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泛濫的今天,難得接到好友電話。
心念,不好。
垃圾桶準備好。
“我真的無語!‘我說的他不聽。’‘一說他就煩我。’‘每次他就聽你的,你喊他認真嘛。’我是神嗦!”
……
誰都是掌上明珠,誰都是心肝寶貝。大家平等的。
講個真實的事兒吧。
因為想哥老是計算失誤,他的數學老師支招,最直接的辦法是每天練一篇口算,連續六天零失誤,停一天。當時的我可謂是斗志昂揚、風風火火,連續好多天都監督得當。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或許他小有成效,或許當媽的潛意識的疼惜,熱度減淡,怎么就無疾而終了……直到有一天,想哥說起老師會檢查他口算書,沒信守承諾就抄口算題在老師那兒過關。那一剎,我慚愧的無以復加。原來不是沒有方法,不是老師做不好,是家長做不到。妥妥的好了傷疤忘了疼,縱容和懶唄!
還有一次,想哥的語文作業是默寫幾首古詩。明確要求默寫完檢查有無錯別字,有錯紅筆糾正。當時我很隨意的委托給一個大朋友幫忙,被檢查出三個錯字,想哥也隨即糾正更改了。孰料,第二日放學,想哥迫不及待地對我說:“老媽,昨天的古詩默寫,我還有兩個錯別字哥哥沒有檢查出來,老師給我檢查出來了。”
“啊?!還有?不會吧!”
“真的,不信回家我給你看嘛。老師都給我圈出來了。”
我尷尬的笑了笑,腦海中第一個念頭就是——明明張想都用紅筆改正且抄了錯別字,老師為什么還要看呢?還能看得這么仔細?自嘲后,有對想哥老師的佩服,有對自己偷懶的汗顏。明明對照課本我一分鐘就搞定的事兒,卻沒去落實。
很久后我對想哥說:“以后我在,還是我親自來。”
生他是兩個人的事兒,養他是全家人的事兒,怎么成才就是別人一個人的事兒了呢?
很喜歡一本書上說的話:“參天豈非栽培力,悟得天性自長成”。但你且行且看吧,“親子教育才是最關鍵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