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瘋狂召喚(一)
- 亂世風云之三國召喚
- 曲斷無涯
- 3410字
- 2025-08-28 22:52:42
“五名候選人物已報備完畢,請宿主去掉兩人,開始召喚。”
“該去掉誰呢,真是好難選擇啊……去掉商鞅和吳起吧,畢竟商鞅執法嚴酷,曾在渭河邊一日處決囚犯七百人,河水因此變紅,號哭之聲驚天動地。而吳起殺妻求將的名聲更是惡劣。至于剩下的三人,項羽的首席謀士范增,頭懸梁錐刺股的蘇秦,兵圣孫武,上蒼保佑,讓我抽到孫武!”
“人才召喚中……恭喜宿主,獲得戰國時期縱橫家蘇秦。武力:39,統率:85,謀略:101,政治:102。”
“叮咚,由于宿主召喚出了數值破百人物,為了平衡勢力,系統將會隨機亂入三人。系統開始自動平衡程序,召喚開始。”
“亂入人物一: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武力:65,統率:60,謀略:75,政治:64。”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出生于蜀郡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綿陽市江油市青蓮鎮),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
為人爽朗大方,樂于交友,愛好飲酒作詩,名列“酒中八仙”。曾經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賞識,擔任翰林供奉,賜金放還后,游歷全國,先后迎娶宰相許圉師、宗楚客的孫女。唐肅宗李亨即位后,卷入永王之亂,流放夜郎,輾轉到達當涂縣令李陽冰家。上元二年,去世,時年六十二。
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李白所作詞賦,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后世譽為“詩仙”,與詩圣杜甫并稱“李杜”。
“我靠!詩仙李白!!看來這天下要精彩萬分了!”
“亂入人物二:北宋文學家蘇軾。武力:40,統率:65,謀略:83,政治:76。”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與父蘇洵、弟蘇轍三人并稱“三蘇”。
嘉祐二年(1057年),參加殿試中乙科,賜進士及第(一說賜進士出身)。嘉祐六年(1061年),參加制科考試,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宋神宗時,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后,出任兵部尚書、禮部尚書等職,外放治理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隨著新黨執政,又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赦北還,病逝于常州。南宋時期,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其文著述宏富,縱橫恣肆,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善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宋四家”;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寒食帖》《瀟湘竹石圖》《枯木怪石圖》等。
“好家伙,唐詩宋詞的代表人物都來了。”
“亂入人物三:西漢時期名將霍去病。武力:86,統率:98,謀略:85,政治:83。”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省臨汾市)人,西漢時期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漢武帝皇后衛子夫及大司馬大將軍衛青的外甥,大司馬大將軍霍光的同父異母兄長。
霍去病十八歲時為剽姚校尉,率領八百騎兵深入大漠,兩度功冠全軍,封爵冠軍侯。元狩二年(前121年),二十歲的霍去病升任驃騎將軍,指揮兩次河西之戰,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總計殲滅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萬人,沉重打擊了匈奴右部。漢武帝分徙匈奴降眾于邊塞之外,因其故俗置五屬國,又在其故地先后設立河西四郡,由此溝通了自內地與西域的直接交往,對西漢和匈奴勢力的消長發生顯著的影響。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與衛青率軍深入漠北,于漠北之戰中消滅匈奴左賢王部主力七萬余人,追擊匈奴軍直至狼居胥山與姑衍山,分祭天地,臨翰海而還。此戰使“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戰后加拜大司馬驃騎將軍,與衛青同掌軍政大權。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僅二十四歲。漢武帝賜謚號“景桓”,令他陪葬于茂陵,并仿照祁連山的形狀為其修筑墳墓。
霍去病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回、大穿插、殲滅戰,為漢武帝時期的軍事擴張作出重大貢獻。他前后六次出擊匈奴,與衛青等人合作,解除了匈奴對漢王朝的威脅。
“臥操!!!驃騎將軍冠軍侯霍去病!!老子一定要得到他!”
“每次亂入后宿主都會擁有一次數值無上、下限,不分武將、文臣屬性的召喚人物特權,請問宿主是否使用?”
“使用!”
“叮咚,人才抽取中……五名備選人員名單如下。第一位召喚候選人物——北宋名將呼延贊。”
呼延贊(?-1000年),并州太原(今屬山西)人,北宋名將。后周淄州馬步軍都指揮使呼延琮之子,呼延贊少任驍騎兵,宋太祖補選他任東班頭領,入宮受帝圣旨,升任驍雄軍使。
乾德二年(964年),隨王全斌討伐后蜀,擔任前鋒,身受數處創傷,以功補為副指揮使。太平興國初年,宋太宗任呼延贊為鐵騎軍指揮使。太平興國四年(979年),隨宋太宗征討北漢。太平興國七年(982年),隨崔翰戍守定州。
端拱二年(989年),兼任富州刺史,不久任都軍頭。淳化三年(992年),外任保州刺史、冀州副都部署。后改任遼州刺史、扶州刺史、康州團練使等。咸平三年(1000年),呼延贊去世。
“第二位召喚候選人物——《說唐》人物黑素梅。”
黑夫人是小說《說唐》、《興唐傳》和《瓦崗英雄》中的人物,又名黑素梅,擅使流星錘。父親黑翥辭官后,隨父親回到原籍雙鳳山,跟父親學武。父親死后,為了保護雙鳳山,便和白素花聚集山上男丁,與白素花一起被眾人公推為山上首領。后被孟海公招安,做了其掛名夫人。唐軍攻打洛陽,孟海公帶軍前往助陣,黑素梅早已看穿了孟海公為人,不原再為其所利用,趁這機會便故意被擒而降了唐朝。經李世民指婚,徐茂公作媒,秦瓊作保,嫁與了尉遲恭為妻。
“第三位召喚候選人物——梁山好漢黑旋風李逵。”
李逵,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人物。一百單八將之一,生得黝黑粗壯,綽號“黑旋風”。沂州沂水縣人氏,因打死了人,逃亡在外,被戴宗留在江州當牢子,結識了宋江。為救宋江,與梁山眾人大鬧江州。落草之后,本想帶老母上山享福,老母卻在沂嶺被老虎所害,于是李逵怒殺一窩四虎。
梁山大聚義時,排第二十二位,上應天殺星,為步軍頭領第五位。受招安后,跟隨宋江南征北戰,回朝受封鎮江潤州都統制。宋江飲下奸臣送來的毒酒后,擔心李逵造反復仇,設法使其也飲下毒酒。
李逵亦是元雜劇“水滸戲”中的重要角色之一。
“第四位召喚候選人物——‘四大寇’之一王慶。”
王慶,古典小說《水滸全傳》中的人物,北宋末年起義領袖,“四大寇”之一。占據淮西為王,擁八座軍州,有八十六縣之地。后被宋江剿滅,渡江逃亡之時,為混江龍李俊所擒,押解到京師處死。
“第五位召喚候選人物——宋太祖趙匡胤。”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小名香孩兒。涿郡人,生于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回族區東關)。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政治家、戰略家,宋朝開國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護圣都指揮使趙弘殷(宋宣祖)次子,母為杜氏(昭憲太后)。
趙匡胤在后漢時投奔樞密使郭威,致身行伍,并于后周世宗柴榮在位時隨征北漢、南唐,戰功卓著。柴榮病重時,升為殿前都點檢,成為禁軍最高統帥。顯德七年(960年),受命抵御北漢及契丹聯軍。旋即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禪位。同年,趙匡胤登基為帝,改元建隆,國號“宋”,史稱宋朝或北宋。趙匡胤在位期間,依據宰相趙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難”的策略,選派得力將領戍邊,防御遼和北漢,同時派遣主力南征,先后滅亡荊南、武平、后蜀、南漢及南唐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針對自唐朝中葉以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擅的問題,他兩次“杯酒釋兵權”,逐步削奪禁軍重將兵權;設樞密院與三衙以互相制約,選調各地精兵編入禁軍,以削弱藩鎮勢力;頒行禁軍更戍法,使將不得專其兵;實行精兵政策,加強訓練,嚴格紀律。又在進行統一戰爭的同時,調整文武關系,改革官制,加強了中央集權。
開寶九年(976年),趙匡胤逝世,享年五十歲。謚號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后定謚為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廟號太祖,葬于永昌陵。今有詩作《詠初日》傳世。
“五名候選人物已報備完畢,請宿主去掉兩人,開始召喚。”
“去掉王慶和趙匡胤。希望別抽到殺人如麻的李逵,求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