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相思繾綣路不斷(二)
- 陌上花開,芬芳的愛戀
- 梵霏霏
- 1284字
- 2011-10-13 02:25:45
楊寧拂曉接下來并沒有緊鑼密鼓地為慈善會做準備。關掉所有的通訊工具,拖著寧老夫人把現今在S市還保存完好的里弄一條一條的細細地走了個遍。平時走幾步路都要喊累的人,在寧老夫人的陪同下,興致盎然。邊走還邊和寧老夫人拉著家常。
漫步在弄堂的狹窄青石板上,楊寧拂曉仿佛看見某個特別熱鬧場景:孩童的笑鬧聲,小伙子們說笑或打牌聲,老人們閑話家常聲,還有賣冰棍的吆喝聲。又或是雨后的弄堂靜悄悄,閉上眼只聞得空氣中雨水混合著磚土的味道。依稀記得小時被外婆帶出來穿過窄窄的里弄時,穿插在鼻間的各家的飯菜的香味。如今,這些都似乎定格在記憶深處。就算這里曾經再是貧,但是快樂,親切!不像當今的社會,一戶戶被困在鋼筋水泥森林中,彼此間除了冷漠還是冷漠。
那座屬于城市標志性的建筑,對很多人來說都沒有多大的吸引力,包括楊寧拂曉。可是聽寧;老先生曾說過,在那旁邊有棟保存完好的老宅子。最好能住上一晚,享受一下大都市所沒有的寧靜。所以當楊寧拂曉站在老宅子的臺階前,心中不由感嘆:小隱隱于郊,中隱隱于市,大隱隱于潮。那么這是屬于哪個層次呢。
楊寧拂曉牽著寧老夫人的手才要邁上臺階,寧老夫人連說:“囡囡啊,老了。歇會兒,你先看看就是。”
楊寧拂曉搖了搖頭說:“外婆,不急的。我們先不進去,繞到后面的小橋那去,外公講的那里有石凳石桌。到那里歇息去。”看來功課是做了十足十噠。
祖孫二人手挽手便向宅后逛去,果真不遠處,一座小巧卻又不泛精致的拱橋出現在眼前。橋面青石板鋪就,欄桿是看似竹子制作,觸手一摸冰涼,才知曉不過是翠色的琉璃竹,并非真正的竹子呢。扶著欄桿往下看去,一灣清清的溪水緩緩地流動著。溪中不時會發出清脆的水聲,原來是幾尾小魚躍過水面發出的聲響。楊寧拂曉清笑出聲:“外婆,您說,鯉魚躍龍門也就罷了,難道它們也想么?”
寧老夫人看著眼前笑面如嫣的外孫,這個鬼靈精的丫頭哦,此時才像是年輕的小姑娘般,喜怒皆形于色。平時都過于小心,太累。要么就像脫韁的野馬般,總是逮不著個人影。她搖了搖頭,只要這孩子開心就好。
寧老夫人接過劉媽遞上薄墊子,鋪在石凳上。她這把老骨頭可不能著涼,否則怎么陪著她家囡囡一起去參加慈善會啊。是的,她們出來,劉媽與老陳二人是要隨伺在旁的,不然寧老先生會不同意的。再者,陪楊寧拂曉去慈善會的事也是老倆口私下商定的。寧老夫人坐好,就吩咐劉媽取出茶與點心,并招呼楊寧拂曉也過來飲用。
拂曉跑過來摟住寧老夫人的脖子,撒嬌道:“外婆,有您在真好!都知道我這會子最想的事。不像外公,只會說喝酒,吃肉。哈哈!”
寧老先生想起老伴的交代,可不是么。竟然說要拂曉一定要在晚上來壺小酒,然后再要幾坨這里的特色肉。姑娘家家的,還喝酒吃肉,虧他想得出。不過那個肉制作就很不同。五花肉,連皮的,先用料淹制一段時間,然后用粽子葉細細的裹住,麻繩捆上。接下來一口大鍋架在碳爐上,注入泉水,燒開,架上蒸籠,把裹好的肉,放進蒸籠內,慢慢的蒸熟。費時費事啊。吃的時候,混著粽子葉清香的肉,要趁熱用手撕開,然后再配一壺上好的女兒紅,恰是人生一到興事呢。大白天的還是別做這等事,沒得引人越發的讒。
——————————————————
各位,半夜三更的,我用好吃的gou引你們,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