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 拿破侖傳(中小學生必讀叢書)
- 埃米爾·路德維希
- 4975字
- 2013-08-02 23:39:52
年輕的少尉,憑借他的直覺,選擇要讀的書籍。他所讀的書目有炮兵學、攻城戰術,柏拉圖的《 理想國 》,波斯、雅典以及斯巴達憲法,英國史、腓特烈大帝作戰史、法國財政史、埃及史及迦太基史等。讀書時,他不是隨便地瀏覽,而是字斟句酌地閱讀和研究。現在,我們還可以找到拿破侖當初的讀書筆記,數量之多,令人驚嘆,大約有四百頁。這里面不僅有撒克遜七頭政治的地圖,三個世紀的帝王表,而且有古克利特島的競走,有哈里發[4]的統治年代,甚至有那些騎兵的日常生活,以及他們家室的不軌行為。
拿破侖曾摘錄了雷納爾的一段話:“因為埃及跨兩大洋,位于東西交界處,所以亞歷山大認為,世界帝國之都應該建在這里,這樣,埃及將作為世界經貿的中心。由此可以看出,如果要統一亞、非、歐,那么埃及將是其中的關鍵。”時過三十年,拿破侖仍將這段話熟記于心。
此時,他已經動手寫作,其中有十多篇文章和設計方案。內容有如何布置炮位,自殺論,王權論,科西嘉等。就連當時最受歡迎的盧梭的作品,也不得不讓位于拿破侖。拿破侖曾摘錄盧梭對于人類起源的觀點(記載在《 論人類不平等之起源與基礎 》里),但他卻在筆記中寫道:“這些都是騙人的東西,我一句話也不會相信。”為此,他還寫下了滿滿兩頁的反對意見:“第一,最初的人類是群居的,不是四處放牧流浪。第二人口增多后,那些胸懷大志的人們,逐漸成了眾人的領袖,他們主宰著這個群體。”
拿破侖的心思,始終沒有離開過故里科西嘉。他為了科西嘉的人民能夠重獲自由,在一篇文章中寫道:“看看吧,什么人在這里信口雌黃!竟然把禁止人們去掙脫枷鎖說成是上帝的旨意!如果這是真理的話,那些謀權篡位的小人,豈不都成了上帝的保護對象!幸好,他們如果以失敗告終,是要被殺頭的。擦亮我們的眼睛吧,每個國家的人民都有權力驅逐外來的入侵者!科西嘉人同樣擁有這至高無上的權力……因為這是正義的斗爭,當初,我們能夠掙脫熱那亞的枷鎖,今天,我們同樣能夠把法國佬驅逐出境!”解放科西嘉,統治整個世界,這是拿破侖不滅的夢想。他說:“只有工作再工作,除此之外,沒有什么可以讓我感到快樂。甚至我連襯衣都是每周才換一次。我覺得身體有些不舒服了,連睡眠也很少……每天只吃一頓飯。”
在很多人眼里,拿破侖是個天生的數學家。他喜歡用數字去研究軍事,另外,他也在考慮如何在科西嘉島建筑炮臺,如何部署軍隊。不過這一切,都還僅存于他的腦海里。但是,他在地圖上已經畫出了自己的規劃,一張張的地圖,就是他的未來!他在喧囂的咖啡廳的閣樓里,不停地思索著,終日埋頭苦讀,大量地摘錄英國國會簡報中的演說詞。在他的最后一本筆記本的尾頁中寫道:“圣赫勒拿,大西洋中的小島,英國殖民地。”
不久,母親萊蒂齊婭給他來信了。告訴他家里失去了經濟來源,已經難以維持生活,而約瑟夫又沒有工作,希望他能夠為家里分憂。拿破侖接到信后,毫不猶豫地請假回家。他再次踏上了魂牽夢繞的故國,心中如大海般波濤洶涌。他在日記中寫道:“周圍的人群熙熙攘攘,而我卻形單影孤,我回來了!我要在此實現我孤獨的夢想。這里,將給我第二次生命。故鄉啊,離開你多年的兒子終于回到你的身旁!我感到興奮無比,能夠再次看到自己的同胞!為什么?我難以擁有快樂,為什么人生會不如意?我的祖國啊,是因為你失去了自由和尊嚴!我的骨肉兄弟,被異族統治!往日科西嘉人的歡樂,隨著自由的消失而逝去。可惡的法國佬!你們剝奪了我們的幸福,敗壞了我們的道德!可是,眼睜睜地看著親人被欺負,我卻無能為力。我還有什么面目活在世上?如果不能夠擁有自由,活著已經變成了我的恥辱,為此,我每天在痛苦中煎熬,一切都變得令人憎惡。”
三、革命爆發
不久,拿破侖當上了炮兵中尉。這樣在科西嘉過了一年,由于貧困,他總覺得生活暗淡無光。于是,休完假期后,他沒有回瓦侖斯,轉路去了奧松。因此,他的人生發生了變化。因為,在這里,他得到了新上司的賞識。將軍發現這個年僅十九歲的中尉學識淵博,于是把閱兵場上的工程交給他負責。他自己曾說:“這項工作做起來很是艱難,需要大量的計算。在最后的十天里,我和那兩百人一起日夜不停地干。也許,正是這不尋常的工作,使得一些上司開始對我產生嫉妒。他們為自己沒有得到這么重要的任務而心理不平衡。”
為此,他再次陷入郁悶之中。他在日記中寫道:“日子在平淡無奇中度過,何時才能升到上尉呢。等我再次回到島上,人們會因為我接受了法國人的薪金而看不起我。不過,我最終將長眠在祖國的懷抱里。這是法國佬不能剝奪的權利!我的自由之夢,何時才能實現啊?如果連強大的法蘭西都不能擺脫貴族的枷鎖,無法根治貪污受賄這些不正之風,那么可憐的小科西嘉,又有什么能力來擺脫法國的統治呢?”
此后的日子里,拿破侖靜觀時局,養精蓄銳,把精力都投入到寫作和數學上。一七八九年,一切好像冥冥中有著定數一樣,處處蘊藏著力量,局勢一觸即發。六月,沉郁多年的拿破侖感到復仇的日子近在眼前!他把自己的作品《 論科西嘉散札 》寄給流亡中的保利,他在信中寫道:“將軍!我出生于祖國危難之際……耳旁同胞的呼喊和呻吟此起彼伏……入侵者打破了他們所有的夢想。屈服換來的是什么?除了被奴役還有別的嗎!那些入侵者為了給自己的強盜行徑辯護,對您惡語相加……我每每聽到這些,就會覺得全身熱血沸騰,我要揭露他們真實的嘴臉!我要把恥辱送到那些敗類身上……雖然我還年輕,但我對真理的執著不變,對祖國的愛始終不渝。將軍,我斗膽請求您能見我一面,這將使我信心百倍。”
從這封信中,我們可以看到面貌一新的拿破侖,他已經不再低沉郁悶。他在信的開端強調了“我”字,無限的自信都在一個“我”字中不言而喻了。在結尾處,他卻文風突轉,改用謙卑的語句,提起兩家舊日的情誼,希望得到保利的呵護。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在信中措辭得當,彬彬有禮,但本性中的強硬與蠻橫卻絲毫沒有改變!
保利接到拿破侖的信后,對他的傲慢頗有微詞,在回信中委婉地打擊他說:“青年人要以謙為貴,不要妄圖左右歷史。”這封信寄出一個月的時候,拿破侖已經在親自書寫歷史了。他和士兵們一舉攻占了巴士底獄!在駐防城鎮里,民眾發動起義,拿破侖指揮其炮隊向百姓射擊。這是他第一次開槍,他將全部精力投入到鎮壓暴民的斗爭中;因為暴民在他眼里是不值得可憐的,就像他看不起貴族一樣。他在內心深處想著:這不過是外國人的內戰,讓他們打去吧。“科西嘉的時刻到了!”此時,拿破侖的思想處于瘋狂的癲峰!他抑制不住自己,請假!回國!
四、嶄露頭角
拿破侖再次登上了科西嘉小島,不過,此時的他已經今非昔比。他帶來了自由、平等、博愛的新思潮。他為同胞們這二十年來所受的壓迫而不平,難道他們就沒有自由的權利?那些統治者只知道奴役,根本不會理解島國上的居民!沒錯,這個年輕人,不久前還靠著貴族頭銜而接受法蘭西國君的教育資助,但這又算得了什么呢?法國國君又能如何?最終,人民都是要自己管理自己的!如果已經覺醒的新法蘭西能夠自治,那么被老法蘭西所奴役的科西嘉,同樣有權自主!“同胞們,該醒悟了!讓我們拿起武器!佩戴上新時代的紅帽章!看看巴黎,讓我們也組織出自己的軍隊!從統治者手中奪回政權,我——一個年輕的炮兵軍官,愿意充當你們的領袖!”
這就是二十歲的拿破侖,臉上缺乏血色,灰藍的眼睛里透著冷峻,天賜的伶牙俐齒,演講起來滔滔不絕。小城里的人都熟悉他,絡繹不絕地有人來追隨他。有的是為了自由,也有的想要改變現有的狀況;但要變成什么樣,他們自己也不清楚;不過,變總比不變要好。廣場上,他成了萬眾矚目的人物,人們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但是,事情并沒有依照想象順利地向前發展,拿破侖領導的“部隊”遭到了打擊。因為,山區沒有派人來支援,他領導的那些革命者,在正規軍面前不堪一擊。僅僅幾小時,他們的革命就被鎮壓下去了。幸好,軍方沒有逮捕這些革命者。他感到萬分地沮喪,覺得自己連殉道者都夠不上。但是,他初衷不改,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接受現實。他向巴黎國民議會上書,陳述島國居民的苦難,請求絞死現在的國王,武裝島上的人民。當即,有人在他的文件上簽名支持。
時間在漫長的等待中一分一秒地過去,拿破侖在焦急地等候巴黎方面的回音。終于,科西嘉島正式變為法國的行政省,與其他省分享有同等的權利。這樣一來,保利和他的那些追隨者就可以自由地回島了。但這樣的結果拿破侖并不滿意!只是一個行政省?如此一來,科西嘉人仍然是法國人?
不過,此時已經有一支隊伍,正浩浩蕩蕩地開往教堂了,他們將在那里宣讀巴黎的命令并舉行慶祝儀式。拿破侖也不甘落后,奮筆疾書,告全體同胞,為自己尋找同盟軍,并且多方活動,讓哥哥入選市議會。同時,他的筆并沒有停止,繼續完成他的科西嘉史。
當保利結束二十年的流亡生涯回到科西嘉島上時,拿破侖簡直不敢相信:“這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嗎?他看上去毫無生氣,哪里有軍人的果敢與勇猛呢?”不過,他清楚地知道:保利將被封為國民自衛軍司令,因此,必須同他搞好關系。
保利,是個久經沙場,深諳世故的老將;而拿破侖,則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所以,他們兩個在一起時,總是后者口若懸河地在講演。他向保利陳述了武裝暴動以及如何使科西嘉島重新獨立的宏偉計劃。此時,保利便會緊緊地凝視著眼前的年輕軍官,感到既震驚又驕傲。是的,這個《 科西嘉散札 》的作者確實與眾不同,令人佩服。不過,他覺得眼前的青年有些狂熱過了頭,像被鬼神附體,說的想的都是如何統治世界。他最終無奈地搖著頭說:“拿波里昂尼,你的想法不切實際,別被普魯塔克迷住心竅!”
盡管如此,拿破侖并不生氣,因為有人能理解他了。沒錯,正是普魯塔克筆下的英雄激勵著他。保利,第一個看到了拿破侖身上的羅馬英雄氣概。很快,他動筆寫就了一份宣言,而且公開發表。不過,此時他的假期已滿,不得不回法國服役了。
五、征文落選
拿破侖在寫給舅舅費什主教的信中說:“現在,我在一個農民的家里給您寫信。我剛剛和他們談了很多。……已經是下午四點,天氣不算太冷,因為剛散步回來,所以我的心情不錯。看起來,很快就要下雪了。……這里的農民斗志昂揚……為了維護憲法的尊嚴,他們不會吝嗇自己的生命。而那些女人毫無例外地支持國君,也許她們還沒有體會到自由的美好。”
通過他給舅舅的信,我們可以看出他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而且精于算計,而這些,正是政治家所必需的素質。周圍的一切,包括氣候、國家等,都逃不過他犀利的眼睛。他曾在信中直言不諱地指責一個對手:“你把每個人的熱情換算成價格,照你所講,人們的性格可以通過金錢來衡量?”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卻是萬萬不能的!此時,十三歲的弟弟路易,隨拿破侖來到了法國。但是,堂堂的中尉,和弟弟回到瓦侖斯時,兩人才有不到八十五個法郎。衣食住行,再加上路易的學費,兄弟二人不得不為此自己洗衣服。
正在困難的時候,里昂學院舉行有獎征文,中獎者可以得到一千二百法郎,這可不是個小數目,足夠武裝半個科西嘉島。征文題目是“人們要想獲得幸福,應該具備哪些素質”。拿破侖看到題目暗自高興,因為他對這個問題思考很久了。為此,他拜訪了參加出題的老師,他們都是崇拜盧梭的。之后,拿破侖開始動筆寫作,從贊頌大自然、友誼和休閑入手。其實這并不是他所熟悉的。接下來,筆鋒突轉,直指政治,提倡人們應該享有自由。隨后,筆調低沉起來,他仿佛回到了幾年前,那時的自己面無血色,只是個手無寸鐵的學生,別人會如此評價他:“這是個野心勃勃的家伙,雖然看上去不夠精神,卻視犯罪為兒戲,擅長陰謀算計……有朝一日,讓他大權獨攬,必定會鄙視那些阿諛奉承之徒……”
斯巴達是拿破侖心中的理想,他認為美德之中,勇敢與力量是最重要的。斯巴達人追求旺盛的生命力,他們喜歡生機勃勃。在他看來:“能夠自由地生活才是幸福的。強大才能達到美好,而窩囊廢只能被人看不起……有些人之所以稱得上偉大,是因為他們像流星一樣,發光發熱并燃燒自己,給地球帶來光明。”毫無疑問,里昂學院當然不會欣賞拿破侖的文章。閱卷者評價:該文“沒有閃光之處”。
失敗再次打擊拿破侖!不過,他不會因此而退縮,繼續筆耕不輟,寫他的科西嘉小說,而且,在里面竟然有一段關于愛情的內容。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這個憂郁青年心中也會有愛情的光輝?那就讓我們來聽聽這位二十二歲中尉的心聲吧:“揮之不去的,只有情網,其中的甘苦,只有自知。為此,我已不想多說。現在我認為,戀愛并不是一件好事,甚至會影響到個人的發展。如果人能夠擺脫情網,就萬事大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