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帝子爭鋒(6)

李泰走后,李治看著那把寶劍,心中膽寒:“看來四哥有意在威脅我!他怕我會與他爭太子之位,否則,必遭他的暗害。誰能幫我出謀劃策躲過此劫呢?媚娘向來心思細密,不如找她商量。”李治不敢停留,即可出府。

“媚娘。”李治在紫宸殿找到她。

“奴婢恭喜陛下。”武媚看見李治心中暗喜,臉上卻故意冷淡。

“你也在故意戲弄我嗎?我的心意你應(yīng)該明白。”李治猶豫地說,“剛才魏王府送來一把寶劍。我看他們存心不良。”

“難道是魏王擔(dān)心你會與他爭立太子嗎?”武媚有些擔(dān)心。

“我哪里想與他爭什么太子之位?”

“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爭與不爭,不是你能說的算的!魏王項來心胸狹窄,只怕你想躲也躲不過去。”

“我該怎么辦呢?”李治一臉的無助。

“昔日孔融三歲讓梨;殿下何不學(xué)孔融也給魏王送些梨去。他見到梨自然就會明白。等待時機,殿下再做圖謀。”武媚看著李治說。李治大笑,頓時茅塞頓開。“媚娘,你真是冰雪聰明。”李治感到武媚吐氣如蘭,聰明睿智,是那位刻板的王韻兒難以比擬的。“為什么我的王妃不能是你!”李治有些惆悵若失。他在心中默念著。李治回到晉王府,即可派小順子帶著回禮去拜見魏王李泰。李泰打開錦盒,看見是一枚上好的鴨梨。他會心地笑了,“雉奴總算識時務(wù)!”李泰心中的擔(dān)憂總算放下。“看,宮里誰還是本王的對手!”他已經(jīng)勝券在握了。

紫宸殿,自從李承乾獲罪后,魏王李泰每天入宮侍奉太宗李世民。“明天是母后的忌日。兒臣想請求父皇恩準兒臣在洛陽龍門山賓陽洞為母后開鑿石窟造像祈福。”魏王恭敬地說。

“青雀果然仁孝!準奏。銀子從國庫中劃撥。朕現(xiàn)在一日也不能不見到青雀,朕要把芙蓉園賜給你。”李世民還在為長孫皇后之死一直都無法釋懷。魏王心知肚明。“謝父皇。”

李泰走出紫宸殿。李世民看著李泰如此體恤他的心情十分中意。“看來,朕真的要把東宮之位留給青雀。王公公扶著朕去御花園走。”

“是,陛下待魏王殿下實在是太好了。”王德福公公說。

“的確如此,朕短短一日見不到他,也要派自己養(yǎng)的一只名為“將軍”的白鶻去送信,一日之內(nèi)鴻雁往返數(shù)次。怎么這幾日不見雉奴呢?朕有些想念他了。”李世民問王公公說。

“老奴這就去通傳。”

“傳晉王覲見。”

李治匆匆忙忙地走進紫宸殿。“父皇萬安!”李治面目憔悴。

李世民看著李治問到:“雉奴,這幾日怎么憔悴了許多?傳御醫(yī)瞧過了嗎?”

“兒臣一切安好。”李治不敢多言。

“不是生病了!難道還有別的事情嗎?”

“兒臣不敢說。”李治猶豫了半天。

“有朕做主,你吞吞吐吐地,是何道理?”

“是四哥。他威脅我,不讓我與他爭太子之位。我從來沒有想過要與他爭斗,又怕與他傷了兄弟之情,故此憂郁。請父皇見諒。”

“朕還沒有決定策立誰為太子呢!他就等不急了!難道朕被蒙蔽了嗎?”李世民有些憤怒。

楊妃帶著各色點心來到御花園。“聽聞陛下在此,臣妾新做了些甜品,請陛下品嘗。三郎,恪兒新從吳地寄來的家書,說十分記掛父王的龍體。想回京探視。”

“朕也十分想念恪兒,諸子中就他英武果斷很像朕。”

楊妃微笑著說:“三郎,嘗一下新鮮的芙蓉酥。”

在一所精致的庭院里,晉王李治似乎是個方外之人,閑云野鶴一般。小廝來說:“王爺,國舅來訪。”

“見過元舅。”李治恭恭敬敬地行大禮。

長孫無忌看著李治如此待他,心中欣喜。長孫無忌素來與李治走得近些,而魏王似乎從不把他放在眼里。他說:“雉奴真是好興致。曲院風(fēng)荷,小橋流觴,真是逍遙避世的好去處。”

“何為避世?何謂出世?”

“避世則為逍遙王爺,出世即為入主東宮。”

“外甥何德何能?”

“鋒芒不漏,不爭為爭。”

“好個不爭為爭!”

含元殿上,皇帝李世民在為立誰為太子問眾大臣:“昨日,青雀伏在朕的懷里,聲稱自己百年之后定會殺了自己的兒子把皇位傳給弟弟李治。而朕一見圓滾滾的青雀投進自己的懷中,朕馬上心就軟了,再一聽這樣的保證,當(dāng)即便許諾要立他為太子。”

“臣認為不妥。”大臣褚遂良說。

“為何?”

“臣從沒有聽說過,皇帝百年會傳為兄弟,而殺其子。此乃假話。”褚遂良一針見血地說。

“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窺望者,即為不妥。若立魏王,則說明太子的地位可以用任何手段而獲得。”大臣褚遂良說。

“臣,請立晉王李治為太子。”上官無忌說。

“朕看雉奴(李治的小名)性情懦弱,恐難當(dāng)天下大任;吳王李恪英武果斷,朕想立他為太子,以為如何?”

長孫無忌執(zhí)意爭辯:“臣以為不可。”

“難道明公是因為李恪不是自己的外甥嗎?”

“陛下神威英武,是創(chuàng)業(yè)之君;晉王仁慈敦厚,可以是個守成之君!”

“我若立泰,便是儲君之位可經(jīng)求而得耳。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李世民終于下定決心。“傳朕的旨意,擬詔書。”

“臣接旨!”褚遂良說,他會心的看著李世民,又看著長孫無忌,心滿意足。

“卓立李治為太子。降李泰為東海郡王,幽禁北苑。朕聞生育品物,莫大乎天地;愛敬罔極,莫重乎君親。是故為臣貴于盡忠,虧之者有罰;為子在于行孝,違之者必誅。大則肆諸市朝,小則終貽黜辱。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候大將軍魏王泰,朕之愛子,實所鐘心。幼而聰令,頗好文學(xué),恩遇極于崇重,爵位逾于寵章。不思圣哲之誡,自構(gòu)驕?c之咎,惑讒諛之言,信離間之說。以承乾雖居長嫡,久纏痾恙,潛有代宗之望,靡思孝義之則。承乾懼其凌奪,泰亦日增猜阻,爭結(jié)朝士,競引兇人。遂使文武之官,各有托附;親戚之內(nèi),分為朋黨。朕志存公道,義在無偏,彰厥巨釁,兩從廢黜。非惟作則四海,亦乃貽范百代。可解泰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候大將軍,降封東萊郡王。”

李泰黯然神傷的離開魏王府。幾天功夫,他神色無比憔悴,頭發(fā)長出幾根白發(fā)。“為什么?這是為什么!”他喃喃自語。

紫宸殿里,李世民寢食不安。李世民輾轉(zhuǎn)反側(cè),“陛下,今夜詔哪位娘娘侍寢呢?”王德福公公萬分謹慎的說。李世民擺擺手,他對著王公公說:“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窺嗣者,兩棄之。傳之子孫,以為永制。”尋改封泰為順陽王,徙居均州之鄖鄉(xiāng)縣。太宗后嘗持泰所上表謂近臣曰:“泰文辭美麗,豈非才士。我中心念泰,卿等所知。但社稷之計,斷割恩寵,責(zé)其居外者,亦是兩全也。”二十一年,進封濮王。高宗即位,為泰開府置僚屬,車服羞膳,特加優(yōu)異。永徽三年,薨于鄖鄉(xiāng),年三十有五。贈太尉、雍州牧,謚曰恭。文集二十卷。

太子的冊封大典在丹鳳門舉行,李治正式入主東宮。武媚看見太子與王妃一起站在高臺上接受百官的朝賀,那份榮耀招人嫉妒!

不久,太子李治又新納了個蕭美人為良娣。太子身邊的女人就像春天的花,永遠也開不敗的。“他仿佛把我忘記了。”武媚心中痛苦不已。在大明宮里,李治與武媚相遇見,默然相對,武媚恪守宮規(guī),行禮,走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川| 闸北区| 荆州市| 益阳市| 阿瓦提县| 宜兴市| 迁安市| 临朐县| 岳阳市| 横峰县| 潞西市| 历史| 砚山县| 横山县| 丰都县| 安溪县| 武功县| 宁陕县| 叶城县| 潜江市| 昆山市| 鹤山市| 威海市| 玛多县| 太湖县| 阿拉尔市| 林口县| 兰溪市| 扬中市| 沂南县| 如东县| 运城市| 新巴尔虎左旗| 凤庆县| 德保县| 吴川市| 黄浦区| 林甸县| 淮南市| 疏勒县| 菏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