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中興四將有五個
- 亂世風云之三國召喚
- 曲斷無涯
- 3067字
- 2022-12-21 21:19:45
“叮咚,人才抽取中……五名備選人員名單如下。第一位召喚候選人物——南宋初年名將張俊。”
張俊,字伯英,秦州成紀人。中國南宋將領,南宋中興四將之一。
張俊出身貧庶,少年從軍,16歲時充當弓箭手。宋徽宗宣和年間,在與西夏作戰及鎮壓山東李太、河北武胡等農民起義的戰斗中,累功遷武德郎。靖康元年,金人攻太原,其隨種師中往援。康王趙構任兵馬大元帥,張俊即率部往從,擢元帥府后軍統制。
宋高宗趙構即位后,任御營司前軍統制。苗傅、劉正彥政變之中,宋高宗被廢,張俊與韓世忠等在張浚節制下,平定事變,升為御前右軍都統制,拜節度使。
建炎四年,張俊守明州城,一度擊退來犯金兵,獲高橋之捷,旋因完顏宗弼反撲,棄城逃遁。次年,為江淮招討使,討伐叛將李成,并多次挫敗偽齊的侵擾。
時與韓世忠、劉锜、岳飛并為名將,所部稱張家軍。紹興十年,金軍南侵,宋諸軍迎擊,其部將王德收復宿州、亳州。后張俊迎合高宗、秦檜解除諸將兵權的意旨,旋即撤軍。次年,首請解除兵權,授樞密使。又排擠劉锜,追隨秦檜制造偽證,促成岳飛冤獄。后罷樞密使,進封清河郡王,備受高宗寵遇。二十一年,拜太師。于二十四年六月卒。
張俊貪婪好財,大肆兼并土地,年收租米達六十萬斛。高宗曾親臨其家,禮遇優厚。去世后,追封循王,謚號“忠烈”,位列七王之一。
“第二位召喚候選人物——南宋名將韓世忠。”
韓世忠,字良臣,自號清涼居士,延安府綏德軍人。中國兩宋之際名將、詞人,民族英雄,與岳飛、張俊、劉光世合稱“中興四將”。
韓世忠出身貧寒,十八歲時應募從軍。為人粗獷、豪爽,能挽強弓,勇冠三軍,在對西夏作戰中屢立戰功。后隨王稟鎮壓方臘起義。宋金戰爭爆發后,率部轉戰多地,以少擊眾,堪稱勁旅。宋高宗即位后,任御營左軍統制,參與平定苗劉兵變。金完顏宗弼率軍南侵時,韓世忠自鎮江退保長江口一帶,在金兵北歸時,以水軍八千人,將金軍逼進黃天蕩,又尾追至建康,前后戰斗數十日,取得一定戰果。紹興四年,在大儀鎮之戰中擊敗進犯的金、偽齊聯軍。此后移屯楚州,積極擴充實力,以不足三萬的兵力,使淮東成為保衛東南的重要屏障。在此期間多次上書反對議和。紹興十年,在岳飛北伐的同時,連克海州等地,次年奉命救援淮西,隨后被解除兵權,入朝任樞密使。累遷至鎮南、武安、寧國三鎮節度使,封咸安郡王。晚年杜門謝客,口不談兵,悠游西湖以自樂。紹興二十一年,韓世忠逝世,享年六十三歲。累贈太師、蘄王,謚號“忠武”。后配饗高宗廟廷。
韓世忠一生戎馬,在抗擊西夏、金朝的戰爭中為宋朝立下汗馬功勞,又在平定各地叛亂中作出重大貢獻。他不肯依附權臣秦檜,敢于為遇讒的岳飛鳴不平,史稱其“固將帥中社稷臣也”。今有詞作《臨江仙》《南鄉子》等傳世。
宋孝宗時追封蘄王,位列七王之一。
寶慶二年,宋理宗圖畫二十四功臣像于昭勛閣,韓世忠位列其中。
洪武二十一年,明太祖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歷代帝王廟,其中就有韓世忠。至清代時,韓世忠的塑像還被請到太廟中,成為四十一位陪臣之一,與歷代帝王共享皇家祭祀。
“第三位召喚候選人物——南宋抗金名將劉光世。”
劉光世,字平叔。保安軍人。南宋抗金名將,“中興四將”之一,鎮海節度使劉延慶次子。
宋徽宗時,劉光世奉命鎮壓河南叛軍張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馬步軍副總管。靖康初率部戍邊,敗夏兵于杏子堡。金兵大舉南侵,與韓世忠等共守江南,屢立戰功,升司檢校太保、殿前都指揮使,封榮國公。后率部抗金,但其“御軍姑息,無克復志”,飽受詬病。紹興七年,引疾罷去兵權。紹興十年,再為三京招撫處置使。次年,罷為太保、萬壽觀使,累封楊國公。
紹興十二年,劉光世去世,年五十四。追贈太師,謚號“武僖”。乾道八年,追封安城郡王。宋寧宗開禧元年,追封鄜王,列七王之首。
“看這樣子,下一個毋庸置疑了。”果不其然——
“第四位召喚候選人物——南宋時期抗金名將岳飛。”
“岳武穆!留下!”劉瑜激動的大喊。
岳飛,字鵬舉,宋朝相州湯陰人,祖籍東昌,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后四次從軍。自建炎二年遇宗澤至紹興十一年止,先后參與、指揮大小戰斗數百次。金軍攻打江南時,獨樹一幟,力主抗金,收復建康。紹興四年,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率師北伐,順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紹興十年,完顏宗弼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夾擊金軍。岳家軍先后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
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云、部將張憲一同遇害。宋孝宗時,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后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岳飛是南宋杰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以收復失地;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金軍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以示對岳家軍的由衷敬佩。
岳飛的文才同樣卓越,其代表詞作《滿江紅·怒發沖冠》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后人輯有文集傳世。
南宋一朝,曾先后為岳飛定謚武穆、忠武,又追封鄂王,追贈太師。宋理宗景定二年,臨安府太學中的土地廟改稱“忠顯廟”,岳飛被封為廟神“忠文王”。元至正九年,元順帝將岳飛封號在宋代基礎上增加“保義”二字。明洪武九年,明太祖詔岳飛仍稱武穆,從祀歷代帝王廟,配宋太祖享。隆慶四年,明穆宗詔岳飛仍謚忠武。萬歷四十三年,明神宗封關羽為“三界伏魔大帝”,岳飛為“三界靖魔大帝”,民間從此開始以“關岳”并稱。
“第五位召喚候選人物——南宋初年名將劉锜。”
劉锜,字信叔。德順軍人。南宋初年名將,瀘川節度使劉仲武之子。
劉锜自少隨父征戰,宋徽宗時為閤門祗候。南宋建立后被授為隴右都護,多次戰勝西夏,頗著威名。之后受名臣張浚提拔,參與富平之戰。又扈從宋高宗,兩任權主管侍衛馬軍司公事。紹興十年,在順昌之戰中大破金將完顏宗弼軍,并派兵協助岳飛北伐。次年,于柘皋之戰再破金軍。此后被罷去兵權,兩知荊南府。晚年再獲起用,率軍抗擊南下侵宋的金帝完顏亮,但因老病而無功。
紹興三十二年,劉锜去世,獲贈開府儀同三司,謚號“武穆”。宋孝宗時追封吳王,加贈太子太保。著有《清溪詩集》,今已佚。《全宋詩》錄其詩七首。
劉锜性格豪爽、深沉果斷,有儒將風度,對南宋政權的建立與鞏固起到重大作用。《宋史》稱“張俊與韓世忠、劉锜、岳飛并為名將,世稱張、韓、劉、岳”。
“啊這,眾所周知四大天王有五個是很正常的事,中興四將同理。”
中興四將是指宋室南渡后,朝中將領以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岳飛戰功最為卓著,他們在抵抗金兵、保證南宋政權的建立與鞏固過程中起到重大作用,被譽為“中興四將”。
不過劉光世一貫畏懼金軍,一有詔令讓他到前線,他就設法退避。由于他治軍不嚴,不少流寇、叛軍反而投靠他。由于名聲不好,在“中興四將”的另一種說法中,劉光世被名將劉锜替代。
“五名候選人物已報備完畢,宿主已留下岳飛,請再留下兩人,開始召喚。”
“留下韓世忠和劉锜。岳飛!岳飛!我要抽到岳飛!”劉瑜祈禱著。
“人才召喚中……恭喜宿主,獲得南宋名將韓世忠。武力:87,統率:89,謀略:81,政治:77。宿主現擁有20點愉悅點,4點仇恨點。”
“什么?韓世忠的四維數值怎么可能這么弱?!這一定有貓膩!”劉瑜大驚失色道。
“異議無效。”系統冷冷的回答。
“……”劉瑜強忍怒意,“媽的,犟不過你,睡覺!”帶著疑惑和驚訝進入了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