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5章 點球風波

第三十一回

蘇克遇點球風波

英阿戰傳世名局

歷史長河滾滾,好像七色彩虹,

喜怒哀樂悲恐驚,多少刀光劍影。

群雄爭進八強,有人出局有人贏,

德意桑巴已就位,荷法丹麥緊跟行,

尚有兩席虛等。

書接前文,1998法國世界杯十六強戰進入最后階段,現下已有六隊率先殺入了八強,還剩下兩個名額將在這最后兩場比賽過后明確歸屬。

1998年6月30日,陽光明媚的波爾多沙邦戴爾瑪球場,本屆世界杯第七場1/8決賽開戰,來自東歐的兩支球隊羅馬尼亞與克羅地亞在此狹路相逢。

這兩家在小組賽的表現都相當不錯,羅馬尼亞人曾先后戰勝了強敵哥倫比亞與英格蘭,最終以頭名出線,而克羅地亞隊僅是在提前出線的情況一球小負阿根廷才屈居小組第二。

雙方都是東歐球隊,風格多有相似之處,實力不相伯仲,就不知今日相遇之下哪家會更高一籌了。

一聲哨響,這比賽拉開了序幕。

除了光頭門將斯特萊亞,羅馬尼亞隊場上戰將依然是清一色的黃發黃戰袍,場邊的主教練伊奧丹內斯庫依舊是戴著一頂帽子,只是自從全隊換了這一身行頭后便似乎沒有了贏球運。

羅馬尼亞隊首次以全體黃發亮相的比賽便是小組末戰對陣最弱的突尼斯隊,未料卻被對手先進一球領先大半場后才堪堪扳平,看起來這改頭染發之后的羅馬尼亞人空有亮眼的外表卻好像失去了贏球的感覺

迎面的對手克羅地亞隊今日狀態也是一般,雙方插招換式一板一眼斗的極為平淡,遲遲沒有節奏提速的跡象,導致這比賽也進行地比較拖沓,令現場觀眾都有些犯困了,許是大家在這波爾多溫暖的陽光下難免慵懶而始終提不起精神,找不到狀態。

于是上半場比賽就這么慢慢悠悠耗到了最后一分鐘,眼看雙方就要悶平。

未料想這半場行將結束之際,兩隊卻在中場的纏斗中突起波瀾,克羅地亞人斯坦尼奇右路帶球突破,羅馬尼亞大將波佩斯庫橫身而出把其鏟倒,哨聲當即響起,任意球!

正是這一看似普通的犯規卻成了本場比賽的重要節點。

克羅地亞隊的任意球開向中路又立即直傳對手禁區,正被羅馬尼亞后衛貼身嚴防的蘇克見狀佯裝上前接球吸引防守球員注意力的同時卻是故意漏過,讓這球順利滾入了禁區!

再看蘇克身后正有早已插上待命的隊友7號阿薩諾維奇,卻原來前者那是虛晃一槍,這后者才是真正出招之人!

眼見形勢危險,羅馬尼亞陣中的16號加布里埃爾.波佩斯庫來不及細想,立即選擇近身與對手拉扯起來,阿薩諾維奇并不硬扛,十分老道地借力腳下一軟順勢倒地!

裁判哨聲清脆而響,點球!

克羅地亞9號蘇克當即上前主罰。

但見蘇克右手扶著右臉頰,神色平靜,聞聽哨聲一響,隨即助跑起自己的金左腳把球送入了球門右下角!

1比0!羅馬尼亞門將斯特萊亞判斷失誤,撲向了另一側,克羅地亞隊領先了!

蘇克抬起雙臂便要開始慶祝,孰料還沒等他把手臂完全張開呢便又聽到了哨聲!

卻原來是主裁判認為克羅地亞隊長博班在蘇克罰點球的時候提前闖入了禁區,示意進球無效,立下便要蘇克重新罰這點球!

如此一來,場上場下所有的克羅地亞人紛紛嚷嚷頓起不滿情緒,主帥布拉澤維奇更是一副大惑不解飽受欺壓的表情。

當下這形勢一轉,巨大的壓力便到了要連續第二次主罰點球的蘇克身上。

話說罰點球這事,其實跟俄羅斯輪盤賭差不許多,雖說表面上是在考驗罰球者的技術與腳法,更多則是心理與運氣的較量,縱使如普拉蒂尼,濟科以及巴喬那樣的罰點球專業戶巨星也都有過在世界杯賽場罰失的經歷,今日這蘇克剛剛罰進卻馬上被宣布無效要再罰一次,大喜過后未及釋懷就需再次承受壓力,心情之起伏跌宕可想而知。

倒是斯特萊亞見狀變的興奮起來,開始不停在門線前做著各種看似熱身的動作,實際卻是試圖擾亂蘇克的心態。

斯特萊亞一邊活動一邊冷笑道:來罰便是何必緊張,當年的巴喬不是踢天上了么,昨日那米亞托維奇也踢橫梁上了,所以你倒是踢呀,隨便踢,門柱橫梁均可,踢到哪算哪!

當下這蘇克迅速恢復平靜,無視對手門將的表現再次抬手扶著右臉頰,卻是比方才稍稍手指發力按著自己的頸動脈來安撫心情,深呼一口氣準備再次操刀。

他無視對手的干擾動作,對挑釁話語更是充耳不聞,哨聲一起當即助跑起腳再次如方才主罰時一樣把球送向了球門右下角!

只是這一腳球卻好似速度與角度都不如前次,而斯特萊亞已經判斷準確騰身側撲而去!

二人這兩番較量的勝負便在這轉眼一瞬毫厘之間得以分曉!

那球終還是擦著斯特萊亞的指尖躥入了網底!

1比0!

今日的大屏幕便第二次顯示出了這比分。

罰進點球后的蘇克和克羅地亞眾將倒未過于激動,而是先齊刷刷觀瞧那主裁判的反應,見其示意進球有效才開始放心慶祝,一波三折之下,這球進的終于再無異議。

上半場隨即結束,蘇克頂住壓力兩次罰進點球幫助克羅地亞人領先著比分。

易邊再戰,落后的羅馬尼亞隊依然疲軟,染了黃發的隊員們倒也真似沒了求勝的欲望和進球的能力,伊奧丹內斯庫見狀只得頻頻走馬換將,乃至連隊長哈吉都因發揮一般被他換下了場,而球隊卻更加沒有起色。

領先的克羅地亞人也強不了多少,除了比分上有優勢外場上表現跟對手相比也是半斤八兩。

于是這兩隊就這么忽忽悠悠把下半場比賽時間也耗完了,比分再未改變,克羅地亞隊最終一球小勝。

東歐兄弟異地相逢自是可道一句緣分啊,克羅地亞人小勝對手晉級卻也必須說一聲謝謝啊。

羅馬尼亞隊就此拄著東歐兄弟賣給自己的點球雙拐打道回府,而首次參加世界杯的克羅地亞人終于歷史性打進八強,他們接下來的對手將是德國隊。

至此本屆世界杯八強已落實了七家,只剩下唯一的席位靜待其主。

1998年7月1日,法國世界杯1/8決賽的最后一個比賽日到來,圣埃蒂安的弗魯瓦·吉夏爾球場迎來了兩支競爭最后一個八強名額的球隊。

這便是潘帕斯雄鷹阿根廷與三獅軍團英格蘭。

話說這兩隊的相遇頗有些冤家路窄的意味。

阿根廷隊自本小組一路順風順水三連勝后以頭名突圍,未曾想英格蘭隊因小組賽輸給了羅馬尼亞隊,最后只以小組第二殺進十六強,于是兩家這才撞上。

英阿兩隊之前曾在1962和1966年的世界杯上有過交鋒且都是英格蘭隊贏了球,尤其是1966年在英格蘭本土進行的1/4決賽中,德國裁判克雷特萊恩因為忍受不了阿根廷隊長拉廷的喋喋不休,當時又尚沒有紅牌制度,只得將其趕出了溫布利球場,引發了阿根廷隊員集體不滿,沖突導致的混亂場面持續了10多分鐘。

在1966年世界杯官方紀錄片《目標!金杯》中,甚至就花了10多分鐘不經剪輯將這一沖突如實地記錄下來。

從影像中可以看到阿根廷隊長拉廷似乎因判罰爭議而仗著比裁判高一頭的氣勢來試圖達到申訴或改判目的,然而他錯了,不管有什么理由,在足球場上主宰一切的不是身高和體重而是至高無上的裁判,其實克雷特萊恩原本給了拉廷一次機會但是他沒有珍惜,仍舊不停嘮嘮叨叨才有了之后的被逐出場。

溫布利的混亂場面最后竟然是靠警察出面才維持了秩序,此事也推動了四年后的1970世界杯正式確立了紅黃牌處罰制度。

最終英格蘭前鋒赫斯特攻進了本場比賽唯一進球,這是他在那屆杯賽的第一個進球,也就此開始了他在1966年世界杯的傳奇之旅。

比賽結束之后,英格蘭隊主帥拉姆塞因不滿對手的無禮鬧事之舉而禁止自己的隊員與阿根廷球員交換球衣。

阿根廷人輸球又輸人豈肯吃這啞巴虧,雙方不歡而散后梁子就此結下,在阿根廷媒體看來這一切都是東道主在仗勢欺人,靠不公正判罰贏了比賽。

于是英格蘭與阿根廷之間在足球上的恩怨就這樣開始了。

只是這并未算完,兩家在后來又多了足球場之外可說更加血淋淋的仇恨。

1981年年底,阿根廷的加爾鐵里將軍在經過一場不流血的政變后奪取了政權,上臺不久他就開始秘密策劃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以武力奪取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試圖通過對馬島采取軍事行動來緩解國內經濟政治危機。

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人登陸南喬治亞島并升起國旗,4月2日,加爾鐵里總統下令出兵占領馬島,戰爭正式爆發。

英國最初對阿根廷的軍事行動感到吃驚,但很快就派遣了一支海軍特遣戰斗群來對抗阿根廷海空軍的進攻,皇家海軍陸戰隊也加入了戰斗,在一番激烈的爭奪過后,英軍奪回了馬島的控制權,戰爭就此結束,但是阿根廷至今仍未放棄對馬島的主權要求。

這場戰爭對雙方的政治影響都是巨大的。

阿根廷的戰敗導致了更大規模的反政府運動最后讓軍政府倒臺了,而對于英國來說卻是強烈的愛國主義情緒橫掃全國,加強了以首相撒切爾夫人為首的政府權威,同時幫助英國保守黨贏得了1983年的普選。

雖然這場戰爭中雙方的傷亡并不是很大,在兩國歷史的長河里也很難稱之為主要歷史事件,卻在兩國歷史上都占有了重要的一頁,成為不少書籍,電影和歌曲的題材。

盡管戰爭早已結束,但是仇恨的種子就此埋下,兩個不同半球的國家,兩個被大西洋隔開的民族就此在足球場內外都成了死對頭,后來阿根廷與英格蘭便經常被足球記者們描述成“不共戴天的仇人”。

比如說同一場比賽,同一名球員,雙方得出的結論卻大相徑庭,阿根廷人說他“出色的要命”,而英格蘭人收說他“差勁的要死”,這個他,就是迭戈.馬拉多納。

所有的贊揚與貶低其實都出現在1986年6月22日墨西哥阿茲特克體育場阿根廷與英格蘭之間進行的世界杯1/4比賽中,這是馬島戰爭之后,阿根廷與英格蘭之間的又一場“戰爭”,戰果眾所周知,阿根廷隊2比1獲勝,馬拉多納“頭”頂腳踢進了兩個球。

第一個進球是徹頭徹尾的“反面教材”,當比賽進行到下半場第5分鐘時,英格蘭后衛霍奇在混戰中把球鉤向了自己頭部上空,守門員希爾頓選擇出擊,可阿根廷隊的馬拉多納卻突然從人群中躥出躍起,在希爾頓接到球之前用左手將球隱蔽地擋進了球網,接著沒等裁判宣布進球他就奔跑起來與隊友開始了慶祝。

這下子把希爾頓給氣壞了,他和眾多英格蘭球員一起圍住裁判理論,可是主裁判最終堅持判這個進球有效。

馬拉多納后來在他的自傳《我是迭戈》中洋洋得意道:什么上帝之手,那是迭戈之手!我喜歡這個進球,我感到我在掏英國人的錢包,特別是在馬爾維納斯戰爭之后!

事后英國人當然不爽,紛紛咒罵馬拉多納是“騙子”、“爬蟲”、“偽君子”,紛紛指責比賽的道德標準居然變成了欺騙藝術,欺騙居然已經成為足球運動的一部分。

可是,如果要進行一次民意測驗詢問阿根廷歷史上或過去50年中哪一件事情最令他們感到自豪,恐怕絕大多數阿根廷人會選馬拉多納在這場比賽中攻進的第二個球了,即使英格蘭人也得承認這粒入球堪稱神跡。

馬拉多納在己方半場得球后朝著英格蘭防線長驅直入,連續奔跑盤帶做假動作,使得一個個身材高大、塊頭幾乎大他一倍的英格蘭球員們暈頭轉向,猶如動作笨拙被擊中的重量級拳擊手一般紛紛倒地,馬拉多納卻最終騙過門將希爾頓把球送入了空網!

這就是著名的“連過五人”。

阿根廷作家約翰.卡林在《一尊神的沒落》中說:我們輸掉了戰爭,但在足球比賽中卻打的這幫龜孫子們落花流水,我們看到了馬拉多納是如何在球場上戲弄英國佬的,這是一個偉大的進球!

看球君曰,南美作家果然魔幻現實主義,罵人毫不留情。

英國人的反應倒是有比較紳士者,記者吉米.伯恩斯在他的作品《上帝之手》中描述:馬拉多納得球后把皮球緊緊地貼在他的腳邊向前運行,皮球就像是粘在他的兩腳之上,他快速地穿過英格蘭隊的半場,就像高山障礙滑雪運動員一樣不費任何力氣,不斷前行,繞過一個又一個英格蘭球員,然后瀟灑地擺脫了希爾頓,把球送進網內,英格蘭隊員只能屏住呼吸,目瞪口呆地站在球場上不知所措。

其實后來馬拉多納也終于承認了所謂“上帝之手”確實是他用手打進的一個球,但這個手球也讓很多英格蘭球迷一直不能釋懷。

總之,無論如何,兩家這恩怨算是越來越深了,今日相遇自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正端的是冤家路窄你死我活,眼見的這一場火拼就要上演。

這才是

自古英阿恩怨深,

溫布利曾鬧糾紛。

馬島一戰結仇恨,

血債輩輩記在心。

上帝之手惹爭論,

連挑五將驚世人!

如今狹路逢此處,

定是激戰何多問?

伴隨著主裁判一聲哨響,本屆世界杯第八場1/8決賽開始了......

欲知后事且看下回

小歐文奔襲揚名

任意球經典上演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铅山县| 定结县| 阿合奇县| 新源县| 如东县| 苍梧县| 米林县| 锡林浩特市| 成安县| 南川市| 兴隆县| 丰宁| 安平县| 盐城市| 永登县| 高淳县| 铜川市| 曲阜市| 南木林县| 揭阳市| 井冈山市| 浦江县| 克拉玛依市| 贞丰县| 龙门县| 泗阳县| 瑞丽市| 滕州市| 淮阳县| 芮城县| 深圳市| 襄垣县| 武穴市| 宝丰县| 天台县| 九寨沟县| 顺义区| 灵台县| 洪江市| 巴林左旗| 奈曼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