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懋說的沒錯,在李吏安安穩(wěn)穩(wěn)坐在回春樓里跟孫懋斗智斗勇的時候,京城翰林院已經(jīng)炸開了鍋。
一群官員手里那著一份文稿舉棋不定。
“李大人,你看這……”
“王大人,你說這可怎么辦是好啊!”
“要我說,就直接把這個小子叫過來當(dāng)面對峙!”
“老夫活了這么一大把年紀(jì),如此文風(fēng),當(dāng)是初見。”
“此子文風(fēng)灑脫,據(jù)傳行事古怪,此等文章,我看不一定就是此人所作!”
翰林院作為明朝最高學(xué)問的執(zhí)牛耳者,所有人對李吏新詞派的態(tài)度褒貶不一,有人認(rèn)為李吏是抄襲,一個錦衣衛(wèi)能寫出這等文章?
當(dāng)然,也有人認(rèn)為李吏本就是書生做出這等文章也不是不可能。
兩派人就這樣僵持著,互相誰也不讓著誰,演變成了現(xiàn)在的誰也看不上誰。
不相信李吏的大多是保守派,認(rèn)為李吏一個錦衣衛(wèi),錦衣衛(wèi)寫文章本來就是對文章的褻瀆,更何況是寫出這么高深的一篇文章?這種文章是錦衣衛(wèi)那種粗人能寫出來的嗎?
保守派的想法不可謂不陳舊,相對于保守派,新興派的人就開明得多,新興派大多數(shù)是年輕人,年輕人跟老人想的自然有些不同,天下文章一大家,為何錦衣衛(wèi)就寫不出好文章來?而且還是一個年輕的錦衣衛(wèi)?
這個時候,新興派很理智的摒棄了文官跟武官的隔閡,站在了同屬于年輕人的一邊。
兩方僵持不下,誰也不讓著誰,最終刀鋒相向。
“你們是不是文官來的,居然偏袒錦衣衛(wèi)?”
“錦衣衛(wèi)給了你們多少好處,值得你們?nèi)退麄冋f話?”
文官就是這樣,不管心里怎么黑暗惡劣,但是面子上肯定要做足功夫,就好像孫懋,看起來是個實打?qū)嵉那骞伲遣灰渤萌瞬蛔⒁馊チ嘶卮簶悄欠N地方嗎?
“文官來的怎么了?我看你們就是見不得人家水平比你高?不服你寫一個試試?”
新興派一個年輕人初生牛犢不怕虎,反唇相譏道。
“恩?你敢質(zhì)疑老夫?”
“質(zhì)疑的就是你!”
“你這黃口小兒懂得什么?”
“你咋不說我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橋還要多?”
“唉嘿,老夫這暴脾氣!”
“哎呦!你這老東西,吃我一拳!”
翰林院里,一陣刀光劍影,等等,何來刀光劍影?
他們把手上能用上的東西都當(dāng)做攻擊的武器了……毛筆,硯臺,花瓶,拖把……
“康大人!不好了,翰林院的人打起來了!”
“為什么?”
“還不是那個李吏鬧的!”
……
翰林院修篆康海從凳子上站起身,急忙朝外面跑去,后面的小吏急忙問道。
“大人您干嘛去?”
“此事我翰林院處理不了,我去請文淵閣東陽李大人!……哎呦!”康海被一只飛出來的硯臺擊中。
……
……………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jié)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fēng)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dá)達(dá)的馬蹄聲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拿著手里的文稿,李東陽越來越驚訝,看到最后,甚至驚呼不已!
“詩風(fēng)清新,前所未見,不寫抱負(fù),偏寫愛情,如此文筆,可進(jìn)翰林院,康大人,這究竟是誰寫的?還有你頭上的傷是怎么回事?”李東陽面色古怪的問道。
康海在翰林院可是出了名的整潔,每日的官袍都要熨燙的整齊才會穿在身上,至于臉上的妝容,更是在意得很,怎么今日會弄得如此狼狽?
康海面色一苦。“大人,還不都是這首詩給鬧的,如今我翰林院已經(jīng)雞飛狗跳了……”
李東陽眉頭一皺,頗為感興趣的看著康海。“哦?這是為何,你給我細(xì)細(xì)道來?”
……
…………
――――――――――――
第二天,京師皇宮,文華殿東暖閣,李東陽手里攥著一本文稿,坐在御賜的座位上。
此刻,錦衣衛(wèi)指揮使牟斌也恰巧前來匯報公務(wù),正好也在這里。
弘治皇帝勤勤懇懇,君主賢名,群臣得見,大明弘治中興必然有它的道理。
此時弘治皇帝面色平靜地坐在東暖閣的御座上翻看奏本,而錦衣衛(wèi)指揮使牟斌卻恭恭敬敬站在弘治皇帝身側(cè)陪侍。
弘治皇帝接過李東陽遞過來的文稿,仔細(xì)的讀了一遍。“咦……好一個我不是歸人,是過客!李閣老,可是你所寫得?”
李東陽搖了搖頭。“回皇上,并非老臣所寫,作此文章者另有其人。”
“哦?不是李閣老所寫,那又有誰有此等文筆?”
李東陽上前一步,看了看牟斌,道:“作此者,南京錦衣衛(wèi)千戶李吏。”
“哦?原來竟是錦衣衛(wèi)的人才,好,牟愛卿為國納士,忠心可勉,呵呵。”弘治帝不由欣喜道。
一旁,牟斌聞言,立刻向弘治皇帝討好道:“我錦衣衛(wèi)蒙皇上恩典,有此人才,實乃皇恩浩蕩。”
弘治皇帝擺了擺手。“你這個手下可是不一般,前些日子就在東北領(lǐng)頭圍剿韃靼,今日居然做出了這等文章,人才啊人才。”
弘治皇帝滿意的點了點頭,牟斌立刻心下歡喜,謝主隆恩。