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陸冠英還真是不簡單,他是歸云莊的少莊主,師從云棲寺丹霞派的枯葉大師,枯葉則是少林寺的俗家弟子。
而陸冠英的母親程瑤迦師從終南山全真教中的孫不二,孫不二正是全真教七大高手全真七子之一的清凈散人,同時孫不二也是全真七子之一馬鈺的道侶,實力地位皆非同一般。
不過要論身份背景和實力,陸冠英他爹陸乘風才是最值得稱贊的。
陸乘風是東邪黃藥師的六徒弟,桃花島親傳弟子,武功一流,輕功神妙,更是精通奇門遁甲之術。
但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陸家從始至終多次都在射雕和神雕劇情中出現過,從歸云莊到后來的陸家莊,從陸冠英的父母來歷非凡,到他自己和李莫愁糾纏不清,還有后來的陸無雙、程瑛。
這些不僅昭示著陸家非同尋常的江湖地位,還體現了陸家三代人的優良基因。
因此,吳天均覺得有必要和這個意氣風發的少年打好關系。
“劉舵主,不知你和陸公子之間有何矛盾?”見陸冠英貌似對劉攀很不友好,吳天均開口問道。
“哼,這小子縱容手下打傷了我鐵掌幫的人。”劉攀瞪了一眼陸冠英說道。
“還不是你鐵掌幫的人蠻橫無理想要搶我們的船?”陸冠英一臉不服氣的說道。
陸冠英一句話說完,劉攀頓時無話可說拂袖而去。
“陸兄切莫生氣,劉舵主只是有些喜歡護短,說到底還是手下人犯了錯惹得劉舵主心中不快,等他氣消了自然會向陸公子道歉的。”吳天均微微一笑說道,那語氣仿佛和劉攀很熟似的。
“唉,罷了,罷了。”陸冠英嘆了口氣,他并不是那種喜歡斤斤計較的人,不過讓他低頭卻是不可能。
在射雕原著中,郭靖黃蓉在歸云莊的那段故事中陸冠英給人的感覺就像書香門第的公子一般守規矩、知禮儀,除此之外還有屬于江湖人的俠氣,可見他不是一個心胸狹隘之人。
甚至,在某些方面陸冠英還屬于出類拔萃的那一種,在黃藥師和陸乘風師徒相認時陸冠英的表現落落大方,對黃藥師甚是恭敬,黃藥師雖然沒有太過直接的夸獎他卻是讓陸乘風將桃花島的武功傳給他,這也說明他得到了黃藥師的認可。
被東邪黃藥師認可說明了他的資質心性都不差,見他沒有對劉攀破口大罵也沒有怨天尤人,對于這個未來的桃花島二代弟子的胸襟吳天均不禁多了一絲贊賞。
“不知這位公子如何稱呼?”見吳天均似乎不像壞人,陸冠英出言問道。
“在下吳天均,不知陸公子可否賞臉與在下小酌幾杯?”
“原來是吳兄,反正我在這島上也無所事事,吳兄相邀我求之不得啊!”陸冠英抱拳道,口中直呼吳兄,可見對于吳天均他已經認可,有了些親近之意。
“哈哈,陸兄請!”
劉攀對陸冠英并沒有限制人身自由,只是派了兩個鐵掌幫的幫眾一直跟著,除了不能離開倒也沒有什么不好的,想來劉攀對于歸云莊的陸乘風還是有些忌憚的。
現在陸乘風和黃藥師的師徒關系還沒有公之于眾,因此劉攀并不知道陸冠英是黃藥師的徒孫輩,但身為一流高手的陸乘風的震懾還是能讓劉攀不敢把陸冠英怎么樣的。
“不知陸兄這次來楚地有何貴干?”兩人坐在吳天均居住的那個小院里把酒言歡,吳天均開口問道。
“倒也不是什么要緊事,我歸云莊在太湖靠水而生,我們也時常到蜀中或荊楚販賣些貨物到江南,不過這是我第一次出遠門跟隨船隊順江而上。”陸冠英解釋道。
“那是如何與鐵掌幫的人發生沖突的呢?”
“鐵掌幫的船擋住了我們的航道,我的人讓其避讓結果雙方發生了言語上的沖突,后來演變成兩船接弦打斗了,對此我也有過錯。”陸冠英嘆息一聲說道,本是一件小事結果鬧得整支船隊被鐵掌幫扣押了。
“俗話說冤家宜解不宜結,我看陸兄還是和劉舵主言和吧!”吳天均規勸道。
都是在長江水路上混的,鐵掌幫雖強但歸云莊和太湖群俠勢力也不弱,關系鬧得太僵也不好,當然,最重要的是吳天均希望這樣一來他就可以站在中間當一個和事佬,不僅兩邊都有好處而且有利于接下來的發展。
吳天均打算拉陸冠英下水,讓他一起加入到販賣私鹽的合伙人中來。
“煩請吳兄代為調和,在下感激不盡!”陸冠英端起酒杯說道。
其實他也不想就這么耗著,但是沒辦法,他也拉不下臉去求劉攀,而劉攀可以一直耗著讓陸冠英服軟,可是那么一天不回去江南那邊就缺貨一天,造成的經濟損失是很大的。
“陸兄客氣了。”吳天均舉杯同飲。
兩人邊喝邊聊,酒過三巡夜已晚。
“不知陸兄對私鹽怎么看?”見時機差不多,吳天均向陸冠英問道。
“販賣私鹽可以獲得暴利,但這可是違背國法的重罪。”盡管有些醉意,但陸冠英還是一臉正色的說道。
對此吳天均不由又高看了他一眼,這是一個可以做大事的人,不像那些借著酒勁胡說八道的蠢貨。
“單單說這私鹽對百姓的作用。”吳天均擺了擺手。
“利大于弊,私鹽屢禁不止是為什么?還不是因為官鹽太貴,一般百姓是買不起的,尤其是有些窮困山村的人,更是吃不起鹽,也正是因為這樣才使得朝廷對那些私鹽販子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陸冠英一針見血的說道,雖然他也只有十八九歲,但歸云莊也經商自小耳濡目染使得他眼界很高,很準。
“而且,鹽是人必須要吃,不吃就沒有力氣干活,不干活就沒有收成就會餓死,這是十分可怕的一件事。低價的私鹽對于窮苦百姓來說是最好的選擇,不過鹽價太低對于國家來說就不是什么好事了。”陸冠英說道。
吳天均點了點頭,宋朝的經濟很發達,但朝廷卻并不富裕,原因是商稅太輕金錢都掌握在那些大家族、大富商的手上,國家僅僅靠那一點從土里刨食的農戶收來的賦稅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鹽鐵成為了主要經濟來源。
販賣私鹽壓低鹽價就等同于從國庫搶錢,這樣的事大宋朝廷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