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羅馬與迦太基的交鋒 (2)
- 人類的故事(中小學生必讀叢書)
- 房龍
- 4142字
- 2013-08-02 23:39:53
在古希臘,每當某個城市遭受危險時,所有外族居民總是迅速地帶上行李逃跑。在他們的眼里,這兒只不過是他們的一個臨時寄居的場所而已,因為不斷地向主人繳納稅款,才得到他們一點點毫不情愿的施舍,憑什么要冒著生命的危險去捍衛對自己沒有一點好處的城市呢?恰恰相反,一旦敵兵攻到羅馬城下,所有的拉丁人都會一同地拿起武器,全力奮戰,因為他們共同的領土正在面臨危難。他們當中有些人可能居住在100英里以外,也有的一生都未曾看見過羅馬的城墻和圣山,即使這樣,他們也仍然把羅馬視為自己真正的“家園”。
沒有任何失敗和災難能動搖他們對羅馬城的忠心。在公元前4世紀初時,野蠻的高盧人來勢兇猛地闖進意大利。他們于阿里亞河附近將羅馬的軍隊全部擊潰,聲勢浩瀚地要向羅馬進軍,想最終奪得這座城市。他們猜想羅馬人可能會主動出擊,于是采用屈辱求和的奸計。他們悠閑自得地等待回音,等了很久,什么事情都沒有發生。沒過多長時間,高盧人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陷入了羅馬的包圍之中,四周充滿了殺氣,而對緊閉的城門,他們根本無法使供求得到滿足。在這種困境下,高盧人支撐七個月后,終于忍受不了饑餓和身陷異鄉的恐慌感,只能狼狽地撤退了。羅馬人實行的以平等原則接納外族人的政策不僅使他們在戰爭時取得巨大成功,也為他空前絕后的強盛奠定了堅固的基礎。
最初的交戰
從上述羅馬歷史的簡單描述中我們很容易看出,羅馬人的建立健全國家的偉大理想與迦太基式的理想,有著相當大的差距。羅馬人依賴的是一批“平等的公民”間的團結而真誠的合作,共同捍衛自己的城市。而迦太基人則是沿襲舊的埃及和西亞的模式,要求他們的屬民無條件地服從,因此這些服從是極不情愿的。當達不到這種要求的時候,他們就會按照典型的商人思維,花錢雇傭一些職業軍人替他們作戰。
現在你應該能夠理解,為什么迦太基人會畏懼這個睿智而強大的敵人,為什么他們寧肯找一些不值得一提借口來煽動戰火,趁機把這個危險的對手扼殺于搖藍之中!
可作為成熟穩重的商人,迦太基知道莽撞行事往往會適得其反。于是他們提出建議,將各自的城市在地圖上分別畫一個圓圈,表示自己的“勢力范圍”,并且還要承諾互不侵犯對方的利益。這個協議很快達成了,然而也同樣迅速地被撕毀了。當時,美麗富饒的西西里島在一個軟弱腐敗政府的統治下,無疑成了外來入侵者的美食,于是迦太基和羅馬便同時把自己的軍隊派往了那里。
這場戰爭一共持續了24年這久,這場戰爭被稱為歷史上第一次著名的布匿戰爭。首先是海面上的短兵相接,起初,英勇善戰的迦太基海軍將領將新建不久的羅馬艦隊輕而易舉地摧毀后,依舊沿用舊的海戰法,迦太基的戰船不是猛撞羅馬的船只,就是從敵艦的側面發出猛攻,使敵軍船漿折斷,再用亂箭和火球殺死那些倉惶失措、沒有退路的水手。然而,羅馬偉大的工程師發明出一種帶有吊橋的戰船,使那些擅長肉搏的羅馬士兵能順著吊橋沖到對方的船只上,快速地殺死迦太基的弓箭手。這樣一來,迦太基取得海戰勝利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在米拉戰役中,羅馬人重重挫敗了迦太基的艦隊。迦太基人被迫求和,從此以后,西西里就納入了羅馬帝國的版圖。
又過了23年,兩國再次發生的爭端。羅馬人為開發銅礦而占據了撒丁島,迦太基人為尋找白銀將整個西班牙南部占為己有,兩大強權就這樣變成了近鄰。羅馬人極不愿意與迦太基人為鄰,于是他們派軍隊翻越比利牛斯山,監視迦太基軍隊的一切動向。
戰爭的舞臺已經搭建好了,只差一個小小的火星來點燃兩國間的第二次戰爭了。一個獨立的希臘殖民地再次成為戰爭的導火索。迦太基人首先圍困了西班牙東海岸的薩貢特,于是薩貢特人無耐向羅馬求救,像往常一樣,羅馬人還是那么樂于助人。元老院答應要派遣軍隊,可是組織遠征軍就耗費了很長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里,薩貢特淪陷了,整個城市就這樣被迦太基人摧毀了。這一舉動激怒了羅馬人,元老院決心向迦太基宣戰。他們派遣一支羅馬軍隊跨越阿非利加海,在迦太基領土附近登陸。另一支軍隊負責控制占領西班牙的迦太基部隊,阻攔他們救援的去路。這是一個完美的計劃,人人都盼望著最后的勝利,甚至有的人已經在暢談戰后的狂歡盛宴和分享戰利品了。然而,諸神卻不希望羅馬人能如此順利地獲勝。
偉大的漢尼拔
公元前218年秋天,肩負攻擊駐守在西班牙的迦太基軍隊的羅馬軍團出發了,離開了意大利,羅馬人正焦急地等待著勝利消息,然而事事正好相反,他們等來的卻是一個恐怖的噩耗,很快就蔓延了整個波河平原。開始是一些粗莽的山民,他們散布了一個難以置信的故事,他們說,有數十萬的棕色人牽著一種怪異的野獸,每一只野獸都有房子那么大,突然浮現在比利牛斯山的云朵之中。他們現身的地方就在古格瑞安山隘,早在幾千年前,赫爾克里斯曾楷趕著他心愛的格爾揚公牛經過此地,從西班牙趕往希臘。不久,一望無際的逃難者一下子擁至羅馬城前,他們衣衫襤褸,面無血色。羅馬人從他們那里知道了更多更詳細的內容。哈米爾卡的兒子漢尼拔,統領著90000步兵、9000騎兵以及37頭氣勢洶洶的戰象,已經翻越了比利牛斯山,在羅納河畔,他擊垮了西皮奧將軍率領的羅馬軍隊,又率領軍隊成功地翻越了10月時節、冰天雪地的阿爾卑斯山。后來,他與高盧人聯盟,擊敗了試圖渡過特拉比河的第二支羅馬軍團。現在,漢尼拔正在試圖圍困住普拉森西亞,那是一個連接羅馬與阿爾卑斯山區行省大道上的北方重鎮。
元老院為此感到非常震驚,表面卻沒有流露一絲恐慌,仍然像平常一樣冷靜、精力充沛地忙碌著。他們隱瞞了羅馬軍隊慘敗的消息,又派遣了兩支裝備齊全的軍團前去阻擊漢尼拔。在特拉美諾湖邊的一條狹長道路上,英勇善戰的漢尼拔突然率領軍隊撲向羅馬的援軍。亂了陣腳的羅馬軍團拼死抵擋,但是漢尼拔早已占據了先機。特拉美諾湖一戰,使所有的羅馬軍官和大部分士兵死在戰場上。這次,羅馬人再也沉不住氣了,他們眾說紛紜、惶恐不安,只有元老院鎮定自若。羅馬組建起第三支軍團,委任給費邊·馬克西墨斯統領,并授予他“拯救國家的需要”的榮譽稱號,掌握采取行動的大權。
費邊知道漢尼拔是一個相當危險的敵人。為了不使全軍覆沒,他付出了十二萬分的小心。更何況他手下全是些沒有經過嚴格訓練的新兵,這些已經是羅馬能夠組織起來的最后一批士兵了,他們根本不是漢尼拔手下那些身經百戰的老兵的對手。因此,費邊小心翼翼地避免與漢尼拔發生正面交鋒。他憑借對地形的了解,尾隨在漢尼拔軍隊,燒掉所有可以食用的東西,并且摧毀道路和橋梁。他還趁其不備襲擊迦太基人的小部隊,采用的是一種令敵人感到困擾和極其痛苦的游擊戰術,以此不斷削弱漢尼拔軍團的士氣。
即使是這么完美的戰術也不足以安慰深受恐懼折磨的羅馬人民。他們躲藏在羅馬的城墻中避難,整日膽戰心驚,希望獲得一場大捷以徹底消除他們的恐懼。他們高聲呼喊著“行動”,必須采取迅速果斷的行動。在這片一浪高過一浪的呼聲中,一位名叫瓦羅的人民英雄,也就是那個四處發表激昂的演說、鼓吹自己比年弱多病、行動緩慢的費邊要高明千百倍的家伙贏得了人民的青睞。而可憐的費邊卻早就被加以“延緩者”的綽號,遭到全體羅馬人的鄙視,就這樣,瓦羅在群眾的歡呼聲中成為了羅馬軍隊的新任總司令。公元前216年,瓦羅在指揮康奈戰役中,羅馬軍團遭到了有史以來最為慘重的失敗,七萬多人被殺,漢尼拔一舉成為意大利的主宰。
現在漢尼拔可以直接殺入羅馬了,他從亞平寧半島的一端殺到另一端,猶如開辟新領地一樣簡單。大軍所經過的地方,他都傾盡全力宣稱自己是“把人民在羅馬的壓迫下解放出來的救世主”,并號召當地人民加入反抗羅馬的戰爭。這一次,羅馬實行的善政再次結出了珍貴的果實。自稱為“解放者”的漢尼拔虛偽地稱自己是人民的朋友,可是他發現得到解放的人好像一點兒也不領情。他遭到人民的反對和抵抗,再加上勞師遠征、與敵國苦戰,給養和兵員幾乎斷了供應。漢尼拔非常清楚自己的艱難處境,他派遣信使返回迦太基,希望能得到裝備和士兵方面的供應。可惜的是,迦太基無力提供這兩樣給他。
就這樣,經過長期的不斷勝利,漢尼拔發現自己反而陷入了那些已經被征服了的國家的重重包圍之中。曾經有段時間,局勢好像有些好轉的苗頭。他的兄弟哈士多路巴于西班牙擊退了羅馬軍隊,很快就能越過阿爾卑斯山向漢尼拔增援。他派信使南下,告訴漢尼拔他將要來增援,并讓漢尼拔派遣一支軍隊前去臺伯河平原接應。但是非常不幸,信使落入了羅馬人的手里,漢尼拔無奈只能等待著兄弟的消息。直到有一天,哈士多路巴的頭顱裝在一只精心準備的籃子里,被送到漢尼拔的營帳前時,他才意識到增援自己的迦太基軍隊已經全軍覆沒了。
自從殲滅了哈士多路巴以后,羅馬將軍小西皮奧輕而易舉地將西班牙重新占為己有。四年過去了,羅馬人做好了對迦太基發動致命一擊的準備了。漢尼拔被迦太基緊急召回,他渡過阿非利加海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想要組織迦太基城進行嚴密的防御。在公元前202年,扎馬戰爭中,迦太基的軍隊以失敗告終,漢尼拔逃到提爾,再轉至小亞細亞,盡力說服敘利亞人和馬其頓人一起反抗羅馬。他在這些亞洲國家中煽動的效果很不明顯,反而給羅馬人創造了一個向東方和愛琴海世界發起戰爭的借口。
漢尼拔變成了一個失去家園的逃亡者,被迫流亡各地,身心的疲憊和渺茫的前途深深打擊著他。他終于明白了,自己的宏圖大志已經到了盡頭。他熱愛的祖國迦太基在戰爭中慘敗,不得不屈服于羅馬換回和平。迦太基的全部軍艦都已沉入海底,并且失去了海軍軍隊,在沒有得到羅馬人的許可情況下,他們沒有發動戰爭的權力,他們還不得不向羅馬支付巨額戰爭賠款,在沒有光明的歲月里一年一年地償還。生命的航帆失去了方向,公元前190年,漢尼拔便服毒自殺了。
40年后,羅馬人再次進攻,向迦太基發動了致命的一擊。在漫長而艱苦的三年時間里,生活在腓尼基殖民的人們頑強地反抗著。最終,他們忍受不了饑餓,被迫投降。戰爭中幸存的少量男人和婦女被羅馬人賣作奴隸,整個城市被焚毀了。倉庫、宮殿、兵工廠籠罩在熊熊的火焰中,這場大火持續了兩個星期之久。他們對著烏黑的殘城施加了最惡毒的詛咒,后來羅馬軍隊全部回到自己的國家,盡情地享受他們隆重的慶典去了。
隨著迦太基的顛覆,地中海在后來的1000年中成為了歐洲的內海。可是當羅馬帝國滅亡的時候,亞洲就展開了一次試圖奪得這個內陸海洋控制權的嘗試。至于具體的情況,我將在講到穆罕默德的故事時告訴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