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 穿越之玩轉古商
- 木里青
- 2196字
- 2018-01-05 23:06:47
大年三十這一天,整個村子洋溢著過年的氣息。以前村子里每家每戶貼的春聯是找鄰村學堂的先生寫,不過自從劉希文搬過來,就都找他了。大家也知道他要回老家過年,一般都提前幾天拿好裁好的紅紙去找他寫。
現在家家戶戶門口大人小孩聚在一起,小孩子們小心拿著將要貼的春聯,家里的女主人拿出熬好的漿糊,家里的男人就把漿糊涂抹在院門的木框、房門的兩邊,再貼上春聯,給家里增添了新意。“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說的便是這樣的情景吧。
貼完春聯,就得為黃昏時的上墳祭祖做準備了。為了向逝去之人報告新的一年要來,給他們準備了過年的吃食,讓他們晚上來吃,不過死人不作數,無非是活人的一點念想罷了。最吸引孩子們跟著大人去上墳的就是在上墳時要燃放爆竹。
上墳也是有講究的。等快到上墳時,同家族里的人匯聚在同輩中年齡最大的人家中,然后帶著各自家里的男孩子們去上墳。上墳期間要一直跪著,然后把放有貢品的托盤放在墓前,或是把準備好的食物放在墓碑前,然后向逝去之人的墓碑訴說一年中經歷的好事,不可說不幸之事讓這些去世的人在那個世界也得擔憂著活著的人。
接下來把準備好的紙錢和元寶放在一起,把拿來的摻了很多水的酒水圍著紙錢倒下去畫一個圈,然后點火燒紙。燃燒時也可以把帶來的祭品扔進去一部分,待火快燃盡時,全部的人磕頭三次,然后起身,點燃炮竹。等炮竹燃完,這次的上墳祭祖就結束了。像這樣一村人大多屬于同一姓氏的人,有先輩建立的祠堂,所以上完墳后還得去祠堂祭拜。
因為李謙的父親早逝,所以當上墳以及去李家祠堂祭祀時,李謙都是跟著叔伯等人一起去。以往他們不愿意帶著不學無術的李謙,嫌棄他丟人現眼。不過半年過去,他們倒是對現在的李謙很是喜愛,也堅信一個俗理兒,那就是:人要去鬼門關走一遭,才能真的知道自己以前做得有多么錯誤。
上墳回來后就要在李氏祠堂舉行祭祖典禮,鑒于族里的人經濟收入大多一般,也不是什么大戶人家,所以祭祖時也沒有什么大排場,就只是單純地供奉祭品,然后上香、磕頭,保持祠堂里的燈火一直到正月十六不滅即可。等到祭祖完成,所有人就可以各回各家吃年夜飯了。
“娘,我回來了。”李謙剛關上自家的柴門就大喊道。
一聽見兒子的聲音,李母趕緊拿著一件外套出來,在院子里給李謙披上。
“可算回來了,”李母被李謙攙扶著,朝正屋走去,“快洗洗手,吃年夜飯了。”
“好。”
桌子上的菜熱氣騰騰的,雖說不是什么珍貴的食物,也沒什么肉菜,但是李謙并未挑食。李謙背對門口而坐,母親李林氏則坐在桌子北邊的凳子上,母子二人吃著年夜飯,有說有笑。
“娘,兒子祝您新的一年健健康康的。”李謙笑著對母親說。
“娘也希望你來年開開心心的,”李林氏說完拿出了一個紅色的小布包,遞給了李謙,“這是你今年的壓歲錢,可能比往年少一點。”
“謝謝娘,多少的我不在意,只要是娘給的就好。”李謙接下娘給的壓歲錢,然后起身走到自己屋里,拿了一個小布包出來,遞給了李林氏,說,“娘,這是我前段時間掙得一點錢,您也收下吧。”
“哎,你怎么掙的錢?”李林氏一想自己兒子也沒有什么一技之長,莫非這錢又是偷雞摸狗得來的?一想到這兒,她對兒子又有了些許失望。本來還以為他真的改邪歸正了,沒想到。
“你怎么又去偷?我本來還以為你經過那場意外會長記性,沒想到你還是這般不知悔改。你,你是要氣死我嗎?”李林氏越說越生氣。
“娘,您先不要生氣,這錢不是偷來的,這是我和秀才一起賺的。”李謙趕忙解釋,生怕在大年夜把這個母親給氣出病來。
“你和他一起掙的?”
“是啊,我們一起寫書,然后賣給說書先生。”
“不過也不會掙這么多錢啊。”
“娘,因為我們寫的故事特別好唄,人家說書先生都沒嫌我們要的錢多,你就別替別人省錢了。”李謙這還沒敢告訴母親,這點兒錢只是只有他倆掙得一半左右。
“沒想到我兒子也會掙錢了,有了一技之長。”
“好了,現在您不生氣了吧,您趕緊吃吧,不然這菜就涼了。”
“不著急,你也多吃點,守歲結束還早呢。”
守歲是新年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一夜不睡來恭候新年,也是為了家里給家里長輩祈福。所以這頓年夜飯會慢慢地吃,有的人家會一直吃到深夜。守歲既為表達歲逝去歲月的留戀,也對即將來臨的新年寄予美好希望之意。
這一晚,李謙聽著母親聊這具身體原來的主人小時候的事,他一點兒都聽不厭,哪怕這些事已經講了很多遍。
雖然沒有富貴人家那樣豐盛的瓜果點心,但是只吃著母親親手炒制的瓜子和花生,喝著母親自己釀的桂花酒,還有自己和母親一起做的小麻花等小食,李謙還是很滿足的。
記得現代這個時候,應該是春節聯歡晚會播放的時間。還記得自己以前獨立生活后,這個時候就是一個人吃著自己做的飯,喝著酒,亦或是吃著各式點心零食,回復著他人群發的祝福短信或是QQ、微信消息,然后自己也是群發這種祝福信息,看群里的人發紅包迎接新年,當然還有春節聯歡晚會。除了自己過年,李謙有時也會回叔叔家過年。
不過對比來看,自己還是喜歡這個沒有電視、沒有手機、沒有網絡消息的傳統守歲。怎么來說呢,這樣更有一家人一起過年的感覺,即使這個家里只有兩個人。
“兒子,你以前不是看不上那個秀才嗎,總說人家窮酸、窮講究,我給你錢讓你跟著他學認字你都不愿意,現在這是怎么了?”李林氏問。
“以前不是年齡小不懂事嗎,現在知道了,所以想好好像他學習。”李謙回答。
“你們都寫了些什么故事?講給我聽聽,看看是什么故事這么掙錢。”
“好,這個故事名字叫《西游記》,講的是師徒四人前往西天拜佛求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