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探知龐譽
- 十全書生
- 南朝人
- 2534字
- 2018-01-09 23:25:44
看見那個小女孩,寧葉一眼就認出了是誰。這個女孩正是寧葉所在私塾學生。剛才寧葉聽青青這個名字就有點耳熟,不過沒有多想,此刻見了不由驚訝出聲:
“青青?”
荊夫人和荊捕頭詫異了看了一眼寧葉,然后荊捕頭向女孩道:“青青,你常說的王先生就是他嗎?”
“是的,爹爹。”青青點點頭。
確認寧葉就是就是女孩的口中的王先生后,荊捕頭哈哈郎笑幾聲,拍了拍寧葉的肩膀,說道:“沒想到王兄弟居然就是我閨女口中的王先生啊,難怪我這閨女天天念叨著先生,說先生怎么怎么好,如果換做我我也會喜歡聽你授課的。
“”王兄弟,你才華橫溢我這閨女有你這樣的先生,我真的很高興。我這閨女還有勞兄弟你好好教育了。”
“荊捕頭,你客氣了,教書本來就是我職責。我一定傾囊相授。”寧葉道。
見幾人就站在那里聊了起來,荊夫人說道:“大家還是座下來聊吧。”
荊捕頭反應過來后,笑著連連點頭:“不說我還忘記了,來,王兄弟、可兒姑娘快座。”
幾人入座之后青青很是乖巧地給大人們上了茶,接著看著寧葉似乎有話要說。
寧葉也注意到了她,伸手將她招到身邊,語氣溫和地問道“青青,你是不是有話想對我說?”
青青點點頭,寧葉接著問道:“有什么話就說吧?”
“先生是不是以后都不再教我們了?”青青語帶委屈,說出的話中鼻音明顯重了三分。
寧葉一聽,疑惑道:“此話何意,我是你們的先生自然是要教你們的!”
“那先生為什么這幾天都沒來書院了。”青青不解道。
寧葉總算是明白了這丫頭為什么有這么一問了,想來自己這幾天都沒去私塾教書了,這些孩子想多了,以為自己不教他們了。
“這幾天我和你爹爹一起在外辦事,所以沒有去書院,我從來沒有想過離開書院。你下次去書院的時候也跟其他人說一聲。”寧葉安撫道。
“真的?”青青瞪著大眼睛驚喜道。
寧葉笑了笑,然后看著荊捕頭道:“不信你可以問問你爹爹。”
青青將目光落在了荊捕頭身上:“爹爹,先生說的是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先生這幾日和我有些事情要處理,所以才沒有書院的。你去書院的告訴其他孩子叫他們不要擔心,你們先生跑不了的。”荊捕頭呵呵笑著說道。
聽了兩個人的話青青臉上也露出一個可愛的笑容:“那我現(xiàn)在就去告訴他們。”
說完就往門外跑去,荊夫人不放心青青一個人去私塾,便也追了出去。
“青青,你等等娘親。”
見青青和荊夫人都離開了,寧葉也就開始他們剛開始的話題。
“荊捕頭,我想知道你知道龐譽多少?”寧葉語氣一正說道。
荊捕頭也收起了笑容,皺著眉:“龐譽這人一向深居簡出,大多數(shù)的時候都在府中或者軍營中。我了解的也不是很多。”
“那你把知道的都說一遍。”
當下荊捕頭就將知道有關龐譽的一些消息都告訴了寧葉。
寧葉在心中整理的一下荊捕頭的所說的一些消息。龐譽,五十六歲,官職為禁軍都統(tǒng),有一妻八妾,但卻膝下無子,因此特別疼愛自己的侄兒龐彥。龐彥的父親英年早逝,龐譽也特別照顧他們母子,尤其是他的母親糜艷姬,更有傳言龐彥其實就是龐譽的親生子。
龐譽的仕途不是很豐順,三十六歲之前一直都是校尉職,最高不過是個昭武校尉,一個六品武官。大概在二十年在一次劫銀案中因表現(xiàn)英勇升至都統(tǒng)一職,被調來杭州一過就是二十年,其中一直表現(xiàn)平庸,除了平日囂張跋扈一點之外,既無大過也無大功。
寧葉仔細想了想龐譽這數(shù)十年的經(jīng)歷,但從荊捕頭所說的這話中,寧葉只認為龐譽不過是個庸官,并無沒什么值得人注意的地方。唯一的亮點就是二十年前發(fā)生在淮南西路的劫銀案,在這個案件中龐譽擊殺了數(shù)名歹人,而且差點制服匪首,不過最終還是因寡不敵眾讓歹人劫走了銀子,那次案件后龐譽就被升為了杭州都統(tǒng)。
既然都和銀子有關,而且兩次案件中都牽扯到了龐譽,寧葉便細問了一下當時的情況。
“荊捕頭,你對二十年前的劫銀案還有多少印象?”
荊捕頭仔細想了想后說道:“印象挺深刻,那件案子發(fā)生在先帝駕崩后太子即位期間,也就是當今圣上。犯案的匪首是一對兄弟,年紀都不大,大哥叫風不仁,其弟叫風不義,人稱風氏兄弟,是當時江湖上新出現(xiàn)的兩名強人,四處犯案,我那些年還在大理寺當差的時候,就聽說過兩人,也曾參與過抓捕他們的行動,不過這兄弟兩武功極好,而且極為狡詐,屢次都讓他們逃脫了。”
“之后那對兄弟便加入了廬州附近山林中的一個山寨。沒過多久兩人因不服寨主,將其殺害后,成功坐上了寨主的位子。將寨子改名為雙風寨子。之后兩人帶著寨子里面的人四處劫掠,用贓款招兵買馬,勢力日益壯大,官府多次派人圍剿但因為山中地勢復雜溶洞眾多都以失敗告終。隨著實力壯大他們的膽子也越來越大,也不知道他們怎么知道當年軍餉的轉運路線,竟然派人暗中埋伏劫走了全部軍餉,總計四十萬兩。”
寧葉聽完很是不解,四十萬兩軍餉可不是小數(shù)目,而且軍隊沒了軍餉很容易嘩變,這件事如此嚴重,當年朝廷不應就這么容易放棄,而且護送的軍隊不該這么容易被一群山賊擊潰才對。
“當年風氏兄弟劫走銀子后朝廷沒有派兵追擊嗎?”
“派過,但是賊人依靠地形優(yōu)勢層層設伏,還沒到寨門口官軍就已經(jīng)死傷了一半,之后經(jīng)過官軍將整座山都圍了起來,想把他們困死在山林中,可是并沒有成功。后來得知是雙風寨有一條通向山外的密道,不過是真是假就不知道了。由于當年圣上剛登,朝政并不太平,加之雙風寨之后老實了許多,最后盜銀案就不了了之了。”
聽到這,寧葉大概明白了當年的情況,新皇登基,朝政需要清漱,根本沒有精力去關這種盜匪的事,這也情有可原。不過整件事中有幾點最讓寧葉想不明白,雙風寨是怎么得知運軍餉的路線的,這種事情應該是軍事機密才對。而且他們能在盜取銀子后立即組織人手防衛(wèi)官軍,還能層層設伏。這樣的軍事素養(yǎng)更本不像是一群山賊所有的,而風氏兄弟也不過是綠林強人,談不上帶兵打仗,哪怕是會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將一群散漫慣了的山賊訓練成一支令行禁止,戰(zhàn)斗力遠超正規(guī)軍的隊伍。
這些疑惑寧葉知道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解開的,眼下最重要的還是杭州這起盜銀案,便又將心思放在了龐譽的身上。
“當時龐譽也在護送的隊伍之中嗎?”
“好像不在,他當時是廬州的禁軍中的校尉,是事發(fā)后率軍支援的。”荊捕頭道。
“能否記得他當年是不是第一個趕去支援的?或者能查到報信給廬州駐軍的人嗎?”寧葉繼續(xù)追問。
荊捕頭沉思了一會,畢竟時間過去二十年,很多細節(jié)他也記得不是很清楚,搖搖頭:“這個我也不是很清楚,不過這種大案應該是有記錄在冊的,而且龐譽是有功之人,所以應該能在廬州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