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厚的銅門完美的詮釋了伊麗莎白的悠久,顯示著它延綿的人文歷史,此時銅門門庭大開車馬盈門。
各種現代化的高級小轎車,房車帶著一絲侵略,有些突兀的在陽光的照射下,開進了幽靜的學校,行駛在林木充裕和陽光糾纏出陰影的水泥道路上。
只一輛突兀的艷俗紅綠相映的自行車穿插這些小車之間,車上的人白衣麻裙還戴著碩大丑陋的厚實粗框眼鏡,肩上搭著兩根編的扎實的辮子,用老土的黑皮筋困住。
讓車里穿戴高級的人看出去覺得騎自行車的人滑稽可笑,卻又疑惑為什么會在伊麗莎白出現和周遭環境格格不入的人。
路上每隔十米就在百年老樹的前面插上了一方三角深藍色底鑲紅邊,中央成金色盾牌的旗幟,上好的布料帶著厚重感,時不時的隨著忽大忽小的風在空中微微的抖動著旗幟的一角。
伊麗莎白入學典禮有三天,今日伊麗莎白大一新生開學典禮的第一天。既定內容涉及了校長致辭和學生會會長致辭,完畢后新生可以參觀學校。
而第二日是開辦入學聚會,選出新生風云男女,第三日便是到所學學科的班級和老師同學見面,同時學生會會長還會挑選兩門學科的班級進行演講。
李曉白帶著異族的身份在所有人訝異的眼神中,奮力的蹬著自行車穿梭在伊麗莎白的校園里。
只是眾人皆不知曉白身后不遠處還跟著一輛保時捷918—Spyder。駕駛座上的人是百忙之中抽空來送自己總裁的小蜜。
本來到伊麗莎白外的只隔一條街區的時候,小蜜就將李曉白放下,并她取了后座上那輛價值還不夠買自己這輛車的方向盤的自行車取了下來。
順便接到了屋內設計公司打來的電話,告知在伊麗莎白附近新買的房子已經裝飾家具走線所有的一切打理好了,準備去交接鑰匙。
但是小蜜怎么都不放心李曉白的火爆脾氣,最后把房屋交接推后了一個小時。
決定尾隨著李曉白去伊麗莎白,免得開學典禮總裁就把人家的百年名校給炸了。
所以此刻才見著小蜜自己在駕駛座左躲右閃,好像表情猥瑣就會不被李曉白發現自己的跟蹤一般。
騎自行車的曉白,最終在四十分鐘后蹬到目的地,眼前一片綠意盎然的草地就是舉辦開學典禮的地點。同樣顏色的校旗做的比一路上路邊插的要大上一倍。
插在草地上,圈出了一個圓圈的形狀,通透的草地上風也顯得比林間大了不少,將旗幟吹的鼓動起來,在陽光的映襯下,即威嚴又壯觀,旗幟中央已經放好白色的后背椅。
李曉白大量舉辦地點,突見身旁有著制服模樣的人走過,有禮的問道:“你好,請問一下自行車要放什么地方?”
被詢問的人是伊麗莎白學院的保安,不由一愣,然后上下打量了李曉白一臉純良的模樣才語帶疑惑的聞訊到:“你……是新生嗎?”
李曉白笑的牲畜無害點頭:“新生,今天來參加入學典禮的。”手指捻起車籃里的錄取通知書,在保安面前晃了晃。從他不太友善的眼中看到了不敢置信四個字。
保安也是第一次在伊麗莎白看見出騎自行車來報道的學生……所以……這時才意識到……學校是沒有專門停靠自行車的地方的,于是只能讓李曉白把車靠在路邊。
從自行車上下來的曉白還在保安的強烈不認同的目光下,視如無睹的用她車籃里那把咔茲亂響手臂一樣粗的鎖鏈甩了兩圈,將自己的破車和路邊那棵花大價錢栽培的老樹捆在一起,然后揚長而去。
當李曉白走到了草地上時,開學典禮上已經聚集了不少的人,按照通知書下附注里提到的開學號碼,已經錯落有致的坐滿了白色的椅子。
見著曉白安全到達了以后,小蜜這才離開,他還要驗收新房,免得總裁不滿意用他開刀。
寬廣的臺上后區坐的是新生的家長,講臺前區正中央放著一張咖啡色的演講桌,背向講臺后區的家長。
而正面向講臺下的所有新生,各式各樣奪人眼球的奢侈名牌讓人覺得這不是開學典禮,而是好像到了巴黎的時裝展舞臺一般。
李曉白視線粗略的將在座的人頭一掃,就找到了她親愛哥哥的準確位置,光是看他的黝黑的后腦勺都能讀出六個字:‘賤中賤,非常賤’。
李曉白朝李煜身邊的空位走去,也看到了在講臺上坐著的久未露面的一雙爹媽。
穿著最正統的套裝,在一群高檔貨的映襯下顯得過于中規中矩于平凡。
但因為李耶誕和葉赫華年輕且出眾又陌生的面孔依然吸引了不少人側目的眼光。
上流社會的圈子不小但也不大,大多數人都打過照面叫得出名字。可李曉白的父母卻沒有人見過,所以自然有了好奇。
而且這對夫妻時不時的交頭接耳低聲細語,說話間帶著真摯的微笑,眼中好像只有彼此的存在而且他們的手還交握在一起。
這和在場的夫妻各自找朋友打招呼寒暄更是大相徑庭顯得有些突兀。
此刻……試音員在提醒大家典禮即將開始后已經下去。
上來了一位西裝革履皮鞋噌亮的老者……顯然此刻的典禮已經開始,這就是騎自行車的壞處,明明早出發卻還是最后一個到。
李煜正在自己的位置上,感覺到身邊有人坐下,不由稍稍側身扭頭去看來人是誰。
不看還好,一看之下李煜差點把自己嚇死:“你……你,你……你你……”
曉白在靠背椅上坐定,眼看前方,注視著講臺上正在致辭的學校校長,面帶微笑,手尖輕輕碰了碰李煜的大腿,示意他稍安勿躁:“微笑,放低音量,沒人會知道我們認識,而且是兄妹的。”
“你來干什么?”李煜因為曉白的提醒意識到自己突然提高的音量已經引來了旁人的視線,趕忙壓低了聲音也將視線再轉回前方講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