。
機緣氣運茫茫不可測,全看老天爺賞不賞這碗飯吃,強求不得。
修行者逆天而行,劫難無可避免,天劫,地劫,人劫,心劫……劫難無數。
至于符篆,法寶,陣法,丹藥,修士不一定修煉,但必須要有所了解。
符篆使用符文書寫勾畫大道,符文是符篆道文的總稱,每一個道文都有莫大威能。
符法是借用天地之力的法門,低階的只能簡單借用靈氣,高階的可以借用鬼神之力,甚至借用天道之力。
領悟符文亦是修道,因此還誕生了一種符修。
符修所修持的符法是一種極好的護道手段,且極其克制妖魔鬼怪,于降妖除魔方面有大威能。
符修講究一脈相承,想要靠自己領悟得道,根本不可能。
還有法寶,法寶是護道之寶,每個修士必不可少之物,修行修行,不止修,還有行。
修道者即尊天守道,又奪天地之造化,一行一動必有因果,因果牽連之下,修行途中必有劫難。
歷經人劫時,若有強大法寶傍身,自可殺出一條生路。渡天劫時,有法寶護身,成功幾率都要提高幾分。
無數歲月中,有人以器寄道,以器御道,以身化器,歷經種種磨難,終于得道,后成就器修一脈。
器修,以一件本命法寶為根本,每日以自身心神蘊養,以靈藥洗煉,直至通靈如意,心器合一,以本命法寶為橋梁,溝通大道,領悟大道,銘刻大道于本命法寶上,最終以身化器。
器修身屬外道,對于本命法寶品秩的要求極高,且所需外物極多,消耗錢財無數,成道艱難,但殺伐驚人,戰力恐怖,而且門檻極低,修行之人眾多。
諸多修行法門中,又有劍修一脈,類似于器修,但又不完全相同。
劍修自成一脈,而器修認為劍修是器修的一種,不承認劍修自成一脈的地位,是器修一脈的叛徒。
也因此兩脈之間爭斗無比激烈,此事關乎劍仙一脈和器修一脈的氣數,誰也不可能妥協。
劍修只憑手中三尺青鋒,縱橫天地,不畏蒼生,不敬鬼神,唯劍之外,別無他求。殺伐之力比之器修還要高出一截,一身戰力大半都在寶劍之上,沒了寶劍,實力驟減六成還不止。
而且劍修對于悟性心性要求較高,比起器修,算不得多,因此兩脈互有勝負。
至于陣法,陣法和符篆類似,都是溝通天地之力為己用的法門,不同的是陣法使用陣紋,而且溝通的天地之力不同。
陣紋亦是大道顯化的道文,有很多分類。陣法以陣紋配合諸多相性相合的材料布置,陣成之后可借用天地之勢。
勢無處不在,如江河流淌,自會有水勢奔騰;山河移位,自有滄海桑田之勢。
將天地之勢加持在人身上,自然會助長其勢,一舉一動都帶有天地威嚴,自然厲害。承載天地之勢也需承載其重量,所以剛不可久,時間長了,材料會損壞,人也將承受莫大的壓力。
高深的陣法,更可以借用一方天地,自成一方小天地,妙用無窮。
陣法之道無窮無盡,小到沙塵微粒,大到日月星辰,無物不可布陣,因此自有陣修一脈。
陣修講天人合一,講陰陽平衡,講五行相生相克,悟性要求極高,悟性不夠門都摸不著。
除符修,器修,劍修,陣修之外,又有一門丹修。
丹藥奪陰陽造化之力,有神奇偉力,是修行中人必備之物。
丹修修煉之法,需施展特殊的煉丹手法,以人體為爐,精氣神為火,輔助以各種靈藥靈草,在人體內煉成一顆內丹,用以修行。
此后修行,每次都需大量靈藥配合,用來淬煉自身內丹,最終丹成九轉。
丹轉之時,藥性碰撞融合會竊取冥冥中的陰陽造化之力,這陰陽造化之力就是丹修的根本,關系著自身內丹品質和以后的成就,并且因為所用藥材和所煉內丹的不同,內丹各有神異。
也因此丹修對于煉丹之術得天獨厚,比起常人天生就明悟藥性藥理,在培養藥材奇花異草方面獨樹一幟,木行法術法訣修煉上也更有天賦,而且壽命悠久,幾乎無災無病。
天道自然,有利有弊,丹修內丹乃是靈藥精華,更蘊含大量陰陽造化之力,無論是對諸天神佛還是妖魔鬼怪,都大有作用。而且因為藥材草木特性,丹修大多戰力薄弱。
神佛修真了性,不會妄動貪念,卻引的無數妖魔鬼怪覬覦。
不過世間事一飲一啄皆有前定,丹修雖然遭受覬覦,但是內煉丹法不僅可以練內丹,更可以煉寶!
煉內丹時同時祭煉法寶不僅完成了內丹修行,還用靈藥洗煉了法寶,更可以吸收陰陽造化之力蘊養法寶,因此丹修的法寶都威力巨大,品秩極高。
以內煉丹法煉制法寶的法門,傳承于道祖。曾有丹修得到道祖煉器法門,因此受到啟發,開創了內煉丹法煉寶。
傳說道祖有一個金剛琢,金剛不朽,天下兵器無物不收,即是攻伐至寶也是護身至寶。道祖出關教化蠻夷之時多依靠其護身,是天下一等一的仙家至寶,其煉制法門就是內煉丹法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