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明白連長在匯報時遇到了什么,以至于讓他對旅部高層充滿了敵意。
總歸來說,部隊整編時的好心情已蕩然無存。
血色的天空下,浩浩蕩蕩車隊沒有給我提供一絲的安全感,反倒更像是送葬的隊列讓人看了心里發毛。
后續事態的發展則遠超我的想象。
首先是部隊從地下空間的側面旁路離開了塔爾西斯要塞所在層面,向著更高的位置進發。
隨后是大批兄弟部隊加入到任務中。
查看部隊的番號,第3307裝甲師、第142摩步旅、第9特種勤務團等等,這些陌生的部隊番號代表了火星方面對此次行動的重視程度遠超預期。
行動本身也許并非數據鏈路中所描述的那樣僅僅是營救一名參謀那樣簡單。
頭頂的血紅色天空被灰褐色的空間頂蓋所取代。
部隊以機械化方式持續運動,超過了三天時間。漫長的行軍看上去還將繼續一段時間。
粗略的估計,部隊的機動行程已超過200公里,而且還在一直向上。
此刻的我們應該極其接近地表了。
隊伍里出現了騷動。
很多人同我一樣看出部隊即將走出地下。
這代表的意義絕不僅僅是抵達火星表面那樣簡單。
沒有制宇權的情況下,任何地面部隊出現在行星表面,都同自殺無異。
哪怕你擁有百萬大軍,敵人只消一艘殲星艦,投下數顆行星毀滅者便能讓大軍灰飛煙滅。
現在我所想的,并非我們再次抵達火星表面所表達出的積極意義,而是萬一敵人從低軌道扔下行星毀滅者,我們該怎么辦。
估計騷動的其他人同我思考的差不多,部隊要如何應付來自于軌道上的攻擊?
不管我們這些基層官兵如何考慮,大部隊還是不停歇的向前向上。
在此期間,有更多的部隊匯聚過來。
隊伍的規模逐漸超過兩個軍,并且數量有繼續增加的趨勢。
部隊上空,出現了攻擊機的身影。它們的編隊呼嘯而過,掀起的人造暴風在地下空間反復震蕩回響,制造出尖銳且富于節奏的爆鳴。
至此騷動反而減小了。
即使消息閉塞如我也看的出來,行動本身同戰術簡報的內容并不搭界,之所以向我們隱瞞無非是保密的原因。
行軍在繼續,途徑好幾個大型補給基地,部隊也沒有停下修整,而是補充了給氧后繼續埋頭行軍。
隨著行軍里程超出500公里,我開始后悔了。
不是后悔參與這次規模空前的大行動,而是后悔沒有在出發前再見卡琳一面。
可以預見,未來不管戰況是否順利,近期回到要塞的希望非常渺茫。
除非當逃兵,近期再要見卡琳一面是沒有可能了。
隨著部隊規模的提升,大軍的士氣再次高漲起來。
士兵們經常聚在一起,討論即將發起的規模空前的行動。
而我們這些軍官也在沒有士兵的角落里猜測,部隊的最終目的地所在。
連長成為被大家拜托最多的人。希望他能從高一級的層面打聽到更加確切的消息。
可憐的阮經東上尉,不時的因為各種理由往旅部跑,即使他本人不愿意也不成,畢竟這是部隊上下所有人的期望。
我知道返程無望,索性靜下心來,利用軍官的特權為自己爭取到了額外的記憶載體。
每天我都會抽空把發生的事情以郵件的形式存儲下來。
雖然不知道未來這些郵件會否真的送到卡琳手上。
不過心存萬一,我的運氣耗盡,倒在未來的某個戰場上,也許送達卡琳手上的電子郵件會成為我曾經存在過的唯一證明。
雖然有些傷感,我卻明白,這種結局很有可能發生在我身上。
某種意義說,我希望結局來的越早越好。
出發后的第七天,匯聚起來的的部隊,儼然有了標準的集團軍規模,大約七八萬人,四個軍的編制。
這一天我們徹底離開了地下,行進在火星的表面。
昏黃的火星天空下,大軍的車隊延綿不絕,在荒漠化的火星表面掀起數公里高的塵土。
中低空,成群結隊的攻擊機越過我們的頭頂,朝向目標的直線距離前進。
不時的,有大氣層內戰機自高空掠過,引擎的呼嘯震耳發聵,時斷時續的音爆猶如雷鳴,傲氣的戰鷹在天空恣意飛舞,宣告它們才是火星天空的主宰。
部隊的戰術鏈路更新了任務簡報。
我終于知道此行的目的地是火星的太陽湖區域。
那里是干冰與水冰并存的礦區,地下還有豐富的地熱資源。
戰前作為火星上最大的礦業能源基地。
由于太空瞭望,看到的是一片呈現暗色調的環形區域,因此那里又被稱之為火星之眼。
現如今,火星之眼被比鄰星人占領,成為他們攻略火星全球的總后勤基地。
任務的真正目的,就是解放火星之眼,端掉敵人登陸部隊最大的補給倉庫。
簡報還指出,行動獲得了木星艦隊主力,以及火星警備艦隊的協助。
他們將會在戰役期間,保證火星之眼的上空,直到高軌道的廣蹂空間的安全。
也就是說,我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可以不用擔心軌道轟炸的出現。
戰役在我們離開地底之前就已經發動。
火星當局抽調了全球的機動軍力,一共組成了兩個集團軍規模的北方集團軍群,以及四個集團軍規模的赤道集團軍群。而112混成旅所屬,正是赤道集團軍群。
戰役初期是以大氣層戰機的轟炸,重炮群的集中轟擊以及數萬枚巡航導彈的精確打擊為主的火力急襲階段。
正當赤道集團軍群完成集結的時間窗口,第一階段的打擊目標業已完成。
比鄰星人駐守火星之眼的兩個集團軍,大約15萬人的部隊向內收縮防線,讓出了大片空曠地帶可供進攻部隊全面展開。
偵查連抵近火星之眼東部邊緣的峽谷地帶時,敵人實際已經讓出火星之眼外圍所有的戰略要地,轉而龜縮進核心的建筑群進行防守。
許久未在行星表面活動,哪怕地下空間再是寬廣無垠,也不如行星表面開放空間能夠給予人更多的安心和釋放感。
部隊的進攻路線上,天然的峽谷通道直抵火星之眼的內部核心。
看似便捷的通路卻因為兩邊高大陡峭的巖避成為了天塹。
只要有一支伏兵布置于次,再強大的陸軍部隊也將寸步難行。
雖然有攻擊機群可以打擊那些藏身崖壁的敵人。可是崖壁頂部,崎嶇的地形,天然的洞穴,以及林立的怪石成為了天然的防空掩體。
為了保證大軍順利通過天塹,必須有人伴隨大軍行進在崖頂的崎嶇石林間。
偵查連,除去九人駕駛車輛隨同大隊行動,其余人等奉命攀上絕壁,護衛大軍左翼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