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 拿破侖傳(中小學生必讀叢書)
- 埃米爾·路德維希
- 4794字
- 2013-08-02 23:39:52
拿破侖習慣在用餐后把科學家們召集在一起,并開玩笑說這是“科學院會議”,不過,討論起來卻是非常嚴肅的。他會親自擬定辯論題目,然后評出最佳選手。通常,他最感興趣的題目是數學與宗教,大概因為他本身就喜歡數學與夢想吧。會場上,蒙日的[28]鷹勾鼻子惹人注目,他的前額禿禿的,肥胖的下巴,其貌不揚,卻深得拿破侖的敬重。多少年來,拿破侖總是會把他記在心里。蒙日旁邊是德塞[29],是拿破侖特意從萊茵軍中調來的。他的鼻子比一般人大,厚厚的嘴唇,臉很黑,但看上去很慈祥。雙目炯炯有神,一看就知道非比尋常,他稱得上是個戰略家。克萊貝爾[30],總顯出一副無所畏的樣子,但辦事果斷堅毅;他旁邊,拉普拉斯透過眼罩,注視著會場的每個人。還有一個叫貝托萊[31],長著個山羊頭。克萊貝對幾何學不屑一顧,拿破侖聽到有人要為宗教哲學辯護,打住了他的話題,然后笑著用手指向貝爾蒂埃,因為,他竟然坐在一個角落打起了呼嚕,手里還捧著《 少年維特之煩惱 》。
天氣熱得不行,為此,拿破侖常常晚上還躺在甲板上,以便呼吸點夜晚的涼氣。這時,他的朋友們會圍在身邊,討論著各種問題,例如行星上是否有人,或者創世等問題,大家為此爭得面紅耳赤。這些人都是狂熱的革命之子,敬佩伏爾泰,他們都不信奉上帝,喜歡用自然科學來解釋宇宙起源。拿破侖則靜靜地躺在一旁,饒有興趣地聽著他們爭論。忽然,他手指夜空中的繁星,問:“你們爭了半天,誰能告訴我:是誰創造了它們?”
不久后的一天,拿破侖騎馬橫越沙漠,來到獅身人面像前,四目相對,一切在瞬間凝固。此時,他的心中卻如大海般波濤洶涌。“你已經矗立在這里幾千年……亞歷山大大帝[32]曾站到你面前,愷撒也曾與你對話。他們,距此已有兩千年;而我,今天也來到你面前,并將再創輝煌。在這里,數百萬人被一人統治,君主的意志被不折不扣地執行,奴隸們為此付出了無數的汗水。他們認為國王是眾神之子,如果有人對他們說‘我就是神’,大家會因此而聽命于他。相比之下,歐洲算得上什么呢?”
之后,拿破侖秣馬厲兵,準備戰斗。而八千名馬穆魯克[33]士兵,號稱世界上最精銳的部隊,此刻也是整裝待發,準備與入侵者決一死戰。拿破侖策馬揚鞭,來到將士前面,指著遠處的金字塔喊道:“勇士們,在這里,四千年來的歷史將被你們改寫!”
接下來,馬穆魯克士兵首先發動戰爭,襲擊了法軍,但沒有占到便宜,反而失去了自己的陣營。他們只得逃到尼羅河邊,狼狽過河。這些人有個習慣,常常把黃金放在腰間,因此在水中前進緩慢,最終被勝利者洗劫一空。
拿破侖知道怎樣才能得到開羅帕夏酋長們的支持。這正是他所擅長的,甚至比那些歐洲的外交家們更為高明。他知道入鄉隨俗,還在“東方”號時,就準備好了致埃及帕夏的信,寫道:“在我看來,您應該受到眾人的尊敬,應該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那些貝依們算什么?令人遺憾的是,在開羅,您卻無權無勢,這真是不公平。我相信,您會歡迎我的到來,因為我是《 可蘭經 》的忠實信徒。支持我吧,讓我們并肩作戰,一起對付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貝依。”
為了讓他們相信自己更信奉穆斯林真主,拿破侖故弄玄虛,大談基督教三位一體。他聲稱,教皇和馬耳他人也對他俯首帖耳。可是,當他得知反法軍隊開始登陸時,又辯解說:“穆罕默德是先知。我代表開羅國務會議全體人員,歡迎你們,向你們祝福!”接著,他說允許這些人登岸,為的是把他們一網打盡。
他把宗教混亂為一談,最終不可避免地露出了異教徒的尾巴。原本,法蘭西并不是基督教國度,他卻說法國人信仰穆罕默德,聲稱《 可蘭經 》是自己的精神理念。甚至,他會把這本圣書帶在船上,隨時閱讀。因此,當他要罷免一名認為有威脅的開羅法官時,引用《 可蘭經 》為自己辯解:“上帝是最善良的,他支持我們……我們將無往不勝。因此,助我者興,逆我者亡!”
如果,拿破侖真的出生在四千年前的埃及,那么,以他的資質,是可以實現那偉大夢想的。但遺憾的是,四千年后,人們擁有了自己的思想,學會了懷疑。拿破侖看不起這樣的人,卻用最動聽的話語來麻痹他們。盡管如此,對于傷害百姓的士兵,他是不會心慈手軟的。《 軍中日志 》里寫道:“不管在何處,那些傷害婦女的人,會和在歐洲一樣,被視為魔鬼。那些搶劫的行為,會使全體將士感到羞辱。這會使我們失去本該得到的幫助。”
幾個星期后,拿破侖在這里擁有了權威。他覺得自己已經是東方的主宰,他感到幸福了嗎?他的老朋友朱諾得到了一封提到約瑟芬的信,如果這封信落到英國人手上,不知道會鬧出什么亂子。但如果真是那樣,拿破侖倒可以因此而省去很多煩惱!不過,朱諾覺得,身為司令的老朋友,應該讓他知道真相。那是有關伊波利特·夏爾[34]和約瑟芬的事,其實,拿破侖早就把伊波利特·夏爾從軍隊中踢了出去,但約瑟芬卻為他找到了軍隊承包商的工作。他們在一個舞蹈學校中再次相遇,約瑟芬舊情復燃,看啊,他的腰多么誘人,舞姿令人迷醉!現在,他又擁有無數財富。于是,約瑟芬在巴黎附近買了一幢房子,與這個小白臉共同住在馬爾梅松,過起了堂而皇之的夫妻生活……
拿破侖聽朱諾談著這些,忍不住在屋里來回踱步。他的臉色越來越難看,漸漸沒了血色,面部青筋暴跳,甚至開始用拳頭打自己。突然,他對布里昂說:“你不夠朋友,關于約瑟芬這個女人的事,你為什么不告訴我?朱諾,才夠意思!約瑟芬!我在你兩千英里之外,為什么你要背叛我?至于那些該死的小白臉,看著吧,他們不得好死!我要和她離婚!對,登報離婚!我馬上就寫信過去。是她對不起我,我決不能被巴黎街頭的無事者拿來取笑!”
布里昂想盡辦法讓拿破侖冷靜下來,告訴他家庭幸福是小,聲譽是大。拿破侖氣憤地說:“聲譽是什么東西?我對她情深意濃,她是怎么對待我的?如果朱諾的話是假的,讓我做什么都行!”不過,為了避免英國人得到他的家信會知道這一丑聞,他只得在寫給哥哥約瑟夫的信中暗示生活的不幸。因此,這封信看起來與眾不同,甚至是耐人尋味。寫這封私信時,他剛剛取得一次勝利。信是這樣寫的:
“除了埃及,可能再也找不到一個國家,能夠如此盛產玉米、大米、蔬菜和肉類。野蠻在這里被贊揚,但是軍隊卻連一點軍餉也沒有。我兩個月后回法蘭西。請哥哥暫時幫我照看家業。你要知道,我家中有了一點小變故,一切都已經真相大白,除了親愛的兄長,我已經一無所有。你我手足情深,失去你是我的痛苦。沒想到,連你也有背叛我的可能。我是個感情專一的人,這是多么可悲啊。你能體會我現在的心情嗎?幫幫我吧,為我在巴黎附近或勃艮準備一座房子,讓我回去時有個落腳之處,冬天來臨時,我可以在那里過冬。我對某些東西已經極為厭惡,我累了,想要休息,不希望有人來打擾。因為偉大才會如此嗎?我的感情付之東流。我還不到三十歲啊,為什么一切都是空的?我現在已經無路可走,這會讓我變得更加自私。看好我在巴黎的房子,不許任何人踏足!我從沒想過要制裁你,你是知道的,雖然我有時快被氣暈了。就到這吧。代我吻你的妻子和熱羅姆。波拿巴”
十二年了,拿破侖從沒有如此憤怒過,此刻,他的報復心在飛速膨脹!他把自己的心掏出來對待約瑟芬,雖然有過失望,但始終沒有放棄,今天,他徹底地絕望了。與之相比,那些戰場上的勝利,成功,即便成為第二個亞歷山大,又算得了什么呢?他是如此地注重感情,卻偏偏在感情上受挫,而且為此他已付出全部的感情,還有什么能讓他如此消沉呢?他以稻米蔬菜開始此信,最終卻以孤獨和沮喪收尾。現在,他只剩下哥哥了,“對我來說,一切都已經沒有意義”。
八、歸路已斷
拿破侖再次振奮起來,是因為尼羅河之戰。一七九八年七月三十一日,納爾遜率領英國艦隊重創法國艦隊。
這一天,他從沙漠中騎馬歸來,走進馬爾蒙的帳篷,感到氣氛有些不對,將士們個個神色驚慌。到底發生了什么事?追問之后才知道:法國艦隊慘敗。就在前一天,尼羅河口阿布基爾海戰中,法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只有四只軍艦僥幸逃脫。
所有的人都不敢出聲,面色蒼白地站在一邊,大家都知道這一事件的嚴重。拿破侖臉色鐵青,他竭力讓自己冷靜,因為他知道,此時,重新鼓舞士氣是最重要的。停頓片刻后,他故作輕松地說:“看來,我們要長期居住在埃及了。很好,大家要堅強,這算不了什么。風浪過后,一切都會恢復平靜。也許這是上帝的意思,讓我們留在這里主宰東方。我們要像先賢那樣,改變這里的面貌,創造出光輝業績!”
可是,這是多么慘重的失敗啊!那些督政們會有什么反應呢?拿破侖此時心緒復雜,是啊,艦隊并不是他親自指揮,當時,他也不在尼羅河口戰場,可是,這次失敗肯定會影響到他的英名:“我們怎么回法蘭西呢?難道要坐土耳其的船只?蘇丹會不會從中作梗呢?這位土耳其蘇丹一直舉棋不定,他還會保持中立嗎?可能已經決定與我們作對了吧?英國早就成了法國的敵人。天哪,十三艘戰艦眨眼間成了碎片,再想與英國抗衡,又得等多少年啊?十年?或者更長!誰來幫幫我?”
接下來的幾個星期,拿破侖心神不定,這是他從未有過的狀況。現在,他只能等候消息,迫切地想知道歐洲的形勢,除此之外,什么也做不了。如果英國控制得好,那么,他根本不可能得到一點法蘭西的消息。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感到時間的漫長。因此,他的情緒更差,常常處于幻想之中。布里昂安慰他說:“現在我們最需要的是鎮定,等等看,巴黎方面有什么消息。”“那些督政們?他們頂個屁用!他們巴不得我死在這里才好!”
有時,他會對布里昂說:“你知道我現在想做什么?到巴伐利亞低地去作戰!我要打一個大勝仗,這樣才能雪布倫海姆[35]之恥。然后,我將退出戰場,回歸山林,過普通百姓的生活。”但是,他怎么可能做得到呢!征服東方,是他多年的夙愿;身處埃及,想到的是巴伐利亞。在他的頭腦里,除了戰爭,還有別的嗎?
拿破侖感到前途渺茫,退路被切斷,而且,巴黎也不再有他日思夜想的妻子。沒辦法,他決定和波斯國王及印度蒂普蘇丹談判,希望波斯允許他過境前往印度。他許諾,幫助印度掙脫英國的枷鎖。可是,當真要付諸行動時,他才發現:“要在這里留下一萬五千人,而且要另有三萬人可供調遣,才能進軍印度,可能實現嗎?在此四年之后,拿破侖曾對外公開說:“我總被文明束縛著,只有在埃及才感到掙脫了這一枷鎖;那里,是我一展宏圖的理想之地。我要改寫歷史。我要把英國從印度趕出去,再次打開東西的通途。”
在埃及的時候,拿破侖稱自己“凱必爾蘇丹”,這是個極具浪漫色彩的名字,其實,他一直把自己看做蘇丹。也許是由于約瑟芬的不忠,再加上他的浪漫,愛神再次降臨。有個年輕貌美的中尉妻子,金發碧眼,極具魅力,女扮男裝,從土倫隨軍來到埃及。她是個私生女,父親是廚師,婚前靠給人做衣服為生。拿破侖知道她是女子后,搶來自己享用,那個中尉則被派回法蘭西。女裁縫很快適應了角色,堂而皇之地當起了古埃及女王克里奧帕特拉[36]。她與拿破侖一起赴宴,出雙入對,她的對手之子歐仁,身為副官,只得隨時侍候。可能是覺得有些尷尬,于是拿破侖準許他回去休假。
歐仁從拿破侖那里知道自己母親的所作所為,感到無地自容。她都三十多歲了,還不守婦道,讓自己的頂頭上司被世人取笑,更何況,這位司令可是人們崇拜的偶像啊。想到母親竟然與一個和自己年齡差不多的紈绔子弟同居,歐仁更是難以接受,自己還要天天追隨司令,看著他帶著情人公然出入。或許,女裁縫對這位年輕副官更感興趣,常常多情地沖他笑著,她最為得意的是,那個克利奧爾伯爵夫人的位置,如今已由她取代。而拿破侖對女裁縫的要求是:為他生個孩子。只要她能生孩子,就娶她為妻,為此,他不再顧忌離婚。至于孩子的出身?他的手下不是有很多都娶了平民女子嗎?只要孩子是我的!他認為只要有才能,不在乎出身高低。
可是,過了一段日子,拿破侖開始埋怨:“沒想到這也是個笨東西,連孩子也生不出來!”女裁縫聽到后,毫不留情地說:“那可不是我的責任,你自己心里明白!”拿破侖聽后,臉色發青,卻無話可說,為此,他更強烈地想要一個孩子。雖然他有著稱霸世界的雄心,但如果不能延續香火,他的自信也將隨之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