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南北縱雙翼
- 結廬記
- 田易
- 2538字
- 2017-12-21 06:43:37
孫長翎恨聲道:“若非他老人家遭奸人所害,我大魏又豈會裂疆東西,榮光不再?”
宋云頷首道:“不錯,以清河王之英才韜略,若他健在,大魏必不致此,更無高歡、宇文泰今日?!?
孫長翎道:“有宋大人此言,也不枉我等此番救你?!?
趙秉文道:“孫大哥,恕我識淺,適才聽你講北魏,我曾幸蒙陳慶之老將軍垂教,談及天下大勢時,只聽有東魏與西魏,卻不知這北魏……”
孫長翎悵然道:“秉文兄弟不知,我實是鮮卑人。我鮮卑族是由拓跋、達奚、拔拔、獨孤、步六孤等部組成。自道武帝拓跋珪建立大魏以來,征后燕,破柔然,殲后秦于柴壁,敗胡夏于都城,復克北燕、降北涼,一統北方,與南朝互峙,近一百五十年。后來國運式微,皇家不振,紛亂迭起,承祖宗庇佑,天降清河王于我族,正待撥亂反正,重振國威,奈何朝內奸人擅政,奸賊元叉與閹狗劉騰百般忌害后狠下毒手加害清河王,逆賊爾朱兆弒孝莊帝,高歡逼走孝武帝,終致大魏裂為東、西二魏,先人開創的基業……”說罷,潸然淚下。
宋云嘆道:“本官有幸曾與清河王同朝。清河王風神外偉,博涉經史,長于理政,明于決斷,內德淳厚,深得眾心,本官亦是深為折服?!?
趙秉文勸慰道:“孫大哥也不必過于傷懷。我想先人既能于亂世之中百舸爭流,開創基業,我等后輩只要努力,大事亦有可為。”
張虬插口道:“老孫,聽你說來,你們都是鮮卑人,那清河王如何姓元、你又為何姓孫呢?”
孫長翎咳了數聲,答道:“大魏立國之初,拓跋皇室為防子少母壯,母后干政,對被立為儲君的皇子,一直是子貴母死。自生母早年被賜死后,孝文帝由身為漢人的祖母撫養長大,受漢家文化影響頗深,故親政后帶領鮮卑族各部效漢,并改用漢姓。其中,拓跋皇族改為‘元’姓,而我部改為‘孫’姓”。
“哦,原來是這樣?!睆堯跋肓讼?,又問道:“你既是北魏清河王元懌的人,適才你說南北雙飛翼,盡落帝王家,那另一人又是誰?”
孫長翎有些詫異,道:“瞧張大哥也會些拳腳,怎的對武林之事所知不多?”
張虬頓時語塞,訥訥道:“我平日里專心練功,很少出門?!?
孫長翎也不追問,轉口道:“南北雙飛翼,盡落帝王家。所講正是北魏清河王元懌、南梁湘東王蕭繹?!毙诵?,接道:“清河王在世時,有一知交儒士,此人風采絕倫,學識超逸。令人奇怪的是,如此人物,卻籍籍無名,無人識得,但據傳聽他口音似是青州瑯琊人。”
趙秉文聞言心中突跳,暗忖:“又是瑯琊。”忙定下心神,再聽孫長翎說道:“清河王有御賜珍藏佳釀,名為點春露,僅三十壇,平日里絕不用以待客,但只要這儒士來,清河王必取出一壇,二人歡飲暢談,每次俱是酒盡人散,神龍見首不見尾。后清河王薨逝,此人每年必到陵前祭拜。大約十年前,倭國發生內亂,多處土地與海域失守,倭主見華夏動蕩,便遣使者率領國內最強的十名武者,名為朝貢,實則趁機暗中刺探南梁與北魏情報,欲挾勢與實力弱者結盟,一來可借兵回國平叛,二來即使借不到兵,也可借盟約改變與中國的地位關系,進而提高倭主國內威望,再便宜行事。哪知年僅弱冠的南梁湘東王蕭繹聰明燭照,會見倭使時,洞悉倭國陰謀,面對倭使的要挾與武者的挑釁,信手拈起一支毛筆,以書生之姿,不出二十回合便將十名倭國武者悉數擊敗,倭人畏服,狼狽返回。自此,南梁湘東王蕭繹聲名大振,直追當年的清河王。盛名之下,儒士存意前往拜訪。一個月后,返回清河王陵墓,巧遇清河王長子元亶。見到故人之子,儒士遂將自己南梁之行相告。元亶問湘東王是否名如其實,儒士略一沉吟,只說了‘聰鑒特達,才兼文武’八個字。祭拜過清河王,儒士久立于墓碑前不語,后手書‘南北雙飛翼,盡落帝王家’,飄然而去。從此,北魏元懌、南梁蕭繹,兩位皇族超逸之才的聲名在江湖中不脛而走。只是清河王雄才未展,壯志未酬,便英年早逝。”
宋云捋須道:“原來如此。但長翎你適才說是清河王軍下校尉又是何意?”
孫長翎忖思片刻,道:“也罷,宋大人遲早是要知道的,秉文兄弟也不是外人,我便全說了。當年因權臣元叉勢力龐大,清河王早在遇害前數年,便開始暗中籠絡人才,積蓄力量,后來雖為奸人所害,但他苦心孤詣經營的勢力仍在,眾人為繼承清河王復興大魏之志,也為清河王報仇,便共奉一人為首,繼續清河王未竟大業,我便在其中任職校尉。”
宋云大驚:“竟有此事?自清河王薨逝,本官夙夜憂嘆,只道朝中再無柱石,更無力撥亂,豈知竟還有如此勢力。真是天不亡我大魏?!?
孫長翎道:“說來宋大人與我們首領也有些淵源。”
宋云奇道:“貴首領是哪位大賢?清河王之子元亶、元巶皆逝,還有何人能擔此重任?”
孫長翎道:“清河王之女,安德公主元嵐。因公主之才不讓兩位兄長,且公主纖腰裊娜,不會引起元叉等人注意,故清河王遭元叉陷害入獄時,便指定安德公主代為掌管。”
宋云額手稱慶道:“清河王遠見。如此元亶、元巶在朝為明,元嵐在野為暗,兩支勢力榮則俱榮,損則單損。幸得清河王如此周密,如今方能保有你們。大魏幸甚啊?!?
孫長翎道:“正是如此?!?
宋云道:“但我與安德公主素未謀面,何來淵源之說?更勞公主派人親救?!?
孫長翎道:“昔日清河王遇害后,元叉老賊本欲滅清河王滿門,幸得宋大人與數十位大人聯名諫書,打動胡太后,勸阻元叉方罷。”
宋云忙道:“慚愧、慚愧,舉手之勞,何須公主掛懷?!?
孫長翎感到有些氣短疲乏,便對宋云道:“宋大人,我們歇息片刻罷?!庇洲D向趙秉文道:“秉文兄弟,還得勞煩你與張大哥去尋些柴,一天未曾吃東西,著實有些餓了?!?
趙秉文抬頭看看,道:“天色不早了,這樣罷,我去尋柴,胡子張,勞你去找處能過夜的地方。孫大哥有傷在身,不宜過于勞累,我們吃過飯歇息一夜再走不遲。”
待趙秉文與張虬走遠,孫長翎正色對宋云道:“宋大人,你與李大人、譚大人密謀雇兇刺殺高歡之事已然敗露,出使西域前,我們便得到消息,高歡之子高洋下令加害三位大人,也是我們輕敵,未想到敵人竟如此厲害,我接到消息,李大人與譚大人已于三個月前遇害,死因蹊蹺,無證可查,因高歡授意,朝廷已不了了之?!?
宋云頓時如雷轟頂,顫聲道:“李兄與譚兄,已……”
孫長翎點點頭,接著說道:“出使前,我奉命保護大人周全,曾以為會有江湖刺客前來刺殺,待兩個月前我發現陸黯才是謀害大人之人時,心中大急,天幸遇到秉文兄弟,這才化險為夷。想那高歡還不至公然加害,此番回去,請大人速速辭官,然后我們會妥善安置大人?!?
宋云拭淚道:“好,一切便依長翎所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