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7章 外家舊事

  • 錄心集
  • l嶺下秋
  • 1211字
  • 2025-04-09 22:17:56

遺山詩曰:去國衣冠有今日,外家梨栗記當年!

少陵塬西去數里,有地方名叫杜曲,既是詩圣杜甫的故里,也是我外家所在之地。在我幼年的時候,每逢寒暑假有一半的時間,皆是在此處度過的。

記憶中,自塬上至杜曲,雖隔不遠,但那時路窄而崎嶇,每每在父親的車梁上顛簸許久,又繞過野地,穿過幾個村落,最后到塬畔,下個大坡,才能到達。那時候,外家他們村,都還在塬邊上,倚著塬畔,幾乎每家每戶都穿孔窯洞,從塬半腰開始有人家,一直錯落到塬底,幾乎整個村都是倚塬而建。

少陵塬本高出XA市區數十米,而塬下平坦處和市區水平面相差無幾,這種塬臺的地形,半塬上就最適合倚塬筑窯了。以前,穿窯為房,連院起屋,窯兩面隔墻為鄰,土胚而起,三面環繞,窯洞對立,女墻而擁大門。周圍鄰人起屋也都墻挨墻,窯連窯,幾乎家家門口植數棵大舂樹,低矮的土墻圍起來,里面挖個坑,里面倒滿土木灰,便是一處簡易茅房。周邊住的也都是同姓族人,雖無祠堂戲樓所立,但平常街頭巷尾都還熱鬧,時常行販從上而下,竄街而叫,雖有坡崖所阻,也能依稀所聞。

昔時盛時,遇農歷集市,外家門口人流涌動,甚是嘈雜。這時我最喜歡坐在外家坡坎的大石頭上,看著往來的人群,聽著熟人之間的招呼聲,與路人行走時的各色形態。塬上人平常下集后,因路途較遠,往往行至塬半腰,就口干舌燥起來,可嘆那時少有商店,就是有也絕無售賣現今的瓶裝水的。農人淳樸,而十里八鄉也都盡是親戚熟人,倘或不是,隨敲門戶,主人家也都熱情之際,遞煙讓水是少不了的。令我印象最深的,遇一困乏的行客,隨主人進至灶房,挪開甕蓋,舀一瓢井水,遞與其人。看他穿喉而過的清泉,流入肚腹,額頭的困乏是瞬時消解開了,一番道謝之后,他便又踏上行程,自返其途。

過節時候,這里家家門戶洞開,婦女聚在門首,摘菜閑侃;輕壯勞力則負責圍爐燒火,打灰碎煤;孩童們繞著坡坎追逐打鬧,斗狗惹貓,似匪類盲。時而的爆竹聲,在靜謐的川道鳴起,夾雜著數聲的麻雀的嘰嘰喳喳,而節日的氛圍,是在爆米花的聲聲爆裂中,達到頂點的。

以前堂屋都是土建,幾乎家家戶戶屋里都盤有土炕,每到冬季窯洞的煙囪里都飄起濃濃的煙來,而窯在一番預熱后,就暖和起來了。與此同時,院子里則稀稀疏疏地落起雪來,透過紙糊的透了半縫的窗戶向院子里觀望,矮墻上,門頭上,就是堆在墻腳的碌碡上,經過了半日的風雪,也都被積雪遮蓋住了。

究竟物是人非!我南下工作后沒幾年,外家他們村集體遷到川道里去了,就留下了空空的房舍和窯洞,再沒幾年少了人氣的村落在風吹雨打之下,窯洞漸漸垮塌,院宇荒廢,盡都長滿了草。而親戚們也都星散四處,家里老人去后,也都不怎么聯系了。去年因緣巧合之下,途徑新建的下塬路,經過外家村落所在的地方,曾經幼時所歷一幕幕重現在我眼前,而幼時是再也回不去了。

就以我之前的一首詩作為收尾吧——《朝杜曲》(雪落平原萬象新,年根喜事數家臨。門前瑞字風中立,巷口紅車路畔濱。笑語迎親多樂趣,休提解佩逗童心。蛩音復響人何在?自走南方唾傭金。)

2025.1.2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河市| 蒙城县| 普兰县| 崇文区| 洛宁县| 探索| 镇原县| 勐海县| 缙云县| 同德县| 双牌县| 五大连池市| 鲜城| 通河县| 武城县| 临清市| 太湖县| 东平县| 贵港市| 临沧市| 尚义县| 大余县| 开封县| 翼城县| 海盐县| 绥芬河市| 稷山县| 拉萨市| 紫阳县| 昭平县| 河曲县| 呼玛县| 门源| 左贡县| 龙南县| 辉南县| 镇巴县| 葫芦岛市| 新源县| 章丘市| 玉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