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引起特別注意而競爭成功呢?這是他的問題,他應該怎樣處理這個問題呢?根據佛瑞迪所說,只有一件事可做——動腦筋思考。因此他進入了那最令人痛苦也是令人快樂的程序——思考。在真正思考的時候,總是會想出辦法的,佛瑞迪就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拿出一張紙,在上面寫了一些東西,然后折得整整齊齊,走向秘書小姐,恭敬地對她說:“小姐,請你馬上把這張紙條轉交給你的老板,這非常重要。”
她是一名老手,如果他是個普通的男孩,她就可能會說:“算了吧,小伙子。你回到隊伍的第21個位子上等吧。”但是他不是普通的男孩,她直覺感到,他散發出一種自信的氣質。她把紙條收下。
“好啊!”她說,“讓我來看看這張紙條。”她看了不禁微笑了起來。她立刻站起來,走進老板的辦公室,把紙條放在老板的桌上。老板看了也大聲笑了起來,因為紙條上寫著:
“先生,我排在隊伍中第21位,在你沒有看到我之前,請不要作決定。”
他是不是得到了工作?他當然得到了工作,因為他很早就學會了動腦筋。一個會動腦筋思考的人總能掌握住問題,也能夠解決它。
大道理:處于不利的位置,但不是說就是處于劣勢,動腦子的結果可以戰勝占據有利地位的對手。生活中最需要我們的智慧,只要我們善于動腦,積極利用我們的聰明才智,一定會贏得人生的輝煌。
40.免費的午餐
瑪麗在超市買東西時,有人發單子,說是免費做美容。“免費做嗎?”在凡事按質論價的今天,不由得她心生疑竇。“真的是不要錢的!”發單子的小姐信誓旦旦。回公司與同事說起,同事大叫,你可一定要意志堅定,否則,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啊!
幾天以后,當瑪麗躺在這家美容店的美容床上時,瑪麗真正體會到了同事所說的“意志堅定”。
小姐的手剛在瑪麗的臉上開始游走,她那溫軟的話語就在瑪麗的耳邊響起:“小姐,你的皮膚好細膩,只是有點發暗,平時護理做得少吧。保養得好,看上去能比實際年齡小很多呢。”瑪麗知道,這只是鋪墊,主題快到了。
果然,“我們這里的產品特別好,跟寶潔公司一樣的配方,之所以沒有知名度,是因為我們不做廣告。我們把做廣告的錢全部用在免費為顧客做美容上。買了我們的產品,以后就可以享受免費美容……”小姐喋喋不休地說著她們的產品如何神奇,大有語不驚人死不休之勢。瑪麗的同事便是忍受不住她們的絮叨而買下一整套產品。出門便恨自己心太軟。前車之鑒,焉能不吸取?瑪麗閉目不語,似乎昏昏入睡,其實心中卻在思謀脫身的對策,吃人的嘴軟,總得給自己找一個體面的借口吧。
美容本是一種享受,然而此時瑪麗卻全沒有平時的輕松愜意。天下真是沒有不要錢的享受啊。
美容做完了,小姐端出了一大堆瓶瓶罐罐,以將一根稻草說成金條的精神做產品推銷。瑪麗裝出很誠意的樣子聽著,末了,認真地對她說:“我覺得很好,很想買一套,只是我沒帶這么多錢。”心想沒錢你總不能讓人買吧?孰料——“沒關系,你放一點押金,我幫你留著,我們這產品很俏的呢。”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我怕皮膚不適應,如果明天我的臉沒有過敏反應,我再來買。”“你現在買了,如果不合適再來退。”小姐的臉色顯得有些不耐煩,瑪麗也狗急跳墻:“我不買可不可以?!”小姐悻悻地走了。瑪麗這才體會到,其實撕破臉亦有撕破臉的好處。
終于沒有花一分錢,沒準這是消費者在與商家的較量中取得的惟一勝利。
大道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與商家打交道,消費者鮮有占到便宜的,商家的算盤總是打得精明,給你的好處像是從牙縫中省出來的,守利潤對他們更要緊。
41.會忍耐就不會犯錯
據說,猶太史上最偉大的希雷爾就是一個堪稱忍耐典范的人。
曾有兩個人打賭,說好誰能讓希雷爾發火,就可以贏400元錢。
這天剛好是安息日前夜,希雷爾正在洗頭。
這時,有人來到門前,大聲喊道:
“希雷爾在嗎?希雷爾在嗎?”
希雷爾趕忙用毛巾包好頭,走出門來問道:
“孩子,你有什么事?”
“我有個問題要請教。”
“那就請講吧,孩子。”
“為什么巴比倫人的頭不是圓的?”
“你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原因在于他們缺乏熟練的產婆。”
那個人聽完,就走了。
才過一會兒,他又來了,大聲喊道:
“希雷爾在嗎?希雷爾在嗎?”
希雷爾連忙又包好頭,走出門來,問道:
“孩子,你有什么事?”
“我有個問題要請教。”
“那就請講吧,孩子。”
“為什么帕爾米拉地方的居民都長爛眼睛?”
“你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原因在于他們生活在沙塵飛揚的地區。”
那個人聽完,又走了。
……
“為什么非洲人長的都是寬腳板?”
……那個人聽完了,沒走,又說道:
“我還有許多問題要問,但我怕惹您生氣。”
希雷爾干脆把身上都裹好了,坐下來說:
“有什么問題,你盡管問吧。”
“你就是那個被人們稱為以色列親王的希雷爾嗎?”
“不錯。”
“要真是這樣的話,但愿以色列不要有許多像你這樣的人。”
“為什么呢?”
“因為為了你,我輸掉了400元錢。”
希雷爾問明情況后,對他說:
“記住了,希雷爾是值得你為他輸掉400元錢的,即使再加400元也不算多。不過,希雷爾是決不會發火的。”
希雷爾沒有發火,恐怕我們倒要發火了。
大道理:忍耐是痛苦的,它壓抑了人性本能的歡樂,赤裸著身軀在鋪滿荊棘的道路上滾爬,鮮血布滿了臉也全然不顧。忍耐是人類最偉大的品質之一。學會忍耐,就是學會不做蠢事,就是學會不做那種一時痛快但終生遺憾的事。因此,我們不僅要自己學會忍耐,也要經常注意到別人的忍耐。
42.樓頂上的瘋子
倫敦市區某一角的人們有股異樣的興奮——因為有個瘋子在樓頂上。
好奇的人群聚攏來,消防隊、警察們都到了。瘋子的母親,悲鳴著請他下來。
消防隊員汗流浹背地張起救生網。瘋子宣布:“任命我當警長,不然我就要跳了。”
人群中有人提議:“就讓他當警長吧,看他下不下來!”另一個人反對說:“那怎么成?瘋子怎么能當警長呢?”第一人說:“我們不是當真的呀。”
一個老人,邊聽他們爭辯,邊喃喃地說:“沒用的,他不會下來的。”
不管怎樣,有人對上面叫了:“我們任命你當警長啦,下來吧。”
瘋子在上頭跳起舞來,應道:“除非讓我干市議員,不然我還是不下去。”
老人說:“是吧,我說的沒錯吧。”
可是,群眾還是任命瘋子當了市議員,瘋子更高興起來,又提出新的要挾,請求當市長,人們又同意了。
于是,瘋子連續地當了市長、內閣大臣、總理、國王……每當群眾給瘋子新的任命,老人就搖頭嘆息說:“行不通,行不通的,你們越給他高的職位,他越不會下來了。”
人們開始覺得老人的話有點道理,因此,當瘋子宣稱:“你們不讓我當世界皇帝,我就要跳啦!”有人問老人說:“他真會跳嗎?”
老人點點頭。群眾連忙向上喊:“你就是世界的皇帝,請下來吧!”
瘋子很快嘲笑說:“高貴如我般的皇帝,下去和你們這些傻瓜一起干什么?我既然是皇帝,我愛下去時才下去。”
消防隊長問老人:“到底有沒有法子叫他下來啊?”
老人說:“有的。”
每個人都覺得好奇,想知道老人怎么辦,這時候瘋子正在7樓,老人大聲說:“皇帝陛下,您愿意爬‘上’6樓嗎?”
瘋子很認真地回答:“好的。”然后爬‘上’了6樓。
老人又喊:“陛下愿意再爬‘上’5樓去嗎?”
瘋子又說:“好的。”于是,一層一層地,瘋子終于爬“上”了地面。
大道理:有時候我們隨著錯誤的方向,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對付野心家和瘋子的最好辦法是花言巧語的欺騙,用虛幻來滿足他們。
43.朋友的信任
公元前4世紀,在意大利,有一個名叫皮斯阿司的年輕人觸犯了國王。皮斯阿司被判絞刑,在某個法定的日子要被處死。
皮斯阿司是個孝子,在臨死之前,他希望他能與遠在百里之外的母親見最后一面,以表達他對母親的歉意,因為他不能為母親養老送終了。他的這一要求被告知了國王。
國王感其誠孝,決定讓皮斯阿司回家與母親相見,但條件是皮斯阿司必須找到一個人來替他坐牢,否則他的這一愿望只能是鏡中花水中月。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其實近乎不可能實現的條件。有誰肯冒著被殺頭的危險替別人坐牢,這豈不是自尋死路。但,茫茫人海,就有人不怕死,而且真的愿意替別人坐牢,他就是皮斯阿司的朋友達蒙。
達蒙住進牢房以后,皮斯阿司回家與母親訣別。人們都靜靜地看著事態的發展。日子如水,皮斯阿司一去不回頭。眼看刑期在即,皮斯阿司也沒有回來的跡象。人們一時間議論紛紛,都說達蒙上了皮斯阿司的當。
行刑日是個雨天,當達蒙被押赴刑場之時,圍觀的人都在笑他的愚蠢,那真叫愚不可及,幸災樂禍的人大有人在。但,刑車上的達蒙,不但面無懼色,反而有一種慷慨赴死的豪情。
追魂炮被點燃了,絞索也已經掛在達蒙的脖子上。有膽小的人嚇得緊閉了雙眼,他們在內心深處為達蒙深深地惋惜,并痛恨那個出賣朋友的小人皮斯阿司。
但是,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在淋漓的風雨中,皮斯阿司飛奔而來,他高喊著:“我回來了!我回來了!”
這真是人世間最最感人的一幕,大多數的人都以為自己在夢中,但事實不容懷疑。這個消息宛如長了翅膀,很快便傳到了國王的耳中。國王聞聽此言,也以為這是癡人說夢。
國王親自趕到刑場,他要親眼看一看自己優秀的子民。最終,國王萬分喜悅地為皮斯阿司松了綁,并親口赦免了他的罪。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不但感人,而且震撼人的靈魂。千百年來,有關朋友的解釋有千種萬種。但是有關朋友的解釋其實只需兩個字,那就是:信任。
大道理:信任的基礎是什么呢?是互相之間對人品的了解與欣賞。朋友間的信任更是這種高貴品質的升華。我們能夠把自己的信任完全交付給自己的朋友,我們就贏得了人生的友誼。
44.回報的方式
一對法國農民夫婦15歲的兒子得了一種惡性皮膚病,那是他們的第一個孩子。
夫婦倆借了所有能借到的錢,領著兒子到處去看病。那年冬天,在馬塞一家醫院里,母親陪護兒子治療,兒子睡在病床上,母親就和衣坐在冰涼的水磨石板上,幾十個日日夜夜,她沒有安靜地睡過一宿覺。母子倆吃的都是從家里帶來的面包,大夫們實在看不下去,午餐的時候,總會給他們打來兩份牛排,而母親依舊吃冷面包,把另一份留給兒子晚上吃。
后來,兒子的病情不斷惡化,醫生告訴母親:“孩子的病治不好了,維持生命需要很多的錢。”母親回到病房,默默地收拾行李,然后平靜地對孩子說:“咱們回家吧。”說完,母子兩人在走廊里抱頭痛哭了整整一夜。天亮時,便乘火車回到了家。
再后來,孩子的不幸遭遇被巴黎一些媒體報道了,好心的人們紛紛捐款,連學校的孩子也將自己的零花錢一分一分地捐了出來,希望能留住他的生命。然而,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病,孩子還是死了。
孩子在離開人世之前,把能夠知道姓名的好心人一個一個地記在筆記簿上,他告訴父母:“我不想死,可我知道自己的病拖累了你們。我死之后,一定把這些錢還給人家。”
終于有一天,孩子走了,孩子走的時候臉上帶著微笑,像睡著了的樣子。
埋葬了孩子,這對可憐的父母顯得蒼老了很多。雖然家里已是空蕩蕩的,連生活都成問題,但他們還沒有遺忘孩子的遺愿。夫婦倆變賣了家產,踏著積雪,敲開那一扇扇門,把錢一筆一筆地退給那些曾經幫助過他們的人,并對那些好心人說:“孩子已經走了,多謝你們幫忙。”
人們拒絕接受,他們哭了:“孩子的心愿不能違呀!”大伙只好含著淚收下,可是,那些無法退回的錢,他們卻用來作為一個基金,誰家有病有災的,盡可以拿去用。其實,他們正是最需要錢的。然而,他們卻幫助了那些更需要幫助的人們。
他們說養了一年的牛可以賣了,種植的葡萄園也能收入點錢,他們想把那基金再充實一下……
大道理:為什么感人的故事只發生在窮人身邊?為什么最應該得到金錢和幫助的人,卻那么慷慨地建立一個基金?在高度物質化的社會里,又有幾個人能堅守這心靈的底線;在物欲橫流的今天,哪里還留存著人類最后的良知?對照他們,在精神上是窮人還是富翁,我們應該怎樣回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