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虎口關樓始建于春秋戰國時期,初名參合徑,唐稱白狼關,宋稱牙狼關,明代為防止北方匈奴南侵中原,故更名為殺胡口。歷經千年風雨仍舊巍然的關隘,記載著金戈鐵馬、烽火狼煙、滄桑玉帛、世道興衰……清朝康熙皇帝西征回歸途經殺胡口,為緩和蒙漢矛盾,特意揮毫改“胡”為“虎”,“殺虎口”地名由此而來。從此,殺虎口烽煙散盡,關門開放,成為山西移民和晉蒙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以及通商互市的集散地。
在明代時,為了防...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殺虎口關樓始建于春秋戰國時期,初名參合徑,唐稱白狼關,宋稱牙狼關,明代為防止北方匈奴南侵中原,故更名為殺胡口。歷經千年風雨仍舊巍然的關隘,記載著金戈鐵馬、烽火狼煙、滄桑玉帛、世道興衰……清朝康熙皇帝西征回歸途經殺胡口,為緩和蒙漢矛盾,特意揮毫改“胡”為“虎”,“殺虎口”地名由此而來。從此,殺虎口烽煙散盡,關門開放,成為山西移民和晉蒙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以及通商互市的集散地。
在明代時,為了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