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死的人太多,讓人數不過來。
整個大魏,連續倆度清洗,百官不全,政務難處,可是,曹操掃清了所有曹家的障礙,為曹丕代漢埋下了伏筆,
劉備喪失荊州,據益州而連荊涼之勢,再無進展,甚至于后來還丟了上庸三郡,六出祁山被認為是笑話,
江東孫氏橫跨荊揚,占據長江之南,偏安一方,最后成了曹孫劉生存到最后的一家。
……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伏誅授首以后,孫權遣使向曹操稱臣,并慫恿曹操稱帝。
曹操呢,則是下詔把荊州“賞”給了孫權,然后呢,把孫權獻上的書信拿到朝堂上說事。“你們都看看,孫權說的是什么?讓我代漢自立?我曹操一生勞碌,為大漢江山做出了多少貢獻,不思圖謀己身,又豈是那種人!”曹操這么一說,其他臣子沒有一個敢開口的。曹操表完態,未有人答話,坐在龍椅之上的獻帝一看這局面,更是大氣不敢出。只見曹操回頭了看了一眼獻帝,獻帝明白了曹操的意思,隨即宣布退朝。
第二日,揣摩上意的侍中陳群、尚書桓階等人上書向曹操勸進,曹操回答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意思是說,如果老天讓我曹家主宰乾坤,我只愿做那個矜矜業業的周文王。后世誰為周武又有什么關系呢?于是乎,曹操代漢不了了之。
建安二十四年冬,曹操越發身子骨不行,召來賈詡。“文和,你跟了我也有十數年。我知道,你這個人清高孤僻,把一切看的很明白,什么對你來說都很淡。但是,文和今天我要拜托你一件事。在我死后,為我設下疑冢,不要讓人找到我的墓,發現我的寶藏。文和,拜托了。”賈詡點頭應是,“吃了您十年閑飯,這點事賈某還是做的到的。”
次年正月,曹操病死,漢獻帝下詔全國哀悼,大好的春節卻成了送葬之時。賈詡看著天,手指掐算著什么,片刻后,“應定七十二疑冢,選址就在北方漳……”
曹操離世,其子曹丕即位為魏王,劉備孫權及北方各勢力蠢蠢欲動。在他們眼里,曹丕是遠遠不及雄才大略的曹操。
曹丕繼位之初,壓力很大。一是曹操去世,忠于漢室的臣子蠢蠢欲動,就連跟隨曹操的人都分派而立。二是當年跟隨曹操征戰天下的青州軍自發散伙,給魏王室壓力很大。三是曹魏歷經漢中之敗,襄樊之敗,兩度清洗,在曹劉孫三家中受傷最重。
當然,后面兩點在曹丕繼位后,便不是事。當時的賈太傅命各郡友好接待青州退伍軍士,完美的解決了青州軍問題。而歷經失敗的曹劉兩家都在休養生息,至于孫權則在擴大地盤后抓緊時間消化。短時間之內,這種格局不會發生質的變化。
至于曹魏派系,一類是曹操舊黨,分為擁立曹丕、擁立曹植;一類是如同徐州臧霸,行觀望之舉;最后一類,便是擁立獻帝的漢臣。總之,在曹丕稱王一直至稱帝,曹魏內部矛盾不斷。曹丕當政不久,便著手鏟除在曹操時期,倍受恩寵的毛氏兄弟等勢力,借此掌握父親留下的一切。
這一年的十月十三日,早已徒存名號的漢獻帝劉協擬好退位禪讓之詔書,并將象征皇位的璽綬詔冊奉交曹丕,宣布退位。曹丕照例三讓,以示天下。之后,于同月二十九日,曹丕升壇受禪,登上皇帝的寶座,改國號為魏,建元黃初。
同年十一月,魏文帝曹丕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十二月,曹丕定都洛陽。曹操把漢獻帝從洛陽遷到許都,如今曹丕又遷了都。軍事中心鄴城、原漢獻帝都城許再也不復建安風彩。鄴下文學,也可以說是建安文學就此落幕。
曹丕不只遷了都,還把曹操所改的相國、御史大夫之實職廢除,重新啟用三公之位。魏國第一任三公由賈詡任太尉、華歆任司徒、王朗任司空。
當曹魏三公之名單傳至江東時,孫權反復確認過后,閉目沉思,忽然就笑了。笑的那個歡快。虞翻問孫權,孫權道,“手下敗將為三公,詭事之徒為三公,可笑可笑啊!”孫權說的倒是有理,華歆、王朗皆是敗于其孫氏之徒,這豈能服江東之眾乎?至于賈詡,陰謀詭計之徒,陳平之類,也能做太尉?這是教人耍心機謀權位作惡么?在孫權的推敲里,曹丕這般做,真是一個昏君啊。
可笑曹丕稱帝之初,還想著南征孫權。孫權卻笑他識人不明,把魏國整敗家了。曹丕認為,孫權不過這個稱臣的小子,也敢笑話自己。曹丕問賈詡該不該對孫權動手,賈詡卻勸曹丕道,“不急一時。收斂收斂,再做打算。”曹丕不高興,就把賈詡晾一邊了。而這在眾臣和孫氏眼里,則是使得賈詡就如同孫權之笑一般,是個笑話。七十多歲的賈詡也因此慢慢走向死亡,再不見他的絲毫言語。
黃初二年,曹植的監國謁者灌均出賣曹植,說曹植貪杯誤國,誹謗君上。曹丕便廢曹植為安鄉侯、下詔卞太后不得干政、罷黜曹彰將軍名號等等。曹丕由此徹底掌握了魏國,不久,曹丕東征孫權,妄圖建立霸業。
而我們的漢獻帝這時在哪里?漢獻帝在建安二十五年十一月,改稱山陽公。成為山陽公后,他并沒有任何失落,只有自由和解脫。他在山陽公期間,做的事遠遠比當皇帝時要愉快的多。
他選擇了做了醫者,用他在皇宮之中學到的醫術救人;
他選擇做了老師,用他的地盤開辦學府私塾,為學子們授課;
他選擇做了農民,自己打理花卉,躬耕田園,做一介平頭百姓。
這樣的時光,是劉協最后的時光,也是他這么多年所追尋所渴求的。他又找到了當年十六歲時,洛陽破城,施法天下的感覺,如今比之那時,劉協老了,卻自由了,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