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太保與藍衣社

提起復興社,人們總會提起復興社的十三太保,那么,這十三太保到底是誰呢?

雖然復興社后來的規模巨大,人數眾多,但是復興社在成立初期,核心成員不過40余人,其中,有13名是蔣介石的“鐵桿兒特務”,這13名特務被人們按照《隋唐演義》的典故稱為“十三太保”。

在復興社的十三太保中,比較明確的只有十二太保。這十二太保包括9名中央干事和3名候補干事。

9名中央干事為:滕杰、周復、潘佑強、康澤、桂永清、賀衷寒、酆悌、鄭介民、邱開基。3名候補干事為:戴笠、侯志明、趙范生。

至于第13名太保,多年以來,人們一直對此爭論不休,但是再爭論也脫不開劉健群和胡宗南這兩個人。

胡宗南之所以會成為第13名太保的人選,是因為胡宗南參與了力行社的組建。

1931年12月,蔣介石像一只進了風箱之后內外受氣的老鼠一樣灰溜溜地下了臺。

在蔣介石回到老家之后的某一天,曾擴情等力行社籌備處的一干人等在南京“浣花菜館”聚餐,順便討論組建力行社的事情。但是雞多不下蛋,人多打架亂,大家討論來討論去,死活沒討論出一個頭緒來。

正在大家像沒頭蒼蠅一樣爭論的時候,胡宗南聞訊而來,一看大家吵吵嚷嚷沒結果,胡宗南急了,他對大家說:“同志之間要團結,現在籌備組織的問題很急切,我們總是一味地討論,只是白白浪費時間,咱們不如推舉幾個人,來具體負責籌備組織的工作。”

聽了胡宗南的話,大家紛紛表示贊成,隨后就推舉了賀衷寒、酆悌、滕杰、周復和康澤五個人負責籌備。

可以說,胡宗南的一句話,加快了復興社的成立步伐。

而第二個十三太保的人選——劉健群,當時正在何應欽的南昌行營里當秘書。

1932年3月,劉健群到了南京,住在洪武路。蔣介石得知這個人才在南京之后,就立刻命令康澤去考查劉健群。

康澤跟劉健群談話之后,對蔣介石報告說:“劉健群思路清晰,儀表英俊整潔。”蔣介石聽說之后,就親自考查了劉健群,感覺劉健群的確是個人才,于是就命令康澤和桂永清介紹劉健群參加復興社,在經過復興社常務干事會通過,并得到蔣介石的批準之后,劉健群就成了復興社的核心重要成員,后來還兩次擔任復興社中央常務干事會書記長職務。

劉健群在加入復興社后,很得蔣介石的賞識,蔣介石曾經對賀衷寒說:“劉健群這個人比陳果夫兄弟要進步五年,比你們要進步十年。”后來,劉健群被蔣介石任命為軍委會(總)政訓處處長。

在很多的史料當中,人們常把復興社稱為“藍衣社”。其實,“藍衣社”這個名字的由來跟劉健群有很大的關系。

劉健群在進入復興社不久,就一再向蔣介石提議成立一個藍衣社。

但是,劉健群提議的時候,復興社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所以蔣介石根本就沒有把成立藍衣社的建議放在心上,但是劉健群也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的夢想,總是想找機會宣告自己的夢想。

不久,機會來了。

在劉健群日思夜想如何將自己的夢想向世界宣告的時候,國民政府的軍委會成立了一個高級政訓班,蔣介石命令劉健群負責編寫政訓班的部分教材。于是劉健群就為政訓班寫了一本名為《我對黨的一點意見》的小冊子,這本小冊子的內容就是劉健群想挑選一群優秀的國民黨員組成一個組織,這個組織中的所有成員一律身著藍色制服,這些成員勇敢堅強、意志堅定、清正廉潔,在他們的努力之下,國民黨變成了一個嶄新的、充滿活力的、無比強大的政黨……

后來,蔣介石成立了華北宣傳總隊,并任命劉健群為宣傳總隊的總隊長。這下,劉健群的機會來了。

劉健群到了北平之后,就開始大量印制他寫的《我對黨的一點意見》,并且像天主教徒傳福音一樣逢人就發這本小冊子。

藍衣社以及劉健群就這樣出了名。不久,南京復興社得知這件事情之后,哭笑不得,于是勒令其收回散發的《我對黨的一點意見》,但是早已來不及了。

復興社勒令收回小冊子的事情不但沒有降低劉健群以及“藍衣社”造成的影響,反而給人們造成了很大的誤導,很多人認為,復興社就是藍衣社。加上當時國民黨的公務員制服大多是深藍色,所以也有不少剛剛加入復興社的成員受這本小冊子的影響,認為復興社的人一定要穿藍色的制服,紛紛也穿上了藍制服,兩下一印證,藍衣社也就成了復興社的俗稱。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义市| 西充县| 梧州市| 定远县| 宜良县| 南宁市| 大厂| 静宁县| 塔城市| 阿合奇县| 瑞安市| 琼海市| 贵阳市| 毕节市| 荣成市| 广州市| 新龙县| 麻江县| 五大连池市| 东方市| 共和县| 百色市| 海城市| 新泰市| 绍兴县| 沙洋县| 蕉岭县| 吉隆县| 黄大仙区| 夏河县| 曲松县| 祁门县| 临朐县| 两当县| 黔西| 广宗县| 什邡市| 蕲春县| 大石桥市| 澄江县| 青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