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直到了,北宋仁宗明道年間,楊氏、白氏和宇文家的后人,才輾轉聯系上。合計下確定玉牌不只一塊,玉牌上的詩句也各自不同。
他們三家把各自的一句詩合在一起,也就是
宇文家:‘東都難成靈渠滅’
白家:‘玉女金鳳中山藏’
楊家:‘滄海圍堰去還無’
三家族人翻來復去,各種排列解讀,也沒有發現什么玄機,只推測出玉牌應該是四塊,所以把希望都放在找我們獨孤氏上,各自相約十年一聚互通有無。
誰知道我家,已經隱姓埋名了,一找就又是幾百年。
時間到了明太祖洪武年間,在三個家族十年一聚洛陽的日子里,收到一封由乞丐送來的匿名信,才解開暗號之謎。
信上是四句重新排列組合的暗號:
東都難成靈渠滅
飛花江逐群魚躍
滄海圍堰去還無
玉女金鳳中山藏
還用紅筆把‘都江堰中’四字勾出來,才知道祭室地點可能在都江堰。
后來半信半疑的三個家族,派人來都江堰尋找,果然陸陸續續,百年間憑各自玉牌,找到了三個真入口和信物。
進入祭室才知道,各自代表的四種護法神獸,以及聚齊信物才能打開祭臺。
但那信來得實在太突然,讓三個家族警惕,送信者是誰?
如果是獨孤氏那又為何不見人來?
如果不是獨孤氏那又為什么知道最后那句暗號?
獨孤氏又怎么知道其它三家的暗號?
還知道他們十年一聚洛陽?
種種迷惑讓楊、宇文、白氏三家族人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再有后來三家在尋信物、祭室與獨孤氏時,時有失蹤和莫名死亡的族人,三家族長才確定找信物想開祭室的,暗中一定還另有其人,并且是敵非友。
所以為防萬一,定下了各自入口只能各家知曉,信物只傳嫡長子,每十年三族一聚,但為保安全一家只派一人,以對玉牌上詩句為暗號的方式聯絡。
那對夫妻失散后鳳符失蹤的事,讓三個家族后怕,反正信物只剩下兩枚,就舉三族之力護之,入口也只傳下兩個就三家共享了。又直到民國初年,我們秦氏一位嫡系姑奶奶,因緣巧合結識楊家少爺,無意之間聽楊家少爺提及本家玉牌暗號“飛花江逐群魚躍”,后多方查探才四家首聚。
那我們可以大膽假設,暗中有伙人也一直尋找信物和祭室位置,四個假入口有三個都是被人捷足先登,而后我們才發現的假入口。
最晚的一個假入口就是‘文廟’入口,宇文遲的爸爸就是折在那里。
當年還是混戰期間,對所有寺廟進行清除,一伙悍匪派人馬圍攻文廟。當雄赳赳氣昂昂的悍匪,推倒影壁,卻無意發現下面竟有通道。就派了兩個人下去查探,結果一個也沒再回來。
后來悍匪不信邪,一連下去了四批二十人,都沒聲沒影消失了,也就被嚇住了。再后來就傳那洞,連著玉壘山的城隍廟,鬧得沸沸揚揚說直通閻羅地府,于是人們就把洞填平了,也沒人再來騷擾文廟。
其實從知道祭室在都江堰起,三個家族為保入口平安,就一直設法安排有族人在都江堰任職,以便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