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仁德政治陽謀陰謀·商業與政治 (1)
- 先秦時期的權謀游戲
- 冷成金
- 2785字
- 2013-08-03 01:21:35
【引言】
世界上哪一個民族最會做買賣?也許有人會說,猶太人是個商業民族,最會精打細算,而中華民族是個重農輕商的民族,是個最不懂經商的民族。事實卻并非如此。
的確,傳統中國的商業很不發達,正統觀念一直把商人看做社會的蠹蟲,認為他們是些居中盤剝、不勞而獲的人。商人們即便家財萬貫,也抵不上清貧的書香門第,也入不了正人君子的法眼。記入史書,立起功德牌坊的都是明君賢相、烈女功臣,從未有過一個商人。
然而,誰又能料到,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樁“生意”就出在中國呢?
越是精于商業的民族,就越有嚴格的商業觀念;越是不善經商的民族,卻往往思想解放,膽量無邊,什么生意都敢做,失敗虧本全不在乎。
中國商人的氣魄是令全世界文明人都感到震驚的,因為他們要買下的對象不是一宗財產,也不是一支軍隊,而是一個國家、一個朝代!更加怪異的是,居然成功了。還有哪個民族的商人敢來比一比呢?還有哪個民族的商人能把政治當做商業來經營呢?這的確是中國的特產,中國的一絕!其實,這也并不神秘,仍是符合商業經營的根本之道: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不同的是,經營者要具備更機敏的頭腦,要更善于把握時機,尋找對象,更富有敏銳的政治洞察力。當某一政治“股份”跌價時,就適時買入,并作長期而耐心的培育,當其升值時,再適時地拋出。中國的傳統政壇,在一定意義上來說,確實是一種商場。
【事典】
當然,對政治進行商業投機做得最為成功的就是戰國時代陽翟(在今河南省)商人呂不韋,就是他,做下了一筆本錢最小、利息最大的買下一個朝代的大買賣!
這筆生意的來龍去脈,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
戰國末期,秦、趙兩國屢起爭端。先是秦國屢次攻打趙國,但趙國有大將廉頗等人拼力苦守,秦國雖攻下幾座城池,卻總無大的成效。后來就索性同趙國交好,想采用外交的方式來逐步征服趙國,還可以贏得時間去攻打別的國家。于是,在公元前279年,秦國邀請趙國到澠池開會,訂立和約。為了取得信任,按照當時的習慣,互換國君的親屬作為人質。秦昭襄王就把自己的孫子異人送到了趙國,作為人質。
但是,秦國統一六國的大政方針已定,決不會因為一個人質在趙國就不去攻打。在澠池會以后不久,秦國就派兵攻打趙國,尤其在公元前260年,秦將白起竟把趙國降卒四十多萬人一次活埋,引起了趙國及其他諸侯國的極大憤慨。在其后的兩年,秦國又相繼派遣王龁、鄭安平等將領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企圖一舉滅掉趙國。當時,趙國岌岌可危,城中斷糧,以致殺人為食,幸虧魏國公子信陵君帶領十萬軍隊援助,才算打退了秦軍,暫時保全了趙國。
異人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做人質的,他的處境也是可以想象的。趙孝成王因為屢受秦國欺侮,早就想殺掉異人以泄其憤,平原君勸說道:“秦昭襄王有那么多子孫,秦太子安國君也有二十幾個兒子,殺了異人,對安國君、對秦王都不會有什么損害,更何況異人是他們子孫中最不重要的一個。不如暫且留下他,往后也許還能用得著,有個退路。”趙王聽了平原君的勸說,才沒殺他。
但自此以后,趙王就不再理會異人,異人不僅出門無車馬,生活無侍從,就連日常的吃穿用度也都成了大問題。更有甚者,他還要遭受趙國官員的隨意訓斥,就是尋常百姓,他也要遜讓三分。異人在敵國做人質,又兼秦國確實殘暴異常,貪得無厭,這就使異人無論在物質生活上還是在精神上都抬不起頭來,只能任人欺辱。
一位名叫呂不韋的商人發現了這一情況,立刻感到興奮不已。他原是陽翟人(在今河南省),這次來邯鄲做生意,卻無意之中得此奇遇。他平素就尋找機會以求大舉,一直苦無著落,這次遇見異人,覺得這真是天賜良機,他馬上構想了一個宏偉的計劃,準備實施。若能成功,他就等于買下了整個國家,即使不成功,對他也沒有多大的損害,多少也會有些回報。
回到家里,急切地去找他富有商業經驗的父親商議,以便增加信心。結果,他的父親被弄得莫名其妙。也許,下面的這一段對話,可以看做是商人的經典。
呂不韋問:“種地能夠得到幾倍的利息呢?”
呂不韋的父親回答道:“十倍。”
呂不韋又問:“如果做珠寶生意能得到幾倍的利息呢?”
呂不韋的父親回答道:“百倍。”
呂不韋最后問道:“如果花錢立一個國君,平定一個國家,又能獲幾倍的利息呢?”
呂不韋的父親回答道:“那就說也說不完了。”
呂不韋認定異人是“奇貨可居”后,就開始實施他的投資方案。首先是結納異人,這對呂不韋來講,是十分容易的事,因為異人窮困潦倒,無人理睬,呂不韋稍加留意,異人就會立刻上鉤。然后,就是說服異人,為他回國爭寵做前期準備工作。
有一次,呂不韋對異人說:“秦王年紀已長,千秋之后,繼位的就是您的父親安國君,您的父親一旦繼了位,就要立太子,您父親最寵愛的華陽夫人又沒有親生的兒子,這么一來,您的二十幾位兄弟全成了侯選的太子。您如果能夠好好地孝敬華陽夫人,說不定會立您為太子呢!”
異人聽后十分感傷地說:“我現在哪里還敢作這樣的念頭,如果不死在異國他鄉,能夠回到秦國去,已經心滿意足了。”呂不韋見時機已到,就對異人說:“我倒有個辦法。現在我拿出幾千兩金子來,派人去到秦國活動,讓華陽夫人來接你。不過一切都得聽我安排。”異人聽了,簡直是喜從天降,哪里還有不同意,連忙給呂不韋跪下,說道:“如果能這樣,我會銘記您的大恩大德,沒齒不忘。”他請呂不韋立刻去見華陽夫人。
呂不韋極有心計,他到咸陽后,知道時機還未到,冒昧去見華陽夫人,反倒引人起疑。他先拜見了華陽夫人的姐姐,送了她一筆厚禮,又拿了一些玉璧、黃金,托她轉交給華陽夫人,當然,這些都是以異人的名義送出的。
華陽夫人的姐姐沒想到異人在趙國不僅沒被殺掉,居然還有財力送禮,就奇怪地問道:“異人在趙國的情況怎樣呢?”呂不韋答道:“趙王因為秦國屢次攻打趙國,現在又圍住趙都邯鄲,早就要殺掉異人,虧得趙國的卿大夫們全力保護他,才幸免于難!”華陽夫人的姐姐就更覺得奇怪了,問道:“難道是因為趙國懼秦國嗎?”呂不韋連忙說:“哪里哪里,如果趙國懼怕秦國,也就不會拼死抗秦了。只是因為異人學問好、人緣好,又是個孝子,大家才不忍心他被殺害,都說秦、趙兩國交兵,實在與異人無關。每逢太子和夫人生日那天,異人總是去燒香磕頭,總拜朝西方祝禱,替太子和夫人拜壽。趙國人見他是個孝子,都說殺之不祥。還有,異人喜歡結納天下豪杰,各國諸侯多少都跟他有點交情,他們也都勸說趙王不要殺他。如果換個人,有一百條命也早丟完了!”
華陽夫人的姐姐聽了這番話,真是又驚又喜,驚的是異人竟有這般才干,喜的是又這么孝順。呂不韋見她臉有喜色,接著又說:“令妹華陽夫人專寵于秦王,那是再無他求了。只是沒有親生兒子,日后年長,誰能靠得住呢?不知您有什么打算。”
華陽夫人的姐姐連忙向呂不韋問計,呂不韋說:“在太子的這么多兒子當中,又有誰比異人更合適呢?他德才兼備,又有質趙之功,最重要的是對太子和夫人的一片孝心。夫人如果能收異人做兒子,自己也就有了兒子,異人也就有了母親,華陽夫人日后就不用發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