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文,那何苗欲逃,四面圍住,砍為齏粉。
袁紹又令軍士分頭來殺十常侍家屬,不分大小,盡皆誅絕,很多無胡須者誤被殺死。
曹操一面救滅宮中之火,請何太后權攝大事,遣兵追襲張讓等,尋覓少帝。
那張讓、段珪劫擁少帝及陳留王,冒煙突火,連夜奔走至北邙山。
約二更時分,后面喊聲大舉,人馬趕至;當前河南中部掾吏閔貢,大呼“逆賊休走!”
張讓見事急,遂投河而死。少帝與陳留王未知虛實,不敢高聲,伏于河邊亂草之內。
軍馬四散去趕,不知帝之所在。劉辯于劉協伏至四更,露水又下,腹中饑餒,相擠而哭;又怕人知覺,吞聲草莽之中。
陳留王道:“這兒不可久留,須尋活路?!庇谑嵌艘砸孪嘟Y,爬上岸邊。
滿地荊棘,黑暗之中,不見行路。
正無可奈何,忽有流螢千百成群,光芒照耀,在前飛轉。
陳留王道:“此天助我兄弟也!”遂隨螢火而行,漸漸見路。
行至五更,足痛不能行,山岡邊見一草堆,劉辯與劉協臥于草堆之畔。
草堆前面是一所莊院,莊主當夜夢到兩輪紅日墜于莊后,大驚而醒,披衣出戶,四下觀望,見莊后草堆上紅光沖天,慌忙往視,卻是二人臥于草畔。
莊主問道:“你們是誰家之子?”
少帝不敢應,陳留王道:“此是當今皇帝,遭十常侍之亂,逃難到此,吾乃皇弟陳留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書接上文,那莊主聞言大驚,跪下道:“臣先朝司徒崔烈之弟崔毅也,因見十常侍賣官嫉賢,故隱于此。”遂扶少帝入莊,上酒食。
卻說閔貢趕上段珪,拿住問:“天子何在?”
段珪道:“已在半路相失,不知何往?!?
閔貢遂殺段珪,懸頭于馬項下,分兵四散尋覓,自己獨乘一馬,隨路追尋,偶至崔毅莊。
崔毅問之,閔貢敘說詳細,崔毅引閔貢見帝,君臣痛哭。
閔貢道:“國不可一日無君,請陛下還都。”
崔毅莊上只有瘦馬一匹,送與帝乘。閔貢與陳留王共乘一馬,離莊而行。
不到三里,司徒王允,太尉楊彪、左軍校尉淳于瓊、右軍校尉趙萌、后軍校尉鮑信、中軍校尉袁紹,一行人眾,數百人馬,接著車駕。君臣皆哭。
先使人將段珪首級往京師號令,另換好馬與帝及陳留王騎坐,最后還京。
《三國演義》童謠曰:“帝非帝,王非王,千乘萬騎走北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書接上文,卻說車駕行不到數里,忽見旌旗蔽日,塵土遮天,一枝人馬到來。
百官失色,帝亦大驚。袁紹驟馬出問:“來者何人?”
繡旗影里,一將飛出,厲聲問道:“天子何在?”
少帝哆哆嗦嗦不敢說話,陳留王勒馬向前,喝道:“來者何人?”
那人道:“西涼刺史董卓也?!?
陳留王道:“汝是來保駕還是來劫駕?”
董卓道:“特來保駕?!?
陳留王道:“既來保駕,天子在此,何不下馬?”
董卓聞言,慌忙下馬,拜于道左。
陳留王以言撫慰董卓,自初至終,并無失語。
當日還宮,見何太后,俱各痛哭。檢點宮中,不見了傳國玉璽。
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帶鐵甲馬軍入城,橫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董卓出入宮庭,豪無忌憚。
后軍校尉鮑信,來見袁紹,言董卓必有異心,可速除之。
袁紹道:“朝廷新定,不可輕動。”
鮑信見王允,亦言其事。王允道:“且容商議?!?
于是鮑信自引本部軍兵,投泰山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書接上文,那董卓招誘何進兄弟部下之兵,盡歸掌握。對李儒道:“吾欲廢帝立陳留王,如何?”
李儒道:“今朝廷無主,不就此時行事,遲則有變;來日于溫明園中,召集百官,說廢立之事;有不從者斬之,則威權之行,就在當日?!?
董卓大喜,次日大排筵會,遍請公卿。公卿皆懼董卓,誰敢不到。
董卓待百官到了,然后徐徐到園門下馬,帶劍入席。
酒行數巡,董卓教停酒止樂,厲聲道:“吾有一言,眾官靜聽?!北娊詡榷6康溃骸疤熳訛槿f民之主,無威儀不可以奉宗廟社稷。今上懦弱,不若陳留王聰明好學,可承大位。吾欲廢帝,立陳留王,諸大臣以為何如?”諸官聽罷,不敢出聲。
座上一人推案直出,立于筵前,大呼:“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發大語?天子乃先帝嫡子,初無過失,何得妄議廢立!汝欲為篡逆耶?”
董卓視之,乃荊州刺史丁原也。
董卓怒叱道:“順我者生,逆我者死!”遂掣佩劍欲斬丁原。
這時李儒見丁原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怒目而視。
李儒急忙道:“今日飲宴之處,不可談國政,來日向都堂公論未遲?!北娙私詣穸≡像R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