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事情就明朗了!”
“這怎么就明朗了呢?”
“很簡單,若她真是朝廷套咱們的暗樁,這次事件之后,她見到我的第一反應應該是什么?”趙四問道。
“是什么?”何溫玉一臉懵。
“就是沒有反應,繼續裝逼,繼續套我們唄!””
“按理說,確實應該是這樣!因為她若是童、高二人監視我們的暗樁,我們走后她什么事情都不會發生啊!”
“所以,她只能繼續他的表演!但若她不是童、高二人的暗樁呢?”
“那她一定會接受童、高二人派出監視我們的人的訊問!到時候你再去見她……呃也不一定啊!即便她不是童、高二人的暗樁,下次你見到她,情況還是多種多樣的!因為即便她不是童、高的人,也可能是其他勢力的人,或者干脆就是普通人,和上幾次一樣,只不過愛開玩笑一些罷了……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她說的是實話!她真是章卿狄的女兒!”
“若她說的是真話,下次見到她會是什么反應?”
“若她真是章卿狄之女,下次見到你,會把咱們走后童、高方面的調查原原本本告訴你,然后繼續談合作的事情!”
“你是基于什么做出的這個判斷?”
“她若真是章卿狄之女,一定會這樣!”
“為什么呢?”
“因為她爹是章卿狄!”
“你和章卿狄很熟么?為什么能做出這么一個判斷?而且還這么肯定?再說了,即便是你和章卿狄很熟,你也不能就此判斷一個從一歲開始就在青樓長大的女孩子,會繼承父志,繼續反叛啊!”
“一定會的,因為當年章卿狄一案殺了很多人,但是更多人的卻逃過了一劫!宋遼邊境太行山原本是個賊寇大本營,幾乎每個山頭都有一窩土匪,平時他們各自為戰,可一旦宋遼兩國官兵來剿,他們就能立刻團結一致,平湊成數十萬的賊兵,聲勢很是浩大!據說這個能使他們團結一致的綠林總瓢把子,就是原太原府知府事章卿狄!”
“我去……那啥,章卿狄原來是個實權高官啊!”
“那是!所以朝廷在失敗多次之后,慢慢摸清了門路,查出來這一驚天事實,當時還是哲宗皇帝,龍顏大怒,下令拿章家一族,不想走漏了消息,章卿狄合賊兵二十萬,先下手為強,開始攻打遼國……”
“什么?遼國?”
“不錯,遼國!章卿狄說過,他可以養匪自重,但是決不能把戰火燒在大宋百姓的頭上,是以他帶人去打遼國!”
“后來呢?”
“后來宋遼兩國聯兵,撲滅了章卿狄的勢力!”
“這么大一件事,我怎么一點也不知道呢?”趙四的意思是史書上竟然毫無記載,這比起宋江等人的小打小鬧,應該是一次壯舉了,堪比方臘起義,按說應該是個響當當上史書的……當然,在文科方面,趙四是個學渣級的存在,所以他也不多說,或許是有記載的,只是他沒看過罷了……
“你一個十五歲的小和尚,不是在廟里念經,就是在外面乞食,而且這件事發生的時候,你也就是個剛剛出生的嬰兒,你自然不知道這件事了!再說了,這件事發生之后,遭到了兩國朝廷的極度淡化,所以百姓逐漸忘卻了,但是這滿天下的賊寇,卻把這件事當作榮光之事,大談特談,是以姐姐我比較清楚!當然,章卿狄手下至少有一半的人并沒有被捉到,只是銷聲匿跡了一段時間……”何溫玉一臉羨慕道,“后來他的這些部下陸續在宋遼兩國各處的山頭出現,聲望極高,每到一個山寨幾乎不用做什么,總是能混一把交椅的!”
“哦哦!”趙四應道,“小弟有些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摘云樓那小娘子若真是章卿狄的骨肉,那總會有一批章卿狄的鐵桿追隨者,設法攛掇她再造起反來?”
“正是!”
“那我就明白了!”
“還明白了什么?”
“我覺得咱們已經被章卿狄的余孽盯上了!……”
“是啊!有道理!若真是這樣,那個小娘子的那些反常舉動就能解釋了!”
“不過,若真是這樣,我們就要考慮一下了!隊伍的純潔性有多重要,姐姐你也是親身體會了,要不是我們貪多,何以能讓童貫皇城司的滲透到我水泊梁山,攪了我們的大局,破壞了我們的大好形勢,弄得我們成了人家的階下囚……”
“你是覺得章卿狄留下的那些老人,動機不純?”
“利用是可以的,但是要保證他們也有被我們利用的價值,相互利用,便是合作,但是若我們做了別人的墊腳石,那就很不爽!所以,這件事情我們還要慢慢試探,慢慢調查,不能盲目……”
“對對!”
“不過經過你的這一番話,至少我們的思路清楚了許多,我們現在可是敵人的心臟,四周都是敵人,做事情一定要多看多思考少說話……”
“好了,好弟弟,廢話不說了!!來人了!”何溫玉現在已經是一個出色的反偵查專家了,現在她能憑著自己的觀察力和直覺,判斷清楚有沒有人在跟蹤,突然間靠近的是不是盯梢的等等。
然后,兩人便不再談論這些事,開始高高興興逛街買東西!這時候,有個人追了過來,問道:“老爺,時間已經很晚了,要不要把車趕過來,咱們回家?”原來趕上來的是自己的車夫!趙四現在是官身,而且有一套童樞密贈與的宅邸和一干下人,生活被照顧的十分周到。
“好吧!逛的有點累了!”
趙四隨便一說,那車夫一溜煙不見了,不一會兒寶馬雕車就到了趙四和何溫玉身邊,十分謙卑地扶著趙四和何溫玉上車。
接下來好多天,趙四一直老老實實上班,坐在公廨畫設計圖,在自己專門申請批準的實驗室里做實驗。這一段時間,趙四提純了大量的天然堿。
趙四發現這軍器監也確實是大宋科技人才薈萃之所,這里為了研究武器,幾乎無所不用其極,地質方面的采礦人才幾乎收集了能收集到的所有礦物質……趙四于是按照標本,叫人采來大量的石英砂、石灰石、長石等礦物……
趙四把這些原料名人粉碎,然后和經過提純的天然堿按照各種配比方式混合,弄了個巨大的坩堝加熱,燒來燒去,經過多次實驗,終于燒出了完美的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