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晚上,天色已暗。
吃過晚飯,爸爸提議,下樓去玩輪滑,你很高興的答應了。
輪滑課程報了之后,距今已有一年左右了,時至今日,你還沒有學會。
究其原因,全怪爸爸媽媽。輪滑每天晚上七點開始,爸爸媽媽沒時間帶你去,這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你也忙,很多時候,晚上七點你的興趣班才下課,吃完飯就八點多了,也沒有時間。
放在墻角的輪滑裝備上面都有灰了。爸爸幫你穿上輪滑鞋,你緊緊的抓著爸爸的手臂,搖搖晃晃著緊張地下樓了。
到了樓下,我們沿著小區的綠道,穿行了一周。也許是許久不玩了,你有些生疏,并且有些恐懼,這一路速度并不快,你還緊緊地抓著爸爸的手。
爸爸一路上鼓勵著你,保護著你。一圈下來,你就不玩了,鬧著要回家。下樓才三五分鐘,爸爸不同意,建議你再玩一會,可是你堅持要回去。你擺脫了爸爸的手臂,一個人愣愣地現在一邊,很生氣。
爸爸不遠看著你被恐懼嚇倒,不同意你就這樣回家。爸爸告訴你要大膽,不用怕,有爸爸。還告訴你,做事情要堅持,只有堅持練習,才能學會輪滑。還指著小區內的另一個小男孩對比,說你看人家,告訴你輪滑不難,多練練就會了。可你并不聽,一心要回去。
沒辦法,爸爸只能帶你回家了,在電梯間,爸爸也沒有理你。回到家,你還在發脾氣,鞋子亂甩,護手亂扔。爸爸見了很生氣,跟你講道理。你不聽,你跑進房間,把房間門反鎖,將自己獨自關在里面。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你一生氣,就喜歡將自己關在臥室里,并反鎖房門。這個行為,爸爸媽媽不能理解,這個行為代表著什么,不知道你這是從哪里學的。對你這種行為,爸爸媽媽很無奈,這就像你的絕招,也不知道怎么化解。
你鉆進房間,爸爸很擔心,就讓你打開房門,你理都不理。爸爸只好說,要去拿戒尺。你怕挨打,只好嘟著嘴巴打開房門。其實爸爸也是虛張聲勢,戒尺早都不知道去哪里了,應該是被你藏起來了吧?
爸爸很生氣,就讓你去站在玄關那邊,靜靜地站著反思。你滿臉的不情愿,站在那里,手動來動去。爸爸問你,知不知道哪里錯了,你理都不理我。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你變得油鹽不進了,批評的時候不啃聲,喊你吃飯慢騰騰,問你事情一聲不響,哎,真是讓人上火。
等過了十幾分鐘,爸爸問你腿疼不疼?你還是不理我,問了好多次,你才說疼,爸爸不舍的再罰你,就教訓了幾句,讓你自己去玩了。
這件事過去有兩天了,爸爸一直在思考,這件事里面,你錯在哪里?爸爸又想交給你什么?
每次的教育沖突,都是因為一些問題,千頭萬緒之后,總有一兩個核心問題,等待我們去解決。出現沖突,我們要克制,讓自己冷靜,沖口而出的話語很傷人,而且可能說的很多話,只是父母想表達的,與沖突中顯現出來的問題并沒有太多關系,斥罵了一通之后于事無補,并不解決問題。
沖突之后,需要我們反思。如果想不明白,搞不清楚核心問題,甚至找不到對應的價值觀,在以后遇到類似的場景,我們爺倆還是生氣,除了生氣,傷人傷己,不會有成長。
這件事情里面,爸爸借機可以讓你明白,很多擔憂恐懼,都是可以克服的,很多事情,只要去做,恐懼擔憂自然而然就破解了。也可以讓你明白,信任是什么,爸爸是值得信任的,爸爸可以保護你。還有,滑輪滑,你自己一個人,可以,你完全可以!
在這件事情中,爸爸反思得出結論:你可以,你能做到,不用怕,有爸爸在你身邊。告訴你這幾句話,比責備教訓呵斥更重要,更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