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年羹堯陳年舊案
- 還珠續編
- 都市放牛1
- 1766字
- 2025-06-23 21:08:03
永琪來到揚州知府府衙,特意問起李思名的案子,知府不知道永琪為何問起,也不敢多問,就把案子講解了一遍,案子說起來也不復雜,揚州城南有戶張生,家里有舊房屋需要出售,因為房屋自古至今,都是一筆不菲的財產,雖然已經老舊,卻也非普通人所能買的起,因此一般就是找錢莊借,正常的話,找錢莊借錢給房主,得了房子之后,老老實實還錢莊的錢就是,可有人卻看到了發財的機會,舊房屋明明沒有人買,就有黃牛連哄帶騙,或者有人就是自愿當假買主,他們之中,有些是見識淺薄,容易受騙的,有些是無所事事,沒有經濟來源的,有些就是得了絕癥,命不久矣的,有些是明知故犯的,總之,不一一列舉。本來市值200萬貫房屋,是大多數人默認的價格,但具體價格,有專門的評估商會,明明最多市值200萬貫,估價卻多出市值一大截,比喻350貫或更多,然后買通錢莊的內鬼做假賬,同意放貸,錢莊為了穩妥起見,估價350萬貫,實際放貸300萬貫,拿到這300萬貫現錢,參與其中的人出力大小分錢,或者分贓不均,黑吃黑,總之就是不還錢莊錢了。
參與此案的一共8人,其中年齡最小的是李思名,他卻是扮演一個關鍵的角色,大多數人的罪證都證據充足,李思名自稱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人忽悠在一份合同上簽名,具體操作,他一無所知,分到的錢財也是最少,才一千貫,即使是一千貫,如果是明知故犯,也是可以判三四年的,一旦判刑,那么對于他往后求取功名,幾乎無望了。
夜里永琪依然下榻在府衙,閑談之際,永琪有意無意之間,拐彎抹角地向知府詢問一些關于乾隆早年揚州之行的事情上來,知府怎知永琪的真實用意,盡自己所知,和盤托出,據江知府所言,雍正三年,大將軍年羹堯被貶杭州,雍正欲治年羹堯死罪,一些大臣附和,當時還是寶親王的弘歷力排眾議,以為年羹堯罪不至死,為此還親自來到杭州見年羹堯,途經揚州,下榻府邸,故而有些事情知府是知情者,永琪在心里面其實是更想知道一些關于額娘愉貴妃的事,但又不好明說,只能旁敲側擊。
知府談興正濃,順帶又講出了一個發生在雍正初年震驚朝野的大案,主角便是當時功高蓋世,權傾一時,官至四川總督、川陜總督、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顯爵集于一身的年羹堯。
雍正能夠坐上皇位,離不了年羹堯和另外一個大臣隆科多的鼎力相助,各皇儲爭奪皇位時,他利用自己的精明才干,不時向主子出謀獻策,奔波游說,深受青睞,更使主子高興的是,年羹堯還將自己的親妹妹獻給他作了王妃,以示忠誠,那時,主仆二人曾經發誓,生死不負。
雍正即位之后,年羹堯更是倍受倚重,和隆科多并稱雍正的左膀右臂,享譽朝野。
年羹堯的失寵和繼而被整是以雍正二年十月第二次進京陛見為導火線的。在赴京途中,他令都統范時捷、直隸總督李維鈞等跪道迎送。到京時,黃韁紫騮,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員跪接,年羹堯安然坐在馬上行過,看都不看一眼。王公大臣下馬向他問候,他也只是點點頭而已。
更有甚者,雍正召見大獲全勝返京回朝的士兵,看著他們盔甲在身,十分不便,雍正為顯示皇恩,下令這些士兵脫下盔甲,卻無一人響應,最后年羹堯一聲令下,這些士兵才把盔甲脫下,這些話和這些事犯了千古大忌,大大刺傷了雍正的自尊心。
雍正三年三月,出現了“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所謂“祥瑞”,群臣稱賀,年羹堯也上賀表稱頌雍正夙興夜寐,勵精圖治。但表中字跡潦草,又一時疏忽把“朝乾夕惕”誤寫為“夕惕朝乾”。雍正抓住這個把柄借題發揮,解除年羹堯川陜總督職,命他交出撫遠大將軍印,調任杭州將軍。
年羹堯調職后,內外官員更加看清形勢,紛紛揭發其罪狀。雍正以俯從群臣所請為名,盡削年羹堯官職,并于當年九月下令捕拿年羹堯押送BJ會審。十二月,朝廷議政大臣向雍正提交審判結果,給年羹堯開列92款大罪,請求立正典刑,雍正四年,叱咤一時的年大將軍以身敗名裂、家破人亡告終。
以上基本屬實,意想不到的是,而作為皇儲的寶親王弘歷(乾隆),卻對年羹堯抱有很大的同情,他堅持認為像年羹堯這樣難得的名將應該留下來應對西北的戰事,此事來自于《永憲錄》之《續編》的記載,當時朝中無人敢對年羹堯事件發表真實看法,只有弘歷一個人敢這么說,只是最終還是未能挽回年羹堯的性命,
話說永琪翻看了李思名卷宗,暫未發現可疑之處,考慮到他還年輕,又考取秀才,便提出讓知府酌情考慮,早日結案,知府敢有不從,便吩咐刑名師爺,這般如此,如此這般,案上一點墨,民間千點血,既能殺人,也能救人,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