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城墻和大炮
- 群星閃耀(中小學生必讀叢書)
- (奧)斯蒂芬·茨威格
- 2418字
- 2013-08-02 23:39:53
現在的拜占庭,只剩下城墻,這是它的唯一可依靠的力量了。那個昔日版圖曾橫跨幾大洲的拜占庭,那個偉大而又美好的時代只停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今天它留給拜占庭的遺產,僅僅是它的城墻而已,僅僅如此。這座呈三角形的城市,在它的底部布置著三道防線;沿著馬爾馬位海和金角灣的岸邊是它的兩條斜邊,在這里,比較低矮的石頭圍墻始終非常堅固;而朝著大片開闊地的那一面,即所謂的狄奧多西(狄奧多西二世,東羅馬帝國皇帝,于408年至450年在位,期間修筑了拜占庭堅固的城墻。)城墻,這是一座巨大的壁壘型的城墻。早在他之前,君士坦丁早已嗅到拜占庭未來的危險,所以把城墻用大方石圍了一圈,在他以后,查士丁尼(查士丁尼一世,東羅馬帝國皇帝,于527—565年在位,期間經濟改革內政,并且非常重視法律文獻的整理和匯編。
)又擴建和加固了城墻。而狄奧多西二世是真正建立起主體防御工事的人,他修筑了七公里長的城墻。今天這些爬滿常春藤的殘余遺跡,依然可以證明當年石塊的堅固。這座城墻氣勢雄偉,用平行的兩層和三層建筑起來的,上面還有凹形的眼口和雉堞,前面建有護城壕,還有方石壘起的堅固瞭望樓守衛著。一千多年來,歷代皇帝都不忘對他進行加固和重修,因此,它也就成了堅韌無法攻克的標志。這些用石塊筑成的堅實壁壘,蠻族部落蜂擁而至的拼命進攻和土耳其人的人海戰術都曾對之無可奈何,飽受它的無情嘲弄,現在,那些迄今發明的一切戰爭工具,又同樣遭受其嘲弄。攻城用的撞槌猛撞到墻上,它巋然不動;不管是羅馬式的攻城槌還是新式的野戰炮和臼炮都只能對這屹立的城墻兀自嘆息。這座狄奧多西城墻就像一個傳奇,因此,沒有一座歐洲城市比君士坦丁堡有更好和更堅固的保護了。
現在,穆罕默德比誰都更能體會這座城墻的厲害。幾個月來,毋寧說幾年以來,他夜不能寐,甚至在夢中還在惦念著,如何才能摧毀這不可摧毀的城墻、攻克這不可攻克的城墻。許多圖樣、量尺、敵方工事的草圖堆放在他的桌子上。城墻內外的每一處小丘、每一塊洼地、每一條水流,他都知道。他和他的工程師們一起把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得十分周詳,但是失望依然不可避免,他們所有人的計算都顯示了這樣一個結果,那就是如果使用現有的臼炮,他們是無法摧毀這座狄奧多西城墻的。
要對付這座難以攻克的城墻,必須發明一種新的重炮,此外沒有別的任何辦法。也就是說,必須制造更大的臼炮!必須制造一種新型火炮,要比迄今在戰爭中使用的火炮炮筒更長、射程更遠、威力更大!還必須制造一種比迄今的石彈更重、更有攻堅力和摧毀力的,用更堅硬石頭制成的彈頭!穆罕默德表示,要不惜任何代價制造出這種新型的進攻武器。
不惜一切代價,這種信念本身就會激起無窮無盡的創造力和推動力。所以,在宣戰之后不久,有一個男子要求覲見蘇丹。這個人叫烏爾巴斯,有時又名奧爾巴斯,是一個匈牙利人,他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創造性且經驗最豐富的鑄炮能手。盡管他是基督教徒,在前不久還剛效勞于君士坦丁皇帝,但是他希望能在穆罕默德這邊,為自己的精湛技藝獲取更高的報酬和更有獨創的使命。于是他向穆罕默德稟告說,倘若能給他提供無限的經費,那么他就能鑄造出一種至今世上前所未有的最大火炮。他的希望沒有落空。要知道,蘇丹如同任何一個被固執的念頭迷住了心竅的人,至于錢的代價他已不再計較。
他馬上就答應并派給他工人,應他所求,要多少給多少,同時成千輛的車子被派出,負責把礦砂運到亞得里亞堡。三個多月的時間過去了,鑄炮工人不停歇的努力,終于制成了一個黏土模坯,這個黏土模坯是采用秘密的淬火方法,現在,只等著用火紅的鐵水進行澆鑄了。這道激動人心的工序也順利地完成了。大炮已經造好。這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炮筒——這個從模具里脫坯而出并且進行了冷卻的巨大炮筒。緊接著,進行了第一次發射試驗,不過在試驗以前,穆罕默德先派出他的傳令兵跑遍全城,去提醒那些懷孕的婦女當心。然后,伴隨著一聲炸雷般的聲響,從閃電般發亮的炮口噴涌而出一顆巨大的石彈,一堵城墻一下子就被炸得粉碎。穆罕默德欣喜若狂,馬上下令用這種特大尺寸的大炮,重新裝備全體炮兵。
看來,這一門巨大的“投石器”已經制造成功,后來希臘的著述家們才心有余悸地把它稱之為大炮。不過,盡管這門大炮已經建造成功,但是,更困難的問題的是:如何才能把這種像巨龍似的鑄鐵怪物拖過整個色雷斯(色雷斯,古地名,巴爾干半島的東南部,歐亞大陸的連接點。),運到拜占庭的城墻跟前呢?為此,開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苦難歷程。被動員起來的全民全軍,花了足足兩個月的時間,才拖來這長脖子、硬邦邦的龐然怪物。為防止這寶貝遭到襲擊,先是派出一隊一隊的騎兵在前面開道巡邏。隨后,為了能隨時把崎嶇不平的道路鏟平,數百、也許數千名的工人,進行夜以繼日的挖土和運土工作,以便運送這沉重無比的大炮。運輸幾個月之后,這些道路又會被損毀得不成樣了。一輛有防御裝置的巨車被五十對平列兩行的公牛拖著。
巨車的所有輪軸上均勻地承擔著金屬炮筒的重量,這正好像從前把方尖塔(方尖塔,古埃及特有的一種建筑物,四方柱形,用整塊花崗巖制成,通常成對地聳立在巨大的廟殿門前,是崇拜太陽神的象征之一。)從埃及運到羅馬去一樣。此外,還有兩百名壯工,始終從左右兩邊,扶著這個由于自身重量而晃晃悠悠的炮筒。同時,五十名車匠和木匠馬不停蹄地忙著更換滾木、給滾木涂潤滑油,對支架進行加固,搭造橋梁。可想而知,這樣一支龐大的運輸隊,唯有像老牛邁步似的,用最緩慢的速度才能越過山嶺走過草原。村落里的農民見到這鐵鑄的怪物感到非常驚奇,在它面前劃著十字,因為這看起來像一群仆人和教士把一尊戰神從一個國家運到另一個國家。不過,沒有過久,大家見怪不怪了,因為又有好幾個這種出自同一個模坯的鐵鑄怪物,用同樣的方式被人從眼前拖過去。人的意志是如此強大,再一次使不可能的事情變成為可能。現在,已經有二十或三十個這樣的碩大物體向拜占庭張著黑色大口,東羅馬帝國皇帝的千年城墻和新蘇丹的新大炮之間開始了一場較量。重炮隊從此載入了戰爭的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