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的娛樂很少,小朋友們一般都玩過家家,捉迷藏。看電視也并不都是自己想看的內容,播放什么你就得看什么,尤其是碰上父母喜歡得梨園春,新聞聯播,你又很難爭得過。如果哪里有電影,小朋友們都會聚集到一起,要么跟著大人一起,要么自己組織著搬著小板凳去看電影。
農村放映電影是因為趕上了喜事,比如結婚,比如生孩子。而且是有頭有臉的人家才會興師動眾的去放電影。哪里要放映電影沒有人特意的通知,村子不算小,都是一傳十,十傳百,有的甚至是東頭的跑到西頭的去觀看。
“五隊里,老王家孩子結婚嘞,今晚上有電影。”王阿姨說著。“今天辦的事嗎?今天呀,你沒見拖拉機行李都好幾車,娘家過得可軒。”“哦,那種呀。”“在那呢?”小磊問。“5隊上坡拐彎哪里。”幾個小孩子準備著晚上要去看電影了。吃過飯,帶上小板凳,來到辦喜事這家附近,發現幕布已經扯好了,兩側掛在電線桿上。前面放著放映桌,破舊的桌子上放著機器,師傅把膠片從鐵皮箱里拿出來。這時已經聚集了很多人,男女老少,會場喧鬧,人頭攢動。電影出聲的時候,會場安靜了,大家聽見聲音,都抬頭看看今天播放的是什么內容。抬頭看了幾眼,然后又低頭開始竊竊私語,因為電影的聲音足夠大,完全壓得住下邊的嘀咕聲。這聲音大概半個村子都能聽得見吧,即便沒有去看電影的人坐在自家門口乘涼,三五個人坐在自己的拖鞋上,拿著蒲扇,輕輕地搖來搖去,嘴里還念叨,這電影的聲音可真大呀!電影開始了,小孩子們總想往前湊湊,但是湊太靠前,離電影布過分近,聲音震耳,而且有點仰脖子,也并不舒服。這時你會在電影布得下方看到人頭在晃動,扭來扭去,偶爾也會看到有人蹭一下躥了過去。有時候播放也會出現一點故障,畫質并不是很清晰,而且偶爾會有一道一道的雪花出現。
電影的內容是不記得,其實真心踏實坐那看的孩子真不多,一會躥這,一會躥那的。在這里最容易碰到自己的同學了,因為村里演電影,基本上整個村子的人都知道。這不,慕容就碰到了自己的同學,鴿子和她妹妹也坐在前排。其他人看見也就沒往前湊,相互聊上幾句,看著電影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在往那邊看,哎呦,我的天,那不是數學老師嗎?“蘇老師,你看,蘇老師。”鴿子興奮的指著。“哪里,還真是。走,那邊挪挪。”兩人就挨著數學老師坐了,老師看到她兩也很高興:“你們兩作業寫完了?”大概是職業病吧,第一句先問作業。“你看你老師,看個電影,你還問作業。”鴿子能說,這話反而把老師問住了。蘇老師,長得很漂亮,膚白貌美,這個詞毫不夸張的,鵝蛋臉,扎一小辮子,還沒有結婚。尤其是她的手,纖細白嫩,真是彈鋼琴的手。老師和同學在一起,難免還是會聊起學習,聊到這次考試,聊到班級的第一名鄭瑜,她數學成績是真的好。那晚到底看了點啥,不知道,就是聊天聊了一個晚上。小一點的孩子,沒有熬到電影結束,就開始蒙著眼睛,頭像小雞一樣往下栽了。最終擋不住困意,就蜷縮在大人的身上,頭靠著大人的腿,或者躺在溫暖的懷抱里睡去了。散場時,伏在肩頭,在晃動中,睡得更熟了。
電影散場,有的人起身伸個懶腰,拿起凳子,有的人坐等人群散去再起身。回家路上三五成群,要么談論家常,要么談論電影。也有依然興奮的孩子們,模仿電影中的臺詞和動作,爭論著誰厲害,嘰嘰喳喳的圍繞在大人的身邊。伴著朦朦朧朧的月光,像極了一道美麗的風景。
看電影并不是都這么順利的,有一次,聽說村東頭有放電影的,慕容跟著前邊的小慧姐姐去了,結果到哪里,找不到,兩個人這邊看看,那邊瞧瞧,根本就沒有電影的跡象,如果有電影,人會很多,而且老早大音箱就會播放音樂吸引人,這怎么啥都沒有呢?問路邊的大嬸,大嬸說:“不知道呀,沒聽說有放電影的。”兩個人好沒意思,突然也覺得有點無助,大姐姐說正好自己的同學在這附近,要去找同學玩,慕容覺得沒意思,不想去。倔強中她說要回去,大姐姐也沒有攔她,囑咐她路上慢點。自己一個人搬著小板凳,走在路上,也會碰到在自家門口吃飯的大嬸,路口處還有拉家常的老年人,也并不覺得害怕。回到家,發現家里沒有人,爸爸媽媽和弟弟可能也串門子去了,在家里大喊:“媽,媽。”也沒見人回應,隔壁大神在院子里喊:“嫩媽去你三爺爺家串門了。”慕容沒有再說話,默默拉開串著的堂屋門,走進去,又沒有電,就搗鼓起家里的煤油燈了。
那時農村看電影算是人員聚集的大場面了。也是那個年代特有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