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讓說,你放了我,我還是會找你復仇。
趙襄子手下覺得不如殺了豫讓,以免夜長夢多,但是趙襄子卻還是放了豫讓,說自己小心點就行了,沒多久,趙襄子就去了晉陽。
而豫讓回去后,想著如何能為智伯復仇,于是改頭換面,于是毀容,吃木炭,讓自己聲音變,然后扮作一個麻風病人,混進晉陽城,在街上乞討,這時候,已經(jīng)沒人能夠認出他來。而趙襄子回到晉陽后,看了看智伯渠,見已經(jīng)修成,成了氣候,就讓人在上面修一座橋。等大橋竣工的時候,趙襄子就準備到橋上看看,而豫讓知道這個消息后,提前去了橋上,扮作一個死人,在橋下等著趙襄子。而趙襄子騎馬到這里的時候,馬卻忽然停止了走動,張孟談一看,說馬停止行動,估計有異常,于是就讓人四處搜尋,一搜查,又搜出了豫讓。
趙襄子一看,心說我已經(jīng)放過你一次了,你還想刺殺我,就準備殺了他。豫讓聽了大哭,別人都以為豫讓害怕了,但豫讓說自己是因為無法報仇了。趙襄子一聽就奇怪了,說你也跳槽過好幾次了,最后才跳槽到智伯那里,為何非要給智伯報仇呢?豫讓說了一段很有名的話,說:
他們以路人對待我,我自然對他們也如同路人。
智伯以國士對待我,那我必然以生命報答
趙襄子一看,說既然你心意已決,我也不能饒恕你,你自殺吧。豫讓說,我自殺可以,但是我不想有遺憾,所以,你能不能把衣服給我,讓我刺幾下,就當刺殺了你一樣,那我也死而無憾了。趙襄子不忍心拒絕與讓,就把衣服給豫讓,豫讓刺了幾下后,然后自盡。趙襄子感嘆不已,拿過衣服看到時候,發(fā)現(xiàn)衣服上面居然有血痕,趙襄子心中害怕,沒多久就得病臥床不起,臨終前,讓兒子和韓魏兩家各立廟堂,把晉國分成三國,于是晉國一分為三,成了韓趙魏三個國家,又過了兩代人,韓趙魏三國國君請求得到周王冊封,周王室此時已經(jīng)名存實亡,形同虛設,也配合這走了個形式,封三國國君為候,而三個諸侯中,又以魏文侯最賢明,很快就招攬一幫人才,準備大干一番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