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 玉樓春令
- 聞雨齋主人i
- 4052字
- 2013-08-02 22:15:28
程咬金在秦漢的攙扶之下領著兩輛彩車進了中門,穿宅過院一直來到了喜帳的外面才停了下來。車夫急忙過來卸下馬匹,把馬牽了出去。
姜須和徐青先跳下車轅,姜須挑起了車簾向里面說道:“到了。薛哥,趕緊下來吧。 別在里面穩穩當當的坐著了。”薛丁山起身從車上下來,由姜須和徐青陪著來見程咬金。
薛丁山來到程咬金的面前躬身施禮,說道:“老千歲辛苦了。”
程咬金見他下來了,“哼”了一聲,說道:“心不苦,肝兒苦。為了你這個小冤家,我前前后后都跑了好幾天了,能不辛苦嗎?行啦,咱們先進去見圣上吧。看看圣上和徐三哥安排的怎么樣了。”
“老千歲。”薛丁山躬身說道:“多謝程老千歲為晚輩操勞,等過幾天閑下來,晚輩一定親自到府上重謝老千歲。”程咬金說道:“我不圖你的謝,只要你們夫妻和和睦睦的比送給我什么重謝都好。快進去吧。”
“是。”薛丁山又一揖,說道:“晚輩一切全都聽從老千歲的安排。”
程咬金點了一點頭,說道:“你想不聽我的也得行埃這種事我經歷的比你們聽說的都多。”
秦漢在旁邊也不敢笑,說道;“四爺爺,時辰不早了,趕緊進去見圣上交旨吧。”
程咬金這才說道:“正是呢,只怕圣上都等得著急了。趕緊進去吧。”一邊說著,一邊和薛丁山,秦漢一同邁步進了喜帳,來見貞觀皇帝李世民。
三個人進了喜帳,跪倒在紅氈之上給貞觀皇帝李世民行君臣大禮,同聲說道:“參見吾皇萬歲,臣等迎娶新人回來了。”
李世民正和徐茂公等眾位公卿在喜帳里等候他們的消息。雖然說,料想到不會出什么問題,可是心里還是禁不住有一些隱隱的擔心。見他們回來了,便說道:“三位愛卿且請平身吧。”秦漢和薛丁山扶著程咬金站起身來。
李世民這才問道:“程老愛卿,你們此一去迎娶樊元帥如何?一切都還順利嗎?”
程咬金滿面笑容,躬身施禮,回稟說道:“順利,順利。臣等此一去十分順利,這會兒新人的彩車已經到了喜帳的外面了。”
李世民聽說新人的彩車來了,連忙向左右問道:“安排的何人迎請新人下車?”薛景山慌忙上前施禮回稟,說道:“是秦家大嫂和內子。”李世民點了點頭,說道:“趕緊讓她們去迎請新人下彩車,吉時也就到了。”
“微臣遵旨。”薛景山答應著連忙出了喜帳。向左右的侍從問道:“秦夫人和二少夫人哪里去了?”旁邊侍立的人急忙躬身回稟,說道:“回二公子,秦夫人和二少夫人已經去外面等著迎請新人了。”
薛景山又回到喜帳之內,施禮回復李世民,說道:“啟稟萬歲,秦家嫂嫂和內子已經在喜帳之外等候著接請新人下車了。”
李世民又問道:“安排的是何人誦讀障車之文?”
薛景山連忙躬身說道:“是秦英賢弟。”
李世民看了看徐茂公,說道:“軍師,障車文可交給了秦英?”徐茂公連忙說道:“還沒有。”急忙回身向身邊的侍從說道:“來人,快去取過來障車文交與秦小將軍。”
從人不敢怠慢,連忙把徐茂公昨天用大紅重絹寫好的障車文捧了出來,來到秦英的面前交給了秦英。李世民說道:“秦英,快到喜帳的外面誦讀障車文,好迎請新人下彩車,到喜帳之內完成大禮。”
“微臣遵旨。”秦英連忙用雙手接過來障車文,轉身出了喜帳,來在喜帳之外,在紅氈之上站定。
徐青和赫連英連忙領著兩個不滿三尺的童男,童女各自捧著一炷香分為左右站在喜帳帳門的兩邊。
禮樂兩邊列立,樂手各鼓管弦,一時之間笙簫齊鳴,好不熱鬧。
刁月娥和李繡蓉看見彩車來在紅氈的前邊停穩了,趕緊迎了過來,立在旁邊等候迎請新人下車。
秦英和著禮樂將障車文讀完了。
刁月娥方才命兩個仆婦放好腳凳,隔著車簾請新人下彩車,說道:“吉時已經到了,請樊小姐略移玉步下彩車吧。”
云蘭和雨蘭先從車轅之上下來,雨蘭挑起了車簾,云蘭扶著樊梨花慢慢地下了彩車。二十四名侍女提著紅燈在前面引路,刁月娥在左,云蘭在右扶著樊梨花踩著紅氈,邁過馬鞍緩步向青帳里面走去。程千忠,程千萬,尉遲江,尉遲松等小弟兄們在紅氈的兩旁推推擁擁忙著把提前準備好的寓意吉祥如意的紅棗、核桃、栗子等各種果子撒到樊梨花的身上。
不多時,來到青帳之內,樊梨花在刁月娥和云蘭的服侍之下先來到李世民的面前。有人放好了拜墊,樊梨花跪倒給李世民行了君臣大禮。刁月娥代替樊梨花說道:“樊小姐前來拜見萬歲。”李世民低頭看了看一身禮衣華服的樊梨花,一陣贊嘆,說道:“平身吧。”刁月娥扶著樊梨花站起身來。
程咬金連忙向侍從說道:“你們趕快取過新制的拜墊放到供著天地神祗的香案前面。一會兒就要拜天地了。”大家看看程咬金慌慌忙忙的樣子,全都偷偷地笑,只不敢笑出聲罷了。
刁月娥又扶著樊梨花來到供著灶君、畜神的香案前面。仆婦連忙也拿過來拜墊放好。刁月娥說道:“小姐,請拜祭灶君吧。”說著,扶著樊梨花拜了四拜。拜完了,方才站起身來。
李世民見樊梨花該拜的神祗都拜完了,便說道:“徐老愛卿,該你誦讀喜詞了。”徐茂公連忙躬身施禮,說道:“老臣遵旨。”
此時,天色雖然已經是黃昏時刻,喜帳之外笙簫悅耳,管笛悠揚,不時響起幾聲爆竹之聲。喜帳之內,紅燭高照亮如白晝,香煙繚繞。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所有的人都是滿面歡喜的笑容,元帥府之內一派喜氣盈盈的吉慶祥和的氣氛。
喜帳之中,李世民向徐茂公說道:“徐愛卿,該你致喜文了。”
徐茂公趕緊施了一禮,說道:“微臣遵旨。”說罷,轉過身來,向旁邊一招手。有人捧過來一個荷葉盤,荷葉盤上鋪著紅綾子,紅綾之上放著一篇用大紅箋寫就的喜文。喜文的執筆之人自然就是徐茂公了。徐茂公不僅謀略過人,而且文采風流。寫一篇喜文自然不在話下。
徐茂公站在香案的前邊,用手拿過喜文在面前展開,高聲誦讀。
喜文的內容無非是吉慶之詞。一開始先頌揚了一番李世民的功德,接下來,就是夸贊新郎相貌如何如何好,如何又才華,身份如何榮耀。又夸贊新娘子容貌如何秀美,品格如何賢良,出身如何顯赫。再接下來,便是喜慶吉詞,祝福他們夫妻恩愛,偕老百年。祈求上蒼讓他們早添兒女,福壽雙全。等等等等。
這一篇喜文一直誦讀了約有兩刻的時間,才算讀罷了。
讀罷了喜文,徐茂公合上紅箋,回身向李世民施禮,說道:“萬歲,喜文讀罷。可以開始拜天地了。”
新出任的白虎關知府趙敬亭被李世民欽點為今天的婚典司儀。此時,已經身著華服,肩披喜幅,站在供著天地神祗的香案的旁邊準備為婚典贊禮。
李世民見徐茂公讀完了喜文,一切繁雜的禮節都走完了,方才向趙敬亭說道:“趙愛卿,大禮可以開始了。”
“是。”趙敬亭慌忙躬身施禮,答應了一聲。說道:“微臣即刻贊禮。”說罷,又回過身來,高聲喊道:“吉時已到,請新人就位。”
秦英趕緊過來扶著薛丁山在香案之前的紅氈的左邊站定,刁月娥和云蘭也扶著樊梨花在紅氈的右邊站好。
趙敬亭見他們都站好了,便開始贊禮,高聲說道:“一拜青天,夫婦和合到百年。拜。”
秦英扶著薛丁山,刁月娥和云蘭的扶著樊梨花在各自面前的拜墊之上跪了下去,雙雙向香案之上的神祗叩首禮拜,一連拜了四拜。等他們拜罷了,趙敬亭才喊了一聲,說道:“興”。秦英和刁月娥扶著薛丁山和樊梨花這才站了起來。
趙敬亭又喊道:“二拜厚地,芙蓉帳里結并蒂。拜。”秦英扶著薛丁山,刁月娥和云蘭扶著樊梨花又跪倒在拜墊之上,雙雙拜了四拜。拜罷之后,趙敬亭喊道:“興“。秦英和刁月娥又扶著薛丁山和樊梨花站起身形。
趙敬亭再次喊道:“夫妻對拜,連理枝頭永不敗。拜。”刁月娥和云蘭扶著樊梨花在面前的拜墊之上跪下,先行施了一禮。秦英扶著薛丁山也在拜墊之上跪倒,回了一禮。樊梨花又施了一禮,薛丁山再次回了一禮。如此一連拜了四拜,拜完了,趙敬亭這才又喊道:“興”。秦英扶著薛丁山先站起了身形,刁月娥方才扶著樊梨花也站起來。
趙敬亭第四次又喊道:“新人一同拜謝親友。”秦英扶著薛丁山轉過身來,面對著眾位老國公和老將軍們。刁月娥也扶著樊梨花轉過了身形。趙敬亭這才喊道:“拜。”兩個人又在拜墊之上面向著眾位老國公,老將軍們拜了四拜。等他們拜完了,趙敬亭這才高喊了一聲,說道:“大禮已成。將新人送入洞房。”
柳王妃身邊兩個年長的仆婦聽見喊大禮成了,連忙拿著一條長約丈余的結花紅綾來到薛丁山和樊梨花的面前,分別將紅綾的兩端遞到兩個人的手里。薛丁山和樊梨花各執一端,三十六名侍女手里提著大紅宮燈在前面引路,笙簫樂手禮樂相送,刁月娥和云蘭扶著樊梨花隨著薛丁山離開青帳步入新房。
薛景山和竇一虎見一切禮畢,連忙來到李世民的面前施禮,說道:“酒宴已經齊備,請萬歲起駕和眾位國公,將軍們到前廳飲宴。”李世民含笑點頭,說道:“好啊,眾位愛卿,咱們一同到前面討幾杯薛愛卿和樊愛卿的喜酒喝。”程咬金,徐茂公等人連忙說道:“正是要討他們的喜酒。”李世民站起身來往外走,眾位公卿連忙趨步相隨,在薛景山和竇一虎的引領之下離開了喜帳,出了花園,穿過內宅,回到正堂宴飲歡慶。
憶蘭軒的院門前,毛氏領著隨同西征而來的平遼王府的侍女仆婦人等在紅氈的兩廂垂手侍立,迎接著薛丁山和樊梨花回來。三十六名侍女提著紅燈先來到了憶蘭軒的樓下,分為左右列立兩廂。薛丁山和樊梨花隨后也過來了。毛氏領著侍女仆婦紛紛萬福施禮,說道:“參見世子,參見少夫人。”薛丁山輕輕的一抬手,侍女仆婦方才起身垂手列立在兩廂。毛氏用一個五彩纏枝蓮花盤捧著五色果品,口中念著喜詞在前面引導。
“新人挪步過高堂,神女仙郎入洞房。
花紅利市多多賞,五方撒帳盛陰陽。
薛丁山手里扯著結花紅綾走在前邊,云蘭和刁月娥扶著樊梨花在后面,跟著毛氏進了憶蘭軒。
薛郁蓮和柳如煙、曹繡鸞、竇玉仙姊妹四個人早已經過來了,準備主持他們的合巹儀式。此時,正和薛金蓮站在樓梯之上等著他們回來。
見他們走進了院門,連忙命房門前侍立的侍女,說道:“快,把簾子挑起來迎接世子和少夫人進來。”侍女聽見不敢怠慢,連忙將湘妃竹簾高高的挑了起來。
薛丁山扯著紅綾登上了樓梯,上了樓回過身退步而行。云蘭,刁月娥在左右扶著樊梨花也緩步上了樓,在眾人的簇擁之下進到房中。柳王妃身邊的近身侍女夏荷急忙過來接過了薛丁山和樊梨花手里的紅綾,回身搭到了門楣之上。
刁月娥和云蘭扶著樊梨花直接來到內室的象牙床邊坐下。薛金蓮連忙捧過來一雙大紅掐金云頭朱絲履換下了樊梨花的繡鞋。又揭去她身上的幙縭,換了一柄雙繡鷓鴣石榴花巧裁團圓扇遮住臉面。這才重新又扶著她回到外室,在團圓桌的旁邊繡凳之上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