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九,鄉里開會安排包村干部都到村里去:一是告訴村干部鄉里正式上班了;二是看看過節期間有沒有特殊的事情發生,有沒有不穩定因素;三是給村干部拜個晚年。姚書記最后補充了一點:因為是正月,到了村里以后,村干部恐怕都得攔住他們不讓回來,這是人之常情,和村干部在一起坐坐,吃頓飯,也沒有什么壞處,可以加深加深感情,有利于今后的工作,如果沒有特殊事情,中午可以在村里吃飯,但是有一點,不能多喝,喝多了影響形象。
姚書記的話說得很實際,大家都高高興興地下去了。
太平莊在鄉政府的東南方向,距離鄉政府二十華里,交通很閉塞,鄉里人戲稱太平莊是柳樹鄉的“小臺灣”。
關于太平莊,文秀并不陌生,志玲的婆家就在這個村,文秀去過幾次,都是以串親戚的身份去的,作為包村干部的身份去還是第一次。文秀以前包的是棗樹溝村,那是個只有五百多人口的小村,支部村委一共才三個人。小村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和太平莊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文秀和棗樹溝的村干部處得不錯,可是和太平莊的村干部能處好嗎?她心里一點底也沒有。
文秀在鄉里待了十幾年,由于招聘干部不能提拔,她一直就是文化站站長。文化站站長是個閑職,很少和村干部深入接觸。太平莊的支部書記楊抗,聽說很牛,除了書記鄉長之外,誰都不放在眼里。
文秀去年臘月和楊抗有過一次接觸,是和老孫一起去的。太平莊由于兩委矛盾,一直沒有給老孫訂雜志的款,老孫得到村里要。湊巧那天鄉里的車都沒有在,老孫只好騎自行車去。老孫怕路上寂寞,就拉文秀做伴。那天楊抗給文秀的印象不錯:四十五六歲的樣子,身材高大,濃眉大眼,五官端正,膚色偏白,顯得比實際年齡年輕,穿著打扮也很得體,一點也不像村里的老百姓,倒像是在外工作的脫產干部。楊抗對老孫的態度也不錯,和老孫訴了一番苦,最后從自己家里拿出錢給了老孫。文秀覺得他有點義氣。
文秀到達太平莊后,首先到了楊抗的家里。楊抗家的房子看起來是最近一兩年才蓋的,寬敞氣派。外墻貼著白色的瓷磚,裝的是鋁合金門窗,客廳足足有四十多平方米,里面裝修得簡潔大方。客廳北面正墻上掛著一幅風景畫,畫面是兩排高高的白楊樹,給整個房間增加了一種田野氣息。東西兩面放著沙發,中間放著仿古紅木茶幾。東面的墻上掛著一個造型類似葫蘆的石英鐘,黃色石英鐘的兩側掛兩串仿真辣椒,紅黃搭配,顯得分外活潑醒目。西面的墻上則掛一個寬大的玻璃鏡子,東面的墻上的裝飾被照到了鏡子里面,形成了左右對稱,顯得客廳更加寬敞和諧。楊抗正坐在客廳的沙發上喝茶,文秀在屋子里面站了一會兒,楊抗連最起碼的禮節都沒有,也沒有請她坐下。文秀有點尷尬,硬著頭皮坐在沙發上,把鄉里的會議精神說了一下,并告訴楊抗從今以后,她來包太平莊。
楊抗坐在對面的沙發上,自管喝他的茶水。等文秀說完,他才抬起頭看了文秀一眼,說了三個字:“知道了。”
楊抗的態度讓文秀難堪,很明顯,他沒有把她放在眼里。文秀感覺臉一陣一陣發燒,一種被人蔑視的屈辱讓文秀頭腦發脹,但是她又找不到發泄的理由,只好尷尬地坐在那里。楊抗仍舊沉默,文秀也無話可說,這樣的氣氛讓文秀窒息。她不想再待在楊抗的家里,于是起身告辭,楊抗身子動也沒動,只說了一句:“你慢走,我不送了。”
文秀走出楊抗家的大門,眼淚差一點沒掉下來,對楊抗的好印象一下子沒了蹤影。自己堂堂鄉干部竟然這樣被人瞧不起,以后的工作怎么干?那一次他之所以好好對待老孫,是因為老孫是人大主席。文秀連個中層干部也不是,他當然狗眼看人低了。怪不得太平莊這么亂,有這樣的支部書記不亂才怪。鄉干部他都不放在眼里,何況村里的老百姓?牛二愣和他鬧事,一定有他的道理,文秀甚至想,和他鬧事活該!
但是文秀見到牛二愣以后不說楊抗活該了。
文秀是在大街上碰到牛二愣的。牛二愣三十多歲,虎背熊腰,滿臉絡腮胡子,一雙大眼像兩只銅鈴,眼珠有點朝外凸,一副愣而吧唧的樣子,不像個村主任,倒像電視上的土匪山寨王。由于在楊抗家的遭遇,文秀決定不到牛二愣的家里去,在街上和他簡單說說算了。文秀說明來意后,沒想到牛二愣齜牙咧嘴地說:“副書記副鄉長包不了的村,找個娘們兒來,這不是胡鬧嗎?回去告訴你們的書記鄉長,找個公的來,母的我們不要。”
牛二愣的話太惡劣了,哪里像個村干部,簡直地痞流氓一個!大街上人很多,牛二愣的話讓幾個站著的群眾哈哈大笑。
文秀大聲對牛二愣說:“你胡說八道什么?”
牛二愣滿不在乎,揚長而去。
文秀氣得說不出話來。
文秀回到鄉里,已經快十二點了,鄉里很冷清,包村干部都在村里沒有回來。鄉長書記都沒有在,想必也被村干部叫走吃飯去了。小米在。小米二十四歲,三年前大學畢業分到柳樹鄉,是個乖巧聰明的女孩,和文秀分在一個宿舍,兩個人很投緣,很快成了無話不談的姐妹。文秀對小米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歡。文秀在柳樹鄉待了十幾年,單位的人際關系她了如指掌,全都毫不保留地告訴了小米,讓小米少走了很多彎路。為此小米很感激,總是把自己聽到的看到的都告訴文秀,成了文秀在柳樹鄉的耳朵和眼睛。
文秀一進屋,就發牢騷:“姚書記回來,我一定要匯報,這樣的村干部,簡直要不得,都他媽的該撤了!”
小米說:“不要生氣,氣大傷身。”
文秀把在太平莊的狼狽和難堪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小米。
小米說:“你千萬不要匯報,匯報了領導會說你沒本事,別人還會看你的笑話。”
小米說得很有道理,撤一個支書村長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小米說的“別人”是指林麗,林麗專門等著看她的笑話呢。自己匯報了,不是等于宣傳自己沒本事嗎?被村干部瞧不起可不是什么好事。
小米出主意說:“你先找人摸摸情況,不要盲目到村里去,免得陷入被動。”
文秀贊嘆地看著小米,這個聰明的女孩子天生有一種對環境的洞悉和適應能力,短短三年,已經對鄉里的工作和復雜的人際關系游刃有余了。
找誰摸情況呢?大姑子志玲是太平莊的人,肯定熟悉情況,但是剛剛和志玲鬧矛盾,火還著著呢,怎么可能去問她呢?
一想到志玲,文秀的頭就有點大,家里的火還沒滅,工作上的麻煩又來了。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