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掉李長庚和廉頗。”
“人才召喚中……恭喜宿主,獲得南北朝時期北齊宗室名將高長恭。武力:99,統率:91,謀略:83,政治:73。”
“繼續。”
“叮咚,人才抽取中……五名備選人員名單如下。第一位召喚候選人物——戰國末年秦國大將李信。”
李信(生卒年不詳),字有成。槐里縣(今陜西咸陽興平市東南南佐村)人。祖父為秦國隴西郡守李崇,父親為秦國南郡守李瑤。戰國末年秦國大將。
李信年輕時強壯勇敢。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國發兵進攻趙國,李信由云中郡(今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東北)和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出兵,配合大將王翦一舉攻滅了趙國。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李信又率兵進攻燕國。攻占了薊城(今北京城西南)之后,他率領數千兵馬追擊燕太子丹,直至遼東,迫使燕王喜斬太子丹向秦求和。
秦王嬴政派遣李信及蒙武率兵20萬去攻打楚國,大破楚軍;又攻鄢郢,破之。引兵而西,但被楚軍連續追擊,兵敗而逃。李信攻打楚國失敗后,秦王嬴政仍然很信任他,先后派李信與王翦之子王賁率兵攻打燕國、代國和齊國,平定了燕、齊二國,李信因功被封為隴西侯。
“第二位召喚候選人物——唐朝初年大將蘇烈。”
蘇定方(592年/600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于世。冀州武邑縣(今河北省武邑縣)人,唐朝初年大將。
蘇定方少年時曾隨父蘇邕征討當地賊寇,安定鄉里。隋朝大業末年,他投奔竇建德、劉黑闥領導的河北義軍,屢建戰功。劉黑闥兵敗后,蘇定方回歸鄉里,至唐太宗在位時,才被授為匡道府折沖都尉。貞觀四年(630年),隨李靖北伐東突厥,在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夜襲陰山一役中,率兩百名騎兵先登陷陣,攻破了頡利可汗牙帳,為擊滅東突厥立下大功。以功授左武候中郎將。永徽六年(655年),隨程知節出征,敗西突厥鼠尼施等部于鷹莎川,因副大總管王文度阻撓,未能取得決定性勝利。顯慶三年(658年),升任伊麗道行軍大總管,作為統帥西征,擊破西突厥阿史那賀魯的主力,追至石國,俘獲賀魯,滅西突厥。因功升左驍衛大將軍,封邢國公。顯慶四年(659年),受任安撫大使,再次西征,至葉水,圍馬保城,迫降叛亂的鐵勒思結部首領都曼等,安定蔥嶺以西。再遷左武衛大將軍。顯慶五年(660年),以神丘道大總管統帥十萬唐軍征伐百濟,擒其王扶余義慈,滅百濟。晚年受任涼州安集大使,防御吐蕃。乾封二年(667年),蘇定方在邊疆病逝,終年七十六歲。冊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謚號“莊”。
蘇定方征西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麗,“前后滅三國,皆生擒其主”,獻俘昭陵,影響深遠。后得以圖形凌煙閣,并配享武廟。史家贊其“神略翕張,雄謀戡定,輔平屯難,始終成業”。
“第三位召喚候選人物——‘四大錘’之一梁師泰。”
梁師泰小說《說唐》和《興唐傳》中的人物。在《說唐》中是太平莊的莊主,在瓦崗打銅旗陣的時候,單雄信逃到莊上,梁師泰手持一對一百六十斤的鐵錘,幾下秒敗單雄信,結果單雄信找來正好趕路的李元霸,李元霸半錘就震服了梁師泰,被李元霸聘為馬前開路將軍,后來在前往揚州奪玉璽會的路上,先去考核比試,遇上了伍天錫,被他接連三鏜打死。
在《興唐傳》中,梁師泰是掛錘莊莊主,曾聯合李元霸、裴元慶、秦用八錘搗銅旗陣,但是砸南方旗桿時一鐵錘沒砸倒,李元霸性急,搶過去替他砸,卻被李元霸砸倒旗桿上的吊斗砸死。
“第四位召喚候選人物——明宣宗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399年3月16日—1435年1月31日),[115]號長春真人,明朝第五位皇帝(1425年—1435年在位),書畫家。[116]明仁宗朱高熾之子,母誠孝昭皇后張氏。
朱瞻基早年深得祖父朱棣的寵愛,于永樂九年(1411年),被立為皇太孫,跟從明成祖巡幸北征,還選用翰林諸臣為其講經史、習政務、增廣見識。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明仁宗死后,朱瞻基即位。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平定漢王朱高煦叛亂,將朱高煦父子廢為庶人,禁錮京師。在政治上,重視整頓吏治和財政,提升內閣地位,任用“三楊”、蹇義、夏原吉等。清革前弊,整頓統治機構,實行精簡和裁冗措施,以振朝風。經濟上,實行休養生息,緩和社會矛盾的措施,與其父明仁宗統治時期合稱“仁宣之治”。對外關系上,進行第七次鄭和下西洋;停止用兵交趾,節省了大批人力財力,也利于交趾與中國各族人民的交往。于宣德三年(1428年)出塞,并修建永寧、隆慶諸城。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朱瞻基因病逝于乾清宮。謚號“憲天崇道英明神圣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廟號“宣宗”,葬于景陵。
朱瞻基在位期間實行了一些減輕民困的措施,在穩定明朝統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因其減免田賦,常成空言,立內書堂,教小內使讀書,宦官始通文墨,司禮監掌印及秉筆太監之權漸重。朱瞻基情富才全,不僅是文治武功,還雅尚翰墨,尤工于畫,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草蟲俱佳,留世畫作有《武侯高臥圖》《三陽開泰圖》等。
“第五位召喚候選人物——唐朝末年農民起義領袖黃巢。”
黃巢(820—884年[87]),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曹縣西北)人。唐朝末年農民起義領袖,大齊政權開國皇帝。
黃巢出身鹽商家庭,善于騎射,喜任俠,粗通筆墨,少有詩才。成年之后,沒有通過科舉考試。關東大旱時,積極收攏難民。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響應王仙芝起義。次年,在蘄州阻止王仙芝降唐,與仙芝分兵,獨立作戰。乾符四年(877年),攻陷鄆州,殺死天平節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戰死后,成為起義軍領袖,號稱“沖天大將軍”,年號“王霸”。置官屬,眾至十余萬。北攻中原不利,遂南渡長江,經江西、浙西、浙東,開山路七百里,進入福建。乾符六年(879年),圍攻廣州。廣明元年(880年),進入洛陽,突破潼關,進入長安,即位于含元殿,國號“大齊”,年號“金統”,不久長安為唐軍包圍,物資供應困難。中和三年(883年),黃巢退出長安。東進先克蔡州(今河南汝南),進圍陳州(今河南淮陽)三百天,不下,兵力疲敝,致為李克用等部所破,主力瓦解。
中和四年(884年),黃巢退至泰山狼虎谷,戰敗自殺,一說為其甥林言所殺。昭宗天復初年,黃巢侄子黃皓率殘部流竄,在湖南為湘陰土豪鄧進思伏殺,唐末農民起義結束。
“五名候選人物已報備完畢,請宿主去掉兩人,開始召喚。”
“去掉朱瞻基與黃巢。”
“人才召喚中……恭喜宿主,獲得‘四大錘’之一梁師泰。武力:91,統率:62,謀略:57,政治:56。”
“繼續。”
“叮咚,宿主剩余9點愉悅點,21點仇恨點,已不足再次召喚。”
劉瑜扶額,“好嘛,這下是徹底回到解放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