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宮中海棠開了又謝,謝了又開,樊城未再立后,也未再封太子,只是每晚都在秋曜宮門前站上半個時辰,卻從不進去。
他知道秋曜不會見他,他也沒有勇氣見她。樊城一直派人去找樊青,四年后終于將樊青從姜國找回,樊城常年陰郁的臉上終于有了笑意。
樊青九歲了,雖是少年,卻已有了脫俗的氣韻。那明麗的眼睛是隨了母親的,而那濃密的眉毛卻像樊城。
“見過父皇。”樊青向樊城行禮,樊城拉起他,問他這些年的境況,樊青一一答了。
“青兒受苦了。”
“父皇莫要傷心,青兒不是回來了么。”樊青安慰父親,小小的少年卻帶著大人的老成。
“父皇,我母后呢?”樊青又些疑惑地看著樊城,樊城拉起樊青的手道:“走,我帶你去見母后。”
這是四年以來樊城第一次見秋曜。
秋曜未著簪飾,只是一襲素衣,眼角有了微小的皺紋,卻還是和記憶中的一樣美。
秋曜沒有看樊城,俯下身摸著樊青的頭,含淚將樊青攬在懷里。
許久,樊青才道:“娘親搬出去吧,青兒想要母后和父皇在一起。”
秋曜聞言松開了懷抱,轉向樊城道:“你教的?”
“不是的,我…”
樊城剛欲解釋,秋曜卻未給他機會:“青兒沒事就好,你們回去吧,以后不必再來見我了。”
“娘親,不要拋下我。”樊青開口道。秋曜別過頭去,樊城只好帶著樊青離開。
樊青聰穎,又勤學好問,四年流亡在外也不知用了什么法子,功課一絲沒落下,還懂得了許多為政和布兵之道。小小的年紀卻不喜歡打鳥捉魚,一有空就看書練劍。樊城很欣慰,讓他幫忙處理政務,竟也處理地十分出色。
“青兒日后定會成為我大梁最優秀的皇帝。”樊城道,目光中滿是期許。
“兒臣定不辜負父皇的期望。”樊青答道。
樊青自從回來就住進了宣門宮,雖是少年,卻已十分獨立,不需要人操心照看,十分讓人省心。見樊青這么優秀,樊城也放心了。他走后,若是樊青無能,少不得會有人掀起大亂,如今看來,倒是多慮了。
其實自從秋曜走后,樊城因過度勞累身體早就撐不住了,后又因思念秋曜積郁成疾,怕已時日無多。他在這世上掛念的人不多,樊青已無需他費心,而秋曜雖未原諒他,卻也安好,他便也知足了。
六年后。
樊城正揮筆寫著什么,窗外下著大雪,臘梅開得正盛。樊城的兩鬢已有了白發,卻是神采奕奕,竟有幾分少年的意氣風流。
只見他提筆寫道:
去留念念,情作歸時還方休。
淚鑄梅花,醉落千杯相思瘦。
初見佳人,傾城容顏似雪染。
若能相守,愿傾天下戒浮屠。
方擱下筆,樊城便覺得胸中氣悶,猛地嘔出一口血。濺出的血遮住了題目:念吾妻。
梁武十五年,武帝駕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