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知否
- 妄想癥侯群
- 三月初冬
- 1695字
- 2017-08-07 11:30:41
(去年知楊絳先生去世,偶有所記)
偶爾,在網上聽到了楊先生的死訊,
這世上又少了一個需要被真心尊敬的人,
面對離我很近的人,我也許會覺得難過,
可是,離我很遠的,大概我也只能道一聲惋惜,
我很清楚,人終有一天會死去,
所以覺得,自己面對死亡時,應該會坦然,
他們總說,死后的世界,很可怕,
可若不這樣說,有多少人會選擇不會活著呢,
所謂的天堂與地獄,就像一個巨大的謊言,
相信,沒有錯,
不信,卻又不知對在哪里,
也學面對死亡的坦然,大多數時候,都只是說說而已,
若我真的連死都不怕,
又何必在意別人評價的目光,
又何必悲傷于么多生離,
也不必在乎那么多死別。
看過《不二情書》,不知道為什么,
總覺得那個奶奶和楊先生有些像,
我知道楊先生是文學大師,而那位奶奶甚至連字也不識,
只是一種單純的感覺,
也許,可能僅僅因為著裝,
第二次看的時候,播到奶奶向河里撒骨灰的畫面,
我說,有一種《舌尖上的中國》的既視感,
我當然不是說內容,只是說同樣有種落葉歸根的情懷,
人在哪,家在哪,人沒了,家在心里.。
小時候,玩過一種叫電子寵物的東西,
還是格子灰的屏幕,長寬大概也就兩厘米,
出生時,會出現一顆蛋,像心一樣跳動,
會孵出一個你開始選好的東西,
會吃飯,會生病,會睡覺,
每天還需要陪它玩一會,才會變大一點,
那時的我,真的覺得很神奇,
盡管我知道,都是一些程序的設定,
可是玩著玩著,也就膩了,
旁邊有一個復位鍵,
稍不注意,幾天的心血就付之一炬了,
后來我養過一只貓,
全身黃色的,有些可惜爪子不是白色的,
我有試著去給它起名字,
可無論叫什么,它都不理,
后來就用一種寫不出的,類似“嘖嘖”的擬聲詞叫,
這還是我奶奶教我的,
大概它對人類的語言真的不感興趣,只有這個能稍稍引起它的注意,
那時的我,真的很盡心的在照顧,
當有一個生命突然出現在那里,
等著你去呵護,去照顧,
那種被需要的感覺,比什么都要高興,
它會毫無征兆的突然跑來,蹭蹭你的褲腿,
會在你懷里,發出慵懶的呼嚕聲,
兇它之后,會有那么幾天戰戰兢兢躲你,又試著親近,
我不知道,這應該稱之為靈性,還是人性,
似乎,我就是它世界里的神靈,
人之于動物,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給予它們食物,
限制它們的行動,
甚至于,決定它們的生死。
可即便現在,我仍然困惑,
如果,你接受著毫無保留的信任和依賴,
到底拿什么去回報,才不算是失禮。
貓的好奇心尤其重,
無論你怎樣挑逗,它都樂意配合,
如果你拿一件東西,在它面前晃來晃去,它的頭是一定會跟著動的,
如果給它一個線團,它一定會把自己纏死的,
如果家里有木質的家具,它是一定會去抓的
(這是它有時會挨打的重要原因)
我經常玩的一個游戲
就是用線拴著一個毛球,
在地上拖,
先慢慢拽,在加速向上一扯,
我家里鋪的很滑的地磚,
可以想象一只貓,在鋪上地磚的狹小空間里加速沖刺會是什么下場,
更何況,有時我會給它一個急轉彎,
可它偏偏,斗志昂揚的樂此不疲。
貓是天生的自由者,
在我家那樣的地方,很少有貓是所謂“壽終正寢”,
有的,再養了幾年之后,就失蹤了,
有的,誤吃了老鼠藥,毒死了,
如果可以,我更希望是前者,
那樣,我也許還幻想著,它穿梭于山野,
或是找的更好的歸宿,
而不是找到一具尸體,
我還清楚的記得,
眼睛像是用力緊閉著,
毛色已經變灰了,
僵直的就像是個標本,
那時的我還小,所以為此大哭了一場,
現在我已經很少為了悲傷而哭了,
尤其是在人前,
我家又陸續養過幾只貓,
結局卻無外乎兩種,
后來的幾只,大概是我媽怕我傷心,才去要的,
誰知道竟變成了惡性循環,
我沒有拒絕她的好意,
可是她不知道,我其實早就不在意了,
我不可能去告訴周邊所有的鄰居,不要毒老鼠,
即便說了,也沒有任何意義,
在他們眼里,
一只貓的生命,跟他們沒有任何關系,
于這只貓而言,它失去的是生命,
于我而言,卻只是一件悲傷的往事,
而其實再悲傷的往事,
大哭一場之后,
都會變得沒什么的,
也許殘忍,可也是事實。
這世間,本就沒什么是過不去的,
你以為的驚濤駭浪,事實上,一切都是風平浪靜,
你以為的痛苦不堪,確是一切都是過去的冷漠坦然,
所以,所謂活著,
大概就是,得到應該得到的,
失去應該失去的,
沉溺于幻想,卻又苦苦追尋于現實,
兩者間,拼命掙扎的橋段,
最后,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
所愛,所知,所守,
平凡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