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古人言
書名: 詩詞里的水滸傳作者名: 蘭亭染墨本章字數: 2314字更新時間: 2017-10-15 19:30:46
古賢遺訓太叮嚀
氣酒財花少縱情
李白沉江真鑒識
綠珠累主更分明
銅山蜀道人何在
爭帝圖王客已傾
寄語縉紳須領悟
休教四大日營營
注解
勸人不要沉迷酒色財氣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chuàng)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鑒識:這里說可以看見的證據
綠珠:綠珠,傳說原姓梁,生在白州境內的雙角山下(今廣西博白縣雙鳳鎮(zhèn)),絕艷的姿容世所罕見。古時越地民俗以珠為上寶,生女稱為珠娘,生男稱作珠兒。綠珠的名字由此而來。石崇為交趾采訪使,以珍珠十斛得到了綠珠。亦有一種說法,因為石崇以珍珠買下她,所以名珠。(注:石崇(249~300年),西晉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東北)人,以劫掠客商至巨富,曾與王愷斗富,以蠟代薪,作錦步障五十里。八王之亂時,與齊王結黨,為趙王倫所殺
綠珠善吹笛,又善舞《明君》,明君就是指漢元帝時的王昭君。石崇讓綠珠吹奏此曲,她又自制新歌:“我本良家女,將適單于庭。辭別未及終,前驅已抗旌。仆御涕流離,猿馬悲且鳴。哀郁傷五內,涕泣沾珠纓。行行日已遠,遂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廬,加我閼氏名。殊類非所安,雖貴非所榮。父子見凌辱,對之慚且驚。殺身良不易,默默以茍生。茍生亦何聊,積思常憤盈。愿假飛鴻翼,乘之以遐征。飛鴻不我顧,佇立以屏營。昔為匣中玉,今為糞土塵。朝華不足歡,甘與秋草屏。傳語后世人,遠嫁難為情。
詞意凄涼婉轉,其才情亦可見一斑。綠珠嫵媚動人,又善解人意,恍若天仙下凡,尤以曲意承歡,因而石崇在眾多姬妾之中,惟獨對綠珠別有寵愛。
石崇有別館在河南金谷澗,凡遠行的人都在此餞飲送別,因此號為“金谷園”。園隨地勢高低筑臺鑿池。園內清溪縈回,水聲潺潺。石崇因山形水勢,筑園建館,挖湖開塘,周圍幾十里內,樓榭亭閣,高下錯落,金谷水縈繞穿流其間,鳥鳴幽村,魚躍荷塘。酈道元《水經注》謂其“清泉茂樹,眾果竹柏,藥草蔽翳”。園內筑百丈高的崇綺樓,可“極目南天”,以慰綠珠的思鄉(xiāng)之愁,里面裝飾以珍珠、瑪瑙、琥珀、犀角、象牙,可謂窮奢極麗。石崇和當時的名士左思、潘岳等二十四人曾結成詩社,號稱“金谷二十四友”。每次宴客,必命綠珠出來歌舞侑酒,見者都忘失魂魄,因此綠珠之美名聞于天下。石崇在朝廷里投靠的是賈謐,他為逢迎賈謐無所不用其極,甚至賈謐出門,他站在路邊,望車塵而拜,深為時人不齒。待后來賈謐被誅,石崇因為與賈謐同黨被免官。當時趙王司馬倫專權,石崇的外甥歐陽建與司馬倫有仇。依附于趙王倫的孫秀暗慕綠珠,過去因石崇有權有勢,他只能意淫一下而已。現在石崇一被免職,他明目張膽地便派人向石崇索取綠珠。那時石崇正在金谷園登涼臺、臨清水,與群妾飲宴,吹彈歌舞,極盡人間之樂,忽見孫秀差人來要索取美人,石崇將其婢妾數十人叫出讓使者挑選,這些婢妾都散發(fā)著蘭麝的香氣,穿著絢麗的錦繡,石崇說:“隨便選。”使者說:“這些婢妾個個都艷絕無雙,但小人受命索取綠珠,不知道哪一個是?”石崇勃然大怒:“綠珠是我所愛,那是做不到的。”使者說:“君侯博古通今,還請三思。”其實是暗示石崇今非昔比,應審時度勢。石崇堅持不給。使者回報后孫秀大怒,勸趙王倫誅石崇。趙王倫于是派兵殺石崇。石崇對綠珠嘆息說:“我現在因為你而獲罪。”綠珠流淚說:“愿效死于君前。”綠珠突然墜樓而死,石崇想拉卻來不及拉住。石崇被亂兵殺于東市。臨死前他說:“這些人,還不是為了貪我的錢財!”押他的人說:“你既知道人為財死,為什么不早些把家財散了,做點好事?
石崇被殺,雖緣自綠珠始,但其實由來已久了。當年石崇為荊州使沉殺客商;宴集間無故斬行酒美人。古語說得好:“禍福無門,惟人所召。”石崇動輒殺人,怎么會有善終?就算沒有綠珠,以石崇的所作所為,也不會有好下場的
銅山蜀道:鄧通,蜀郡南安人。鄧通是漢文帝的嬖臣,他別的本事沒有,只有一套阿諛奉承的本領,于是他拿出渾身解數,奉承吹捧,以取媚于漢文帝,時常能把文帝捧得云里霧里的。漢文帝從此更加寵愛他,時常跑到鄧通家中,跟他玩各種游戲。
一天,文帝叫一個看相的術士給鄧通看相,相士直言不諱地對文帝說:“鄧大夫以后會因貧困而餓死。”文帝聽后大不高興,憤憤地對鄧通說:“朕要想讓你富,有何難哉?”說完即下了一道詔書,把蜀郡嚴道縣的銅山賜給鄧通,并允許他鑄錢。鄧通從此富可敵國。鄧通既蒙文帝寵愛,感激涕零,更加想要有所報答才行了。
文帝患癰,因感念他的寵愛與恩德,鄧通常為其吸吮患處。文帝悶悶不樂地問鄧通:“天下誰最愛我呢?”鄧通答:“應該沒有比太子更愛您的了。”后來太子進宮問候文帝的病情,文帝要他吸吮患處。太子吸時卻面露難色,事后聽說鄧通經常為皇上吮癰,心里感到慚愧,卻也因此而怨恨他了。
幾年后文帝死,太子即位,這就是景帝。景帝一即位,首先便把鄧通革職,追奪銅山,并沒收他的所有家產。可憐富逾王侯的鄧通,一旦落難,竟與乞丐一樣,身無分文,最后竟應了許負的話,餓死街頭
縉紳:原意是插笏(古代朝會時官宦所執(zhí)的手板,有事就寫在上面,以備遺忘)于帶,舊時官宦的裝束,轉用為官宦的代稱
營營:奔波,追名逐利
白話譯文
古人早就說過,不要沉迷于酒色,李白和石崇都是例子。功名富貴,也是過眼云煙,比如鄧通。你們聽我說,不要終日勞于奔波,身心疲憊,到最后也只是一場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