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是何地?
此是何方?
此是何所?
子甚異之。
床幃珠簾漫卷,嬌兒四女環侍。
口稱少爺公子是何人,今朝無酒還需醉。
子起而衣,嬌兒隨伺,衣著鮮美,竟是浮華,潤而視之,靚異。
天明,日掛高山,月出西域。
子環視之,亭臺樓閣,鐘鳴有聲,隨即瓊漿玉露,奇特山珍,如高山流水,絡繹不絕,浮現眼前。
飯罷,有侍兒遣言曰:“學業不可廢,夫子在東,公子隨往。”
至一亭臺,有立于此中者,青衣束發,揮卷飄灑。子甚是欽慕之。
青衣者不言一語,揮手便坐,侍兒稍往后而立,靜謐無聲,子尋思之,亦坐于旁。
子聞聲曰:“仁仁者,以心存仁。禮仁者,以心存禮。子雖為學,不足為力,故需行萬里而游天地,學以為仁?!逼浜笞勇犉涓∵B飄蕩,似有千萬之言,進而神思激蕩、暈暈昏昏,不知夫子所言何事,所言何物?
二日,侍兒又言曰:“進而學,退而思,夫子在北,公子當往之?!?
子起而指之,布袋、包裹各兩個,不知何意?問及侍兒,答曰:“往見夫子。”
子不知何意,不知身是何方,惟覺身形不思自動,似已踏過千山萬水,億兆人家。
不日,已將行至北,遙見一人立于云上,披彩霞衣,近而視之,乃夫子也。
子忽聞金匱之言:“學仁者,當以行仁,且去?!?
遂墜于天際,耳鳴風雷轟響。
俄而,子漸醒,目睜圓口微張,似有無盡天暗黑處入得眼簾。
天初光明,子微呼、良,靜之。
后不知其仁,但求學也。
子曰:“世之所好者,財貨也;物之所好者,貴賤也;人之所好者,才學也。不若將行而長遠者,必至人而純其厚德也。天將賜之,地將與之。”
帝感子夢,忽現,良撫唇須,微頷首而冊以言之,遂影沒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