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5日,我們踏著晚霞,追尋著夕陽隱沒的方向,駛上了尋味三潭枇杷的美味之旅,在夜色中,我們的車奔馳在上海去往杭州的高速公路上,夜色漸漸濃郁,包裹著世間萬物,近處的物影由朦朧漸漸變得模糊,只有在接近城市的地方才稍見輪廓,偶爾清晰。
車子過了杭州,周圍漸次被群山包圍,我們的車在黑壓壓的大山的山影中穿行,山道彎彎,象我這樣沒有開過山路的人坐在后排也感到心情緊張,眼前的高速路多呈S行,山區天氣就象孩兒的臉,說變就變,時不時有雨飄落,更增加了開車的難度,好在軍勝開慣了這條通往他們縣城的路,冰雪坐在副駕駛上,我們一路上說著話,夜色深藏的大山充滿著神秘,我努力通過車窗去探究山的顏色,去想象山的色彩,以及山的深處隱藏的寶藏。看著隧道從山的腹中穿行而過,我在想現代科技發展使得原本難以逾越的大山也被開腸破肚,今人真的擁有了象孫悟空一樣能鉆到鐵扇公主肚子里的本領,眨眼間我們鉆出了一座大山,迎面又是連綿不斷的群山峻嶺,就這樣轉來鉆去,接近凌晨一點,我們到達了此行的第一站HS市屯溪,而歙縣三潭枇杷豐產區深渡新楊村將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
車子停在錦江之星的賓館門口,下了車,清新的空氣,夾裹著雨后濕濕的氣息,讓人精神為之一振,夜色中的街道干凈、安靜,四周,路燈弱弱的燈光一排排交叉著延伸到目光的盡頭,前后左右是一排排高樓大廈,今晚錦江之星以家的溫情撫慰我的旅途勞頓。
冰雪他們倆則去了她小姑子家安歇。
黃山腳下,徽州人家,多少次夢中江南,于今夜伴我入眠,真正實現了一夢到江南的意境,夢中的山,夢中的水,如今就在眼前、就在腳下,徽山歙水成就了多少文人雅士,書寫了多少美麗動人的故事,有多少真情故事融浸在這山山水水之中。
棠樾牌坊更彰顯了徽州地區“忠孝節義”的倫理道德,每一個牌坊都有著一個情感交織的美麗動聽的故事,江南的溫婉,姑蘇更溫柔些,而徽州的青磚灰瓦,雕梁畫棟、文化傳承,在目之所及處均有信息傳遞,那磚、那瓦,那雕,一個個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眉目間相映成趣,一處處花雕,神話和民間傳說融進了平常百姓的屋檐、窗戶、門楣、瓦當和冬瓜梁中,立柱和中堂更以文字傳承見長,則更有一種人文情調融合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從這個角度說起,徽州更知性些,徽州兒女是把人文氣息融進了骨血里,他們眼中的色彩是實時變換,日日不同的,她們無窮無盡的想象是這片山水賦予的靈氣。
今晚夢境中的美好是這一方如仙境般的山水為我營造,夢中我走在霧蒙蒙的山間古道上,遠山層層、云霧縈繞,如夢如幻,似有仙人飛升其中,腳下新安江的水在群山間環繞,一葉小舟在江中漂浮游移,身邊是綠樹遮陰,樹上黃燦燦的枇杷掛滿枝頭。我感覺腳下也有云霧升騰,我也象仙人一樣飛上了枝頭,采摘枇杷仙果。
嘀鈴鈴。。。。。。
電話聲聲把我從仙境中拉回。
冰雪一早來電話,讓我洗漱下,吃點早飯,一會來接我去歙縣三潭。
八點鐘冰雪的車子到了賓館,上車后,車子就從屯溪出發,出了城,車子駛上高速公路,放眼四周,群山環抱,一座城市的美被群山映襯的如仙境一般,遠處的山,半山腰上白云浮現,時而象流動的云海,時而象云瀑,美景如畫,真正是“江山如畫,置身皆成畫里人”。我時不時用手機捕捉著美景,欲留下瞬間的永恒。車子駛入到歙縣境內,景色更多姿多彩,沿著新安江,依山而建的沿江公路在群山中穿梭,山和水自然天成,成就了新安江四季變化的百里自然畫廊,如仙境般的美,沿江公路,一邊是山,一邊是水,險峻處一邊是懸崖峭壁,另一邊就是萬丈深淵,看著峰回路轉,讓乘車人的心糾的很緊,手會不由自主地抓著前排座椅,這時乘車人最好不要近看,遠看,你會被美景吸引,糾緊的心會頓時消散。
車子在路經漳潭的村莊中,路邊的村民門口擺滿了黃燦燦的枇杷,據說三潭枇杷主產于歙縣境內新安江沿岸的漳潭、綿潭和瀹潭三個自然村,故名稱為“三潭枇杷”,是因為這三個自然村一帶,群山環抱著三個大面積的深水潭,冬暖夏涼,山巒環抱,“三潭”特有的小氣候,終年云霧縈繞,雨量充沛,為枇杷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三潭枇杷果形圓潤,色澤艷麗,果面潔凈,茸毛完整,光滑細膩,皮薄肉厚,甜酸適度,柔嫩多汁,細膩化渣,清香爽口。還沒吃到,想象著,口中已是津液頓生。山旁、路邊,滿山的枇杷樹,枝頭綴滿枇杷仙果,時而有果農爬到枇杷樹上,用特制的竹竿勾、勾著遠處夠不到的枇杷枝,勾近后努力把又大又黃的枇杷摘下,放進掛在樹丫上的籃子內??粗麄?,我也有了想爬到樹上的沖動。
車子沿山路七拐八彎,接近上午十點,我們一行人到了冰雪的老家歙縣深渡鎮新楊村,在村頭幾戶人家的門口擺滿了成籃成筐的枇杷,新楊村地處新安江和一個支流的交叉口,村西頭有條通往新安江的支流,支流上有一座橋通往支流南岸的山腳下,盤山公路通過橋后沿山腳與新安江并排蜿蜒而行。
冰雪的老家就在村口,沿山而建的二層樓房,在巷道北側,門口是一個高高的臺階,在東側建有二步階梯。巷道的南邊緊鄰著原村委會的房子,東西走向的巷道不寬,一米八左右,沿著巷道往里走過一戶人家,就到了冰雪家的祖屋,祖屋在拐角處,面朝新安江,門朝東南,祖屋門口一條路先南北,然后沿山變成弧形,再轉成東西走向,祖屋是老式的徽派建筑,進入祖屋大門就是中堂位置,冰雪的大伯八十多歲,坐在靠近門的位置,大伯已不太認識人了,目光看著屋外,也不知此時的老人在想些什么?
歲月總是催人老,年輕時想做的事,一定要努力去做,不要留有遺憾,最起碼到老來的時候,還有可以回想的人和事。
冰雪家二層的小樓是她父母八幾年新蓋的,由于靠山,宅基地比較小,下面二間,每間不到二十平米,東間作為客廳,沿西墻擺放著一組木制靠背長椅,長椅的北頭是個角門,把東間分割成二間,里間是個臥室,長椅的對面擺放著一張八仙桌,八仙桌很古樸,造型很奇特,靠近八仙桌北面的墻上懸掛著一副山水立軸畫,是冰雪家一個遠方親戚畫的,山水畫兩邊懸掛副對聯,上聯是:寶劍鋒從磨礪出,下聯是:梅花香自苦寒來。字體有點楷書結合隸書的綜合體。用筆蒼勁有力,這幅畫已經有了些年頭。中堂的靠東下方有一張桌子,桌子上放著一臺臺式擺鐘,樣子古樸大方,是有了年頭的擺鐘,擺鐘的滴答聲在有節奏地響著。一樓的西間是廚房間,北邊分割出作為洗漱間使用。洗漱間旁是通往二樓的樓梯,上了二樓,西間是活動間,南邊有個門通往陽臺,東間是主臥。
這座小樓記憶著冰雪兒時的快樂時光。
上午十點半左右,小雨微停,我、軍勝、軍勝的媽媽,冰雪和他爸爸,一行五人走過村西頭的橋,去往江南岸的一座山上采摘枇杷,這座山上有冰雪家的幾十棵老枇杷樹,冰雪媽媽擔心我走不好山路,專門讓我換了雙膠鞋去登山,沿著崎嶇陡峭的山間羊腸小道,手里拄著用于勾枇杷樹枝的竹竿,一手拿著傘,亦步亦趨地爬到了大山的半山腰,山腰處四周都是枇杷樹,樹齡已經不小了,我和軍勝爬到枇杷樹上,采摘著遠近夠得著的枇杷,采摘的前幾個,我站在樹上就直接把金黃色的枇杷皮剝了,一飽口福,軟軟綿綿、酸酸甜甜的枇杷,汁水充足,肉質細膩,口感特別好。不一會我們就采摘了半筐,但小雨也趕來湊熱鬧,滴滴答答的小雨,淋濕了枇杷,打濕了我們的衣服,看著掛著雨滴的枇杷,更讓人有了采摘不停欲望,大山在雨中更增添了幾許靈氣和神秘,站在樹上向東望去,對過是另一座大山,往山腳下看,兩山間就是新安江,雨中的新安江秀美宜人,
冰雪沒有上山,在山腳下的村民家中等著我們。眼見小雨沒有停得意思,我們籃子里也采摘滿了,看著滿枝頭的枇杷,我們挎著滿滿三籃子枇杷、戀戀不舍、小心翼翼地下了山,到了山腳下冰雪已經走回家了。
我們滿載著豐收的枇杷回到家中,冰雪和她媽媽正在分揀著昨天采摘的枇杷,一籃籃重新分裝。
看到我們滿載而歸。
冰雪說:不錯,采摘的不少,體驗不錯吧,我還擔心你走不好山路呢。
與大山首次親密接觸,感覺很好。
靈氣枇杷新安藏,
三潭孕育化美妝。
雨霧枝頭覓仙果,
成就詩情才俊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