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封信————“做父母的,你們和誰在一起,有沒有成就都不重要,只希望你們能過上自己想要的日子。”
淚,婆娑而至。
這個故事始于2007,止于僅僅120分鐘的回憶錄————《后來的我們》。
我在想,雷同的故事,翻版的對白,相似的命運。毋須贅述,像一個形容詞,自說自話!然而,自己說自己的故事,徹頭徹尾的全是懊惱。幸得他人之口得以復述,許多微不可見的鏡頭被納入了眼底,積食多年的無因無果得以消散,甚至連霧瘴里的是非判斷都豁然確斯。那些用時間、地點、性格、學識、成長均解釋不了的東西,全部被打上了必然的標簽。
什么是幸福?你啊你,要對得起那份彌足且厚重的遺憾,成就足以匹配這種遺憾的自己,至少得培育出不負遺憾的新希望。
幸福是什么?在一鍬一鏟活埋自己的乏味中,聽到它說,用新的幸福把遺憾包著,直到你真正自由了。
“前任三和后來的我們哪個更好?”
前任是在戀愛,后來的我們是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