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第一場
- 都市之天才醫圣
- 時無誑語01
- 2047字
- 2017-05-31 20:00:00
“……為了公平起見,這次要調配的藥劑就9號實驗藥劑,你們都沒有調配過。這是九號藥劑的調配清單,你們按照清單內容進行調配,比賽分三關,第一場比賽量取固體藥劑,第二場比賽轉移溶液,第三場則是定容,分數為:30、40、30,總計100分,分多者獲勝。”南宮德秋詳細講完規則,并將清單交給兩人。
“雙方還有問題嗎?沒有,那入桌準備開始吧。”見兩人搖頭表示沒有意見,南宮德秋便指著旁邊已經準備的空實驗桌說道。
這是兩張正面相對,相隔一米擺放的實驗桌,上面多余的東西已經全部收掉,只留下的天平、容量瓶、藥劑等各種調配9號藥劑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李亦然拿著清單站在屬于他的實驗桌前,目光好奇地打量著桌上的種種材料,9號藥劑所需的很多固體藥劑,大部分都是他沒有聽過或者聽過而沒見過的種類。這一乍見,自然少不得要多看兩眼。
看著李亦然那四下打量的舉動,謝建波眼中閃過一絲譏誚,一看就是沒見過世面的土包子,居然還說自己會調配藥劑,簡直就是笑話。
“準備好了,那就開始吧。第一關,量取固體藥劑,限時10分鐘,開始。”隨著南宮德秋話落,圍觀的眾人立馬安靜下來,紛紛將目光投注李亦然兩人身上。
9號藥劑調配,是一種比較常規的溶液調配。說是常規的溶液調配,但其實調配它所需的固體藥劑,光種類就有12種,并且每種所需計量完全不同,有的是粉末狀,有的是顆粒狀,甚至還有兩個是塊狀需要用專門的小刀切取。
如此復雜的12種固體藥劑量取,限時又是10分鐘,南宮德秋剛按下計時器,謝建波便迅速動作起來,因為太過復雜,他還時不時扭頭去看看清單內容,生怕記錯藥劑的量取重量而導致取量錯誤。
圍觀眾人瞧著謝建波那雖然快速但并不凌亂的動作,暗自點點頭,小聲談論起來,“謝建波這次量取發揮的真不錯,好幾個材料一拿一個準,節約了不少時間。”
“沖冠一怒為紅顏嘛,為了林師妹,他不努力點怎么行?不過,他這次發揮的確超常,這手準的都快趕上我了。”
“你就往自己臉上抹金吧,就你量取的水平,哪次不是拿天平反復測量的?”
“咦,王教授居然也點頭了。”有人眼尖看到王教授在微微點頭,驚訝道。
王教授站在南宮德秋的身旁,離實驗桌的距離很近,能夠清晰看到謝建波的動作,覺得他進步不少,不自覺的微微點頭表示認可。看完謝建波,王教授便將目光轉向另外一邊,眉頭卻是鄒了起來。
李亦然這是做什么!?不想比賽,認輸了嗎?
時間已經過去了快三分鐘,李亦然卻是沒有在抓緊時間量取固體藥劑,而是在拿著清單在核對每一種藥劑,時不時還把瓶蓋打開,將藥劑拿出來仔細打量,那副模樣根本不像會調配在參加比賽的人,而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新手。
“臥槽,這李亦然在搞毛線!虧老子還覺得罵謝建波罵的好,想站在他這邊,給他加油助威呢。”一個對李亦然有好感的研究生,忍不住罵道。
“這不會是連怎么量取都不知道吧?我的天,虧他還口氣那么大,這下丟臉丟大了。”又一個研究生搖搖頭無語道。
“我看,這李亦然根本就不會調配藥劑,就是出來刷存在感,想引人關注罷了。”眾人議論紛紛,或是怒其不爭搖頭嘆息,或是冷聲嘲諷看好戲。
李亦然的確是新手,他雖然跟隨張主任進過實驗室,也聽他講了很多調配的知識,但醫院的工作很忙,張主任并未讓李亦然親自動手調配藥劑。將各種藥劑和工具熟悉了一遍,李亦然又將腦海中記下的清單復習核對一遍,終于開始動手量取藥劑。
此時,時間剛好過去五分鐘,對面的謝建波已經在量取最后四份比較麻煩的固體藥劑。
“終于開始動手了,還有五分鐘,也不知道來不來得及……”林思涵見李亦然終于開始動手,擔憂道。
“他浪費了一半時間,估計……”周蓉蓉話還沒有說完,就突然呆住了,茫然地眨了好幾下眼睛,不敢相信自己正看到的一幕。
林思涵也是相同的表情,愣愣地問道:“蓉蓉姐,我是不是眼花了?他的動作好快,居然連清單都不看,就不怕記錯嗎?”
“我覺得我也眼花了,剛才這個材料,他是不是沒有用天平稱量?”周蓉蓉呆愣的反問道。
“艸,李亦然這是自暴自棄了嗎,這么快居然都不核對,難道不怕出現誤差?”圍觀眾人都是一愣,隨即喧嘩議論起來。
聽到喧嘩聲,正在忙碌的謝建波也不由得抬頭看向李亦然,瞧著他居然在胡亂抓,嘲笑出聲道,“光是快有什么,量取要的是精準,一旦量取出現誤差直接關系到藥劑能不能成功。這個道理都不懂,居然還說自己會調配,真是不自量力。”
說完,謝建波就低頭專注再次忙碌起來,他還剩最后兩份至關重要的藥劑,一毫克都不能出差,必須足夠精準。
李亦然此時根本沒有聽到眾人的議論聲,而是專注于手下的量取。第一次進行如此繁多復雜的量取實驗,李亦然的動作開始還有點緩慢慎重,但在量取幾份材料以后熟悉以后,他的動作越來越快,甚至到了最后兩份材料的時候,他已經到了只是看一眼,就能衡量出需要的重量。
瞧著李亦然的動作越來越快,圍觀的眾人干脆不說話了,他們已經認定李亦然就是胡亂抓去藥劑,而不是在進行慎重的量取。好幾個人甚至已經轉身退開,準備回去繼續做他們的實驗,對這種輸贏太過明顯的打擂臺,他們已經沒有多少興趣了。
“我完成了。”
“我也完成了。”李亦然和謝建波的聲音,前后同時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